中国生育政策昨日出现重大进展,官方公布一套实施方案,声明将在全国向民众以现金形式发放育儿补贴,婴幼儿在3岁以前,每年可领相当于人民币3600元(约501美元)津贴,1孩、2孩、3孩均可领取。专家观点认为,育儿补贴制度体现了政策的普惠性和公平性,能一定程度帮助缓解年轻夫妇的生育顾虑。
据央视新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自今年元旦起,对符合法规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按年发放补贴,现阶段每孩(无论1孩、2孩、3孩,均可申领)每年人民币3600元。对今年之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则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
同时,对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
中国出生人口自2016年后,连续7年下滑,直至去年(龙年)才有所回升。最近3年(2022年至2024年)中国出生人口合计约2812万人,按照每人每年3600元补贴金额计算,合计1年需要财政补贴资金约1012亿元。
上述方案总体要求是「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同时要「确保财政可负担、政策可持续」。所需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自今年起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对发放国家基础标准育儿补贴所需资金,按比例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予以补助;而地方提标(提高标准)部分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自行承担。
新华社援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姜全保分析,将1孩也纳入补贴范畴,能一定程度帮助缓解年轻夫妇的生育顾虑。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朱坤指出,参考国际经验,中国的育儿补贴占人均GDP的比例「相对比较合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黄炜则表示,仅靠经济补贴,难以完全解决育儿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和住房、教育等领域的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