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度黯淡的老房旧瓦到重获新生的别样舞台,从游客如织的打卡景点到更加立体的文化窗口,在北京,以演艺资源深度赋能城市更新方兴未艾。
清风徐徐,鸟鸣盘旋,夜色中的燃灯塔影静默伫立,被脚下飘来的音乐装点、环抱。不久前,2025京津冀古建音乐季在通州区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启幕,这一晚,运河船工号子苍劲唱响,草原上的马头琴与自印度远道而来的塔布拉鼓对话谐鸣,数百年前曾回荡钟磬之声的大成殿月台,再次因音乐醒来。
遍布京城的古建筑向来是天然而独特的舞台。昔年,张艺谋执导的太庙版歌剧「杜兰朵」轰动一时。如今,愈来愈多的古建筑正成为承载演艺资源的新天地。古建音乐季正持续走进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北京大觉寺、北京白塔寺及周边地区。
演艺新空间与「会馆有戏」品牌持续推进建设,让不少沉寂多时的老会馆再度宾客盈门。在颜料会馆,沉浸式曲艺剧「南城记忆之「老门神」」深挖周边区域留存的老北京风土人情;在正乙祠戏楼,昆曲「游园·惊梦」充分利用这座「古戏楼活化石」的底蕴空间。
在古建筑里做演出,「首先要知道文物保护的红线在哪里。」沉浸式音乐剧「金风玉露」总制作人李东表示,若要让这些珍贵的空间得到真正的活化利用,「定制化创作是前提条件。」以「金风玉露」为例,在布设灯光音响时,所有的线缆都依据湖广会馆的场地条件进行了特殊的技术保护,隔绝对文物本体的损伤。
自2021年创立以来,古建筑音乐季已有许多成功探索:五塔寺铭刻着乾隆对母亲的孝心和祝福,当德高望重的钢琴家鲍蕙荞在树荫与石刻间奏响琴音,两位女性仿佛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望;国子监历史悠久,「琥珀四重奏」选取在时间跨度上与之匹配的作品演奏,于西洋弓弦间留下无问东西的回响。未来,北京将有更多的建筑因演艺资源的注入得到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