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佛山屈公病(中国称为「基孔肯雅热」)疫情扩大,佛山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力求以更大力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表示,由于广东屈公病例正增加,CDC计划针对中国发布旅游警示。
综合媒体报导,截至7月26日24时,广东省累计报告4824例屈公病本土病例,主要集中在佛山,但广州、阳江、湛江、澳门等地也都已出现零星病例。佛山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微信公众号「佛山发布」30日深夜发布通报称,「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应急预案,结合当前佛山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决定启动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中国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但佛山并未进一步说明,防疫升级后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WHO)此前已发出紧急呼吁,防止屈公病重演2004至2005年在印度洋地区的大规模流行;北京29日召开「全国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有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强调,要加强屈公病疫情风险研判;进行多管道监测预警,防范疫情外溢扩散和境外输入;提高「早发现」能力,规范进行病例救治;科学引导个人防护,增强公众信心。
但当地屈公病病例数持续上升,美国CDC发言人表示,已注意到中国广东省报告的屈公病疫情,并正评估疫情规模及范围,计划针对中国发布旅游警示。
据了解,屈公病是一种由屈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由蚊子叮咬而传播,症状与登革热非常类似,但和登革热与其他蚊子所传播的传染病不同的地方是,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会有持续数周的倦怠感,有些病患的关节会痛到无法行动,并持续数个月,因此「Chikungunya」在非洲的土着语言中,就是指「痛的将身体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