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近日发布司法解释,任何员工和雇主间「不缴社保」的私下约定无效,并自9月1日起强制实施新规。消息一出引发餐饮界哗然,认为这一变革势必对利润微薄的餐饮业带来成本冲击,部分小店可能因此关门,这项新规恐成为压倒众多经营困难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或可能导致工薪阶层被减薪。
据红餐网报导,最高法院本月1日发布解释指出,任何员工和雇主之间「不缴社保」的私下约定都无效。9月1日起强制实施新规,任何用人单位想逃避「缴社保」的责任,都可能被追责、罚款。 这项规定一出,网络上有不少人为利润不高的餐饮业者和小商贩哀鸣。「不是你需要社保,是社保需要你」成为许多不想交社保的年轻人心声。
在社群平台微信上,「家门口的包子铺要关门了」一文被广传,文中说,包子店的老板说,可能不用多久就要关门,「本来就不怎么赚钱,硬撑着,9月1号开始还要给店里的5个伙计交社保,实在是交不起」,连老板自己都没有交社保。
报导指出,这一「应保尽保」原则的全面落实,标志着餐饮行业用工将会更规范化,但也意味着,将对当前行业「粗放式」的用工和经营带来冲击。餐饮行业「不缴社保」是不少餐饮老板和员工们心照不宣的「默契」,尤其是只有几名员工的街边小店,这笔支出有可能压垮本就脆弱的现金流。
肖前(化名)在广州经营一家现炒简快餐店,有6名全职员工,其估算,每名员工大约要多支付1000元(人民币,下同)人力成本,一个月就要多支出6000多元。「今年生意本就不好,扣除房租、人工、水电等成本后,每月利润仅剩几千元。如果再额外承担这笔费用,门店只能勉强保本。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或客流减少,就会陷入亏损」。
即便是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也难言轻松。豪虾传创始人蒋毅指出,目前整个餐饮行业社保覆盖率仍不高,即便是部分拥有上千家门店的连锁品牌,往往也仅在总部层面实现全员参保,大量一线门店尤其是加盟门店的员工社保仍未完全落实,「一旦遭遇集中维权或稽查,极有可能被一纸诉状告到破产」。
前媒体人胡锡进发文评论,强制缴纳社保「会成为压倒很多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的说法,不能说毫无道理,但是「国家到了要走出全体劳动者参与社保的这一步」,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其所导致社会最基础服务的部分涨价,「我相信是我们的市场能够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