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首相石破茂7日宣布将辞去执政党自民党总裁一职,因此也将卸任首相职务。石破茂去年10月1日上任,仅11个月便准备下台,这是否意味日本将重演1990与2000年代首相频繁更迭的现象?
日经亚洲(Nikkei Asia)报导,以下是5个需要了解的重点:
●石破为何辞职?
石破茂辞职的直接原因,是在全国性选举连番失利,分别是去年10月27日的众议院选举,以及今年7月20日的参议院选举。由自民党领导的联合政府在这两次选举失去多数席次,最终沦为少数政府。尽管近期施政支持度有所回升,石破内阁的支持度仍然停滞不前。过去9个月来,不支持率始终高于支持率。
然而,不仅仅是石破茂本身不得民心。参议院选举结束后,自民党本身的支持率仍欲振乏力,仅有28%。国民民主党与参政党这两个新兴政治势力,则分别有11%的支持度。
国民民主党与参政党均成功瓜分自民党的支持基础,并借由承诺减税、积极经营YouTube,以及参政党以反移民为主轴的选战,赢得年轻选民的青睐。这些发展让自民党内部出现警讯,部分人士认为,党内亟需一位既能够挽回流失的支持者,且吸引年轻人的领袖。
●何时会有新首相?
自民党已决定,总裁选举将采取包含党员投票在内的「全规」(full spec)型投票,预计9月22日公告、10月4日投开票。新任党魁选出后,石破政府将在数日内召开临时国会,选出新首相并完成权力交接,因此预计至少需要一个月才会产生新首相。
自民党领导的联合政府目前并未掌握国会多数,新任党魁并不一定能顺利成为首相。理论上,若在野阵营合推一名候选人,自民党有可能失去首相宝座。但考量在野各党政策立场迥异,自民党认为这种可能性极低,因此有信心可以更换首相并继续执政。
自民党总裁选战将开打,前经济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及官房长官林芳正被认为是党魁热门人选。小泉进次郎是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之子,高市早苗则曾获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大力提携,两人都是日本备受瞩目的政治人物,许多人对他们扭转自民党选情寄予厚望。
●日本是否会重回首相频繁更换的局面?
尽管这种忧虑在自民党内挥之不去,日本大学(Nihon University)政治学名誉教授岩井奉信认为,现在下此结论仍言之过早。
石破茂上任仅11个月便请辞,在他之前的两位首相岸田文雄(2021至2024年)和菅义伟(2020至2021年)皆属短命政权,这些现象引发外界忧虑,认为日本有可能重返「短命首相」的时代。在安倍晋三2012年至2020年长达7年8个月的执政前,这种现象是日本政治的一大特征。
岩井奉信表示,关键因素之一将在于国民民主党与参政党能否成功站稳脚步,成为自民党以外具有实力的替代选择。
另一个关键则是新任领导人能否维系党内团结,而目前的几位可能接班人,皆不具备安倍晋三那样的个人魅力。无论谁当选,都必须证明自己能够赢得广泛民众支持,并团结从强硬保守到温和派的各类国会议员。
●会提前大选吗?
执政党在上任不到一年就提前举行大选,实属罕见。日本众议员去年10月27日当选,4年任期尚有3年多。
岩井奉信指出,新任领袖若立即宣布选举,将充满风险,「一旦失利,是否又要更换领导人?」他预期新首相将至少在今年秋天召开一次国会会期,先以共同的政见凝聚党内分裂势力,最快明年举行选举。
不过,部分自民党国会议员急于摆脱众院少数状态,不排除他们会敦促新首相把握扭转局势的机会。
若小泉或高市等高人气政治人物当选,将有望拉擡自民党支持度并促使大选提早登场。但若由林芳正等知名度较低者胜出,自民党恐对选举时机更加谨慎。
●新政府将面临哪些挑战?
选民最关切通膨议题。日本经济新闻8月调查显示,49%受访者视通膨为最迫切问题。
另一项课题则是增加国防预算。自民党主导的联合政府2022年12月决定,2023至2027年度的国防支出比前一个5年期间增加56%。不过,目前相关经费尚未彻底到位,在利率上升、全球经济成长减速下,新政府须同时面对筹措通膨纾困及重整军备经费的艰巨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