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三阅兵开始前,「听说这次阅兵会有很多新装备,大家不认识的都可以问我」;阅兵结束后,「不能啥都问我,我有权保持沉默」。人民日报说出了许多军事迷的心声:「从军迷到『军盲』,一场阅兵就够了。」
中国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仪式,引发全球关注,尤其这次阅兵中,23个装备方队按照实战化联合编组驶过天安门,多种新式装备、国之重器首次公开亮相。官媒央视旗下微信公众号「玉渊谭天」邀请军事专家详细解析了九三阅兵的四个最大突破,凸显十年来,中国军力建设的惊人飞跃。
1.打击范围 覆盖全球
据大公报引述「玉渊谭天」报导指出,在时长70分钟的阅兵仪式中,「东风5C」接受检阅时的介绍词「打击范围覆盖全球」。专家指出,赤道周长约4万公里,「覆盖全球」并非指射程要达到2万公里以上,而是指能够打击到地球上绝大多数具有战略价值的目标区域。从洲际导弹角度来讲,拥有洲际导弹的国家大多集中在北半球,因此射程在1.2万公里以上就会被称为「具备全球打击能力」。
今年6月,媒体公开报导了「东风5」洲际导弹的最大射程是1.2万公里,可见「东风5」已经具备了「打击全球能力」,其改进型「东风5A」、「东风5B」更是如此。
军事专家兰顺正表示,此次阅兵特地提「全球」,意味着参数的变化,这不单单是性能上的突破,而且显示「东风5C」的飞行路线可以避开反导系统的重点防御区,从而令一些国家在特定路在线的反导部署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此外,「东风5C」另一个更重要描述是「全时戒备,有效威慑」,这表明了中国的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已经拥有全时段不间断的长期值班能力,是导弹战略威慑能力质的飞跃。
2.三位一体 威慑升级
和2019年阅兵不同,这次的核导弹群并没有按照型号来画分方队,直接以「第一方队」、「第二方队」接受检阅。核导弹第一方队包括「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是中国首次集中展示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有两个重要意义。
一是,补足了此前在空基上的短板。「三位一体」中,陆基和海基的战略威慑「开弓没有回头箭」,但空基更为灵活,可以利用飞机起飞与到达指定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体现威慑「具象化」;同时,「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出现后,飞机的作战半径+加油机+「惊雷」的威慑范围进一步扩大,「三位一体」威慑能力得以升级。
二是,海基生存能力的极大提升。2019年阅兵,「巨浪2」出场是叫「潜射远程弹道导弹」,而「巨浪3」叫做「潜射洲际导弹」。「远程」变「洲际」,意味着「巨浪3」的射程至少在8000公里以上,令核潜艇不需要潜出太多距离,就可以对目标产生战略威慑作用,这也增强了核潜艇的生存能力。
3.忠诚僚机 协同作战
刷爆全网的还有「忠诚僚机」(Loyal Wingman)。专家指出,这个最早由美军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具备高度自主作战能力的无人战机。2016年,美军就在探讨「忠诚僚机」计划,但受限于技术、成本等各种问题,尚未运用于实战。而此次阅兵中,中国空军多款新型「忠诚僚机」惊豓亮相。
同样备受瞩目的是战斗机「威龙」歼20S。歼20S具有串列双座座舱,增加的后座飞行员可以指挥无人机群,从而实现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
兰顺正表示,「忠诚僚机」听从有人机的指挥,随时为有人机提供帮助,这极大丰富了空中作战的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说,解放军在空战领域,已经迈向了新的时代。
4.航母战力 大幅提升
这次阅兵,航母无法参阅,但阅兵中出现的歼15DH、歼15DT、歼35和歼15T等4型战机组成舰载机梯队,「D」是电子战,「H」是「滑跃型」,「T」是「弹射型」。中国三艘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都是滑跃起飞,福建舰是电磁弹射起飞。而「T」,既可上福建舰,也可上辽宁舰和山东舰。这几款战机的基本款歼15,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
航母的一大作战任务,就是在局部海域夺取制空权,因此,相较于基础款,改进型都更加强调其「进攻」的属性。
借助电磁弹射,歼15T能以最大起飞重量起飞,载弹量增加,火力打击能力大大增强。歼15DH安装了专用电子战吊舱,具备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在阅兵中出现的空警600预警机也会上舰;空警600支持弹射起飞,适合福建舰。固定翼预警机能大大提高拦截效率,意味着航母作战能力会实现新的突破。
另外,九三阅兵仪式上,两辆阅兵车的车牌号分别是「1945」和「2025」。这一幕,全网刷屏,网民们纷纷表示,这不是简单的数字,更是穿越时空的对话,「英雄一直都在,这盛世,他们一定看得到」。
1945,是中国人民赢得抗战胜利的节点,这个数字提醒世人:今天的中国和平,是用无数先烈鲜血换来的宝贵成果。而车牌「2025」,作为「十四五」规画的收官之年,2025年将是中国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节点。
而车牌号1945的检阅车立麦前是空着的,意涵让人泪目。据湖北日报,它不是「空车」,而是一辆满载先烈的检阅车,是对无数无名英烈的深切缅怀,告诉80年前牺牲的英烈们:这盛世如您所愿。
●4个关键词 看懂空中受阅战机梯队
阅兵仪式上,120余架战机组成9个空中受阅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其中有多款是首度亮相的新战机、新战术,看得中外媒体和参观民众目不转睛。此次参与阅兵的空中梯队,呈现新机型多、体系联合、代表性强、宣示主题四大特点。
1.新机型多
据新华社报导,此次空中梯队29型装备中有多态属于首次公开亮相,且多为新机型,加之海军在舰载反潜直升机的研究应用,表明中国海军初步建成内核舰载机体系,配齐了「航母五件套」。除空警500A、空警600两型预警机,同时亮相的还有歼15T舰载战斗机、歼15DH和歼15DT舰载电子战飞机及中国自主研制的新型隐身舰载战斗机歼35。
在歼击机梯队,歼16D、歼35A、歼20A和歼20S等4型战机集中首次受阅。歼35A飞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型隐身战斗机,歼20S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隐身双座多用途战斗机,中国首型隐身战机歼20升级版歼20A也出现在公众面前。
「空军、海军隐身战机的集中亮相,为隐身战机在我军联合空中力量体系中的骨干位置提供更有力支撑」,军事专家王明志表示。运9反潜巡逻机、运9电子侦察机、运9雷达干扰机作为海军、空军新型特种支持力量集体亮相,多态特种飞机的列装,大幅提升了中国军队海空侦察、巡逻监视、电磁制压能力。
2.体系联合
体系联合是一种理念。这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后的首次阅兵。空中梯队指挥员表示,未来战争不再是单一武器装备的「矛利盾坚」之争,而是作战体系性能的比拚;通过阅兵我们可以看到一支军队所选择的体系联合理念,这考验的是认知层面的差别。
本次阅兵,空中受阅梯队以作战体系编成,预警指挥机、特种机、运输机等梯队分别代表预警指挥、特种支持、战略投送、对面打击、远域慑阻、电磁制压、制空制海等多域作战力量。空中梯队指挥员说:「空中受阅梯队的编成方式充分展示了在先进理念的引导下,我军联合作战空中力量已经形成了有内核、有尖刀、有支撑的体系结构。」
体系联合也是一种能力。多态混编是这次空中受阅梯队非常鲜明的特点之一,比如预警指挥机、特种机、歼击机、舰载机等梯队都编有四种及以上机型。来自不同战区、不同军种梯队队员已能达到米秒级的协同,联合作战素养进一步提升。
3.代表性强
这次阅兵中,受阅队员代表性强,如驾驶歼35A受阅的飞行员来自曾被授予「空军第一师」称号的空军航空兵某旅。其他梯队来自英雄部队的人也有很多:李伟杰、魏星、沈可,来自空军「神威大队」,三人曾三次摘得「金飞镖」;任朔,来自空军「夏北浩模范机务中队」,是空军首批保障歼20的机务人员;尤杰,来自被授予「空中轻骑兵」荣誉称号的陆军某空突旅,曾改装过7型直升机。
这次阅兵,很多受阅部队的前身都历经过战火考验。作为海军组建的第一支舰载航空兵旅,海军航空兵某旅见证了航母事业发展的很多历史时刻。参加首次双航母编队演练的苑明正,这一次驾驶着歼15DH在舰载机梯队以长机飞行员身分受阅。
在受阅飞行员群体中,「朝气蓬勃」是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当前,愈来愈多的「90后」、「00后」飞行员出现在阅兵场上。生于1994年的袁野,飞行时长已超过1700小时,2018年毕业的他,仅用四年时间就成长为飞行教官。今年阅兵,是袁野第一次驾机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他驾驶着歼16战机为海军特种机护航伴飞。
4.宣示主题
为凸显这次阅兵的主题,空中受阅梯队进行了创新设计。空中护旗梯队的三架直升机分别悬挂党旗、五星旗、军旗,在六架直升机护卫下飞过天安门广场,寓意旗帜引领方向、凝聚力量。直升机汇成巨大「80」字样,彰显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机上悬挂的「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条幅,宣示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人民军队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
空中护旗梯队飞行员张千洋说:「我们中华民族曾遭受侵略、饱受战火之苦,有了先辈们的巨大牺牲和艰苦奋斗才有这盛世中华。我们新时代的中国军人,要让世界看到我们维护和平的决心、实力。」
教练机梯队彰显了中国空军飞行人才培养向「精飞能战」加速转型。7架歼10系列表演机画出红、黄、蓝三色14道彩烟,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八一飞行表演队飞行员张晓光说:「14道彩烟寓意着中华民族14年可歌可泣的抗战历程,象征着14亿多中国人民奔向强国复兴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