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置换接近尾声,为了稳经济、防风险,未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将提前。根据中国财政部先前公开的化解债务计划,2026年隐性债务置换额度为2.8兆元(人民币,下同,约3955亿美元)。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透露,将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添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提前使用化债额度,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第一财经报导,财达证券常务副总经理胡恒松指出,财政部此举将进一步加快化债速度,通过资金前置性统筹安排,既能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也可释放更多资金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经济回升向好注入动力。
为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中国去年第4季推出一揽子化债「组合拳」,其中一大内核就是发行10兆元的地方政府债券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实现展期降息,缓释风险。
根据先前中国财政部公开的化债计划,10兆元隐性债务置换额度,分布在2024年至2028年,其中2024年、2025年、2026年均为2.8兆元,2027年和2028年均为0.8兆元。
目前2024年2.8兆元化债额度已经完成发行,这也使得去年底隐性债务余额大幅减少至10.5兆元。而2025年的2.8兆元化债额度中,目前发行规模已经超过2兆元,今年的隐性债务置换也接近尾声。由于化债在减轻地方债务利息负担等方面成效显著,今年以来有部分专家建议提前使用化债额度。
例如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建议下半年加快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工作,根据地方隐性债务到期和付息情况,需要实事求是地将化债总额度提前使用,不必等到明后年再使用。
中国官方表态2026年提前使用化债额度2.8兆元,也引起不同看法。有人猜测明年2.8兆元的化债额度可能部分提前到今年第4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