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中国多地从小开始培养学生AI技能,北京市新学期1400余所中小学开设新课「人工智能通识课」,每学年不少于八个课时(八堂课),覆盖小学到高中全学段。内容含括基本了解AI、合理使用AI再到创新应用AI。
外界关注AI通识课要怎么上,综合央视、北京日报报导,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的AI课堂上,六年级的学生正化身「代码工程师」,尝试打造属于自己的智能体。该课程组老师王萌称,小学阶段内核目标是启蒙和感知,会通过图形化编程课程,AI来做绘本课程,还有像机器学习的初体验,这种比较有趣的项目式课程,建构孩子对AI的感知。
在北京日坛中学,初中(国中)部学生们正在进行数据采集、模型训练,体验人脸识别功能如何生成,还尝试制作出「新生刷脸签到」等能解决真实问题的智能程序。
北京宏志中学的AI课堂上,学生们正在探索AI「说话」背后的语音合成原理,并尝试用语音拷贝技术,将文本转换为自己的声音。该中学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注重分层教学、贯通培养,将AI课程分为基础类、拓展类和提高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近期调查,对象包含32.2万名学生、28.4万名教师和5.2万名家长,覆盖中国31个省。结果显示99%的学生接触过AI,85.6%的学生尝试过用AI写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