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80后女生徐鲤住在上海十多年,极少点外卖,她喜欢宅在家从古籍史料中引据、考证,然后搜罗各地的菜市场,亲手复刻古人餐桌的美食。
根据自媒体「一条」 报导,徐鲤着有「宋宴」、「元宴」两本书,挺喜欢吃东西的她,自2011年起开始研究并实作古籍食谱,首部作品「宋宴」历时5年完成,复原了75道宋代菜肴,从「蟹酿橙」到「酥炸牡丹花片」,不仅追求味道的还原,更重现了宋人讲究时令、风雅入菜的饮食哲学。接续出版的「元宴」,则耗时4年,复原35道元朝菜式,并首次将元代饮食中融合中西文化的面貌呈现在现代读者面前。
徐鲤的研究与实作,从宋代「山家清供」、「事林广记」到元代「云林堂饮食制度集」、「饮膳正要」,都进行细读与比对,对于模糊简略的古文食谱,她以考据学精神逐句推敲。为了重现一道「玉蝉羹」,她甚至从纪录片中观察传统制面技法,终于理解古人所谓「打开如纸薄」的真正意思。
复刻古菜的过程充满挑战。现代少见的白圆茄、偏酸的橘子、羊皮等材料,都需要她亲自走访市场采购。一道源自波斯的果仁蜜饼「古剌赤」,更是耗时两周才完成拍摄。
此外,她也从元代女真人、蒙古人与江南地区的饮食风格中,整理出「北宴」与「南席」两大类型,展现出元代饮食的多元与融合。
从复刻美食到撰写书籍,徐鲤几乎一手包办,从实验、试吃、调整配方到编写历史背景,过程如同撰写一篇篇跨时代的饮食论文。她自述曾为考据「厮剌葵菜冷羹」中的「厮剌」一词,翻阅高丽时期的汉语教科书,最终在古籍「朴通事」中发现其意为「刺痛」,确认这道菜应为带辣味的冷羹,令她欣喜若狂。
育有一子的徐鲤生活简朴,物欲低,最大的兴趣就是翻书、查数据与买菜。目前,她正着手撰写「明宴」,预计明年出版,将再度带领读者走入明代人的味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