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在今年10月颇特别,即政治节日「十一」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同在月初的「黄金周」中;在双节之外,还有一件政治大事,即中央召开20届四中全会,这次中全会将是一次打经济灯、转政治向的会议。
中央五年一届,通常一年一次中全会,每次中全会都有传统的议题方向,比如三中全会谈改革、四中全会谈党建治国、五中全会定规画。今次20届四中全会,民间原以为会解决党的组织机构,特别是军队和军委的问题。谁料7月中央政治局定调,四中全会「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画的建议」。更具体的说法,是要为中国式现代化全局擘画新蓝图,通过第15个5年规画明确未来5年发展路径。
★首见 四中全议五年规画
中央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五年规画来治国理政,这由中共建政后模仿苏联式的五年计划转型而来。惯例上,中央在五年规画的最后一年,由国务院委托发改委起草规画草案,几次的修改,最后形成纲要征求意见稿及中央关于五年规画的建议,在次年3月提交全国人大,人大接受执政党的建议及审议通过纲要草案,会后实施。因而今次四中全议五年规画是打破惯例,加快节奏之举。
观察中央今次举措,有三段历史可回顾,一是江泽民和胡锦涛主政期,通常把四中全会安排为强化中共党建,通过相关决定的会议;二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政后,四中全会不再议党建,而谈治国,所以18届四中全会是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届四中全会是研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其三,四中全会专门讨论五年规画,也有先例,是正好40年前的12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
20届四中全会打破了近年惯例,提前议决五年规画,官式的说法是要为中国式现代化全局擘画新蓝图,通过第15个5年规画明确未来5年发展路径。这一说法说服力不足够,如果从国际国内及党内的三方面背景去观察,应是另有需要。
★求稳 中期纲要增确定性
第一个背景是国际背景,按照习近平的最新说法,是「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既然如此,中央需要增加确定性,力求稳定,而通过五年规画乃至十年为期的中期发展纲要,以此来打出经济灯号的确定性。
五年规画因何可带来确定性呢?这就事关第二个背景,即中国持续多年经济下行,现在又实质进入通缩,如果加上贸易战和关税战,要走出经济泥沼不易,内部共识也是「存量政策」无力回天,需要新的经济政策和方针,走出新的经济路向,而只有五年规画能妥善地完成这一任务,也即打出明确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灯号。
第三个背景是党内政治背景。中央确实面临政治发展和权力重组的考验,今年多个省级地方诸候被带走调查、最高级别的将领成批落马。一届中央委员那么多人出事,也是前所未见。这样一来,必须有相应的政治解决,但又面临国际国内特殊的背景,不便做大手术,在巩固党的领导权、巩固要长期执政的政权最高要求下,中央最高层的拆解方案,正是对外打出经济灯号的同时,悄然作出政治转向。
★固权 习首位论打前哨战
也正在1985年9月的中12届四中全会上,中央不仅提早通过五年规画建议,还讨论确定了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新老交替的原则,邓小平在那次会议上讲四个问题,其中一个是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一批元老会后退出中央机构。40年前的四中,在内核议题与今次四中相近。但今次四中,不见得有新老交替的讨论,反而有最高权力进一步巩固的动向。
就在8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不大受到重视的一个动向,是在审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中,提出「坚持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放在首位」。这是一个全新的政治提法,不仅不再提马恩列斯毛,也不再说什么江的「三个代表」、胡的「科学发展观」,更重要是「首位论」是四中全会的前哨,更是21大的先声。这可能就是今次四中,要预示的政治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