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千万学生重返校园,家长和老师们正就人工智能(AI)在教育中的应用程度展开讨论,担心过度依赖会带来哪些潜在影响。
作家乔‧艾伦(Joe Allen)认为,教育体系将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实验的主要试验场之一。
他对《大纪元时报》表示:“无论是以强制或鼓励的方式推广人工智能,学校都将成为巨大的试验场,让我们看看究竟是保持传统文化规范更好,还是尽可能将每个孩子变成半机器人更好。”
艾伦是《黑暗纪元:超人类主义与反人类战争》(Dark Aeon: Transhumanism and the War Against Humanity)一书的作者,他指出,没人能预料人工智能的长期影响。
艾伦表示﹐正如20世纪60年代,电视和便携式晶体管收音机等大众科技传播了亚文化运动的音乐和信息,影响了一代儿童打破父母的文化规范,他指出,人工智能也可能影响“习惯与机器互动、基本上将机器视为真人的一代儿童。”
Wiley网络(The Wiley Network)2024年对850名教师的民调显示,一些教师认为人工智能会对学术诚信产生负面影响。在接受调查的逾2,000名学生中,近一半(47%)的学生表示﹐有了人工智能,作弊变得更容易了。
艾伦指出,学生提交的许多作业要么彼此惊人地相似,要么不像学生本人所写。
大学生也承认﹐人工智能让他们变得更笨。在2024年《欧洲研究期刊》(European Research Studies Journal)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在接受调查的主要是大学生的群体中﹐83%的人表示﹐担心人工智能会削弱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线杂志《智能》(Intelligent)2023年对1,000名美国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使用ChatGPT完成书面作业,近60%的学生表示用ChatGPT完成了超过一半的作业。调查发现,在这些学生中,有四分之三的人认为这是作弊行为,但仍然选择使用人工智能。
在多项调查中,大多数家长对人工智能对孩子的影响表示担懮。
2024年,在线学习平台DoodleLearning的一项研究发现,在1,000名有学龄儿童的家长中,约80%对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感到担懮﹐受访家长们还担心隐私、数据安全和抄袭问题。
7月,教育部鼓励学校教导学童如何认真使用人工智能,利用这项技术为“各个层次的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
“ChatGPT对大脑的影响”
临床心理学家、拥有超过20年经验的教育治疗师、儿童书籍作者香农‧克罗纳(Shannon Kroner)表示,她认为人工智能影响批判性思维,并且“使教师和孩子都失去人性化”。
克罗纳曾教授高中生物和大学人文课程,她表示,人工智能将基于师生关系的健康学习降格为冷漠的交易。
她对《大纪元时报》表示:“人工智能在教师与学生身上都催生了思维上的惰性,而且……侵蚀好奇心、阻碍认知发展、降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削弱了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们无需去做研究,也无需查阅相关资料来支持他们所要证明的观点。”
教师越来越频繁地借助人工智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因为这让他们的工作更轻松,但随着学生越来越依赖“机器人说的话”,这最终会削弱教师在教学角色中的权威。
“我们会失去师生之间的互动联系”,她说,“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学生们倾向于依赖人工智能寻求答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将不再重要﹐讨论可能会变得多余,甚至不再存在。”
艾伦和克罗纳都对课堂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退化感到担懮。
麻省理工学院最近的一项研究《ChatGPT对大脑的影响:在使用AI辅助写作任务时积累的认知债务》﹐探讨了人工智能是否会损害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对54名年龄介于18至39岁的学生进行认知与神经学数据的相关性分析,使用脑电图记录大脑活动。
学生们被分为三组:一组使用OpenAI的ChatGPT,另一组使用谷歌搜索引擎,第三组仅依靠自己的大脑,任务是撰写几篇论文。
研究发现,ChatGPT用户(即大语言模型(LLM)人工智能使用者)大脑参与度最低,经常直接复制粘贴答案。

2024年1月8日,洛杉矶联合学区某校园。学校运用人工智能进行自动评分、课程规划、测验及透过聊天机器人提供虚拟辅导。(John Fredricks/The Epoch Times)
作家乔‧艾伦(Joe Allen)认为,教育体系将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实验的主要试验场之一。
他对《大纪元时报》表示:“无论是以强制或鼓励的方式推广人工智能,学校都将成为巨大的试验场,让我们看看究竟是保持传统文化规范更好,还是尽可能将每个孩子变成半机器人更好。”
艾伦是《黑暗纪元:超人类主义与反人类战争》(Dark Aeon: Transhumanism and the War Against Humanity)一书的作者,他指出,没人能预料人工智能的长期影响。
艾伦表示﹐正如20世纪60年代,电视和便携式晶体管收音机等大众科技传播了亚文化运动的音乐和信息,影响了一代儿童打破父母的文化规范,他指出,人工智能也可能影响“习惯与机器互动、基本上将机器视为真人的一代儿童。”
Wiley网络(The Wiley Network)2024年对850名教师的民调显示,一些教师认为人工智能会对学术诚信产生负面影响。在接受调查的逾2,000名学生中,近一半(47%)的学生表示﹐有了人工智能,作弊变得更容易了。
艾伦指出,学生提交的许多作业要么彼此惊人地相似,要么不像学生本人所写。
大学生也承认﹐人工智能让他们变得更笨。在2024年《欧洲研究期刊》(European Research Studies Journal)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在接受调查的主要是大学生的群体中﹐83%的人表示﹐担心人工智能会削弱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线杂志《智能》(Intelligent)2023年对1,000名美国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使用ChatGPT完成书面作业,近60%的学生表示用ChatGPT完成了超过一半的作业。调查发现,在这些学生中,有四分之三的人认为这是作弊行为,但仍然选择使用人工智能。
在多项调查中,大多数家长对人工智能对孩子的影响表示担懮。
2024年,在线学习平台DoodleLearning的一项研究发现,在1,000名有学龄儿童的家长中,约80%对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感到担懮﹐受访家长们还担心隐私、数据安全和抄袭问题。
7月,教育部鼓励学校教导学童如何认真使用人工智能,利用这项技术为“各个层次的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
“ChatGPT对大脑的影响”
临床心理学家、拥有超过20年经验的教育治疗师、儿童书籍作者香农‧克罗纳(Shannon Kroner)表示,她认为人工智能影响批判性思维,并且“使教师和孩子都失去人性化”。
克罗纳曾教授高中生物和大学人文课程,她表示,人工智能将基于师生关系的健康学习降格为冷漠的交易。
她对《大纪元时报》表示:“人工智能在教师与学生身上都催生了思维上的惰性,而且……侵蚀好奇心、阻碍认知发展、降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削弱了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们无需去做研究,也无需查阅相关资料来支持他们所要证明的观点。”
教师越来越频繁地借助人工智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因为这让他们的工作更轻松,但随着学生越来越依赖“机器人说的话”,这最终会削弱教师在教学角色中的权威。
“我们会失去师生之间的互动联系”,她说,“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学生们倾向于依赖人工智能寻求答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将不再重要﹐讨论可能会变得多余,甚至不再存在。”
艾伦和克罗纳都对课堂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退化感到担懮。
麻省理工学院最近的一项研究《ChatGPT对大脑的影响:在使用AI辅助写作任务时积累的认知债务》﹐探讨了人工智能是否会损害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对54名年龄介于18至39岁的学生进行认知与神经学数据的相关性分析,使用脑电图记录大脑活动。
学生们被分为三组:一组使用OpenAI的ChatGPT,另一组使用谷歌搜索引擎,第三组仅依靠自己的大脑,任务是撰写几篇论文。
研究发现,ChatGPT用户(即大语言模型(LLM)人工智能使用者)大脑参与度最低,经常直接复制粘贴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