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中国电子第一街」之称的华强北,完成身分转变;由电子零件交易场,变年轻人追逐潮流科技、外国人体验「中国智造」 的打卡地标。
下午3点,22岁的中国游客王丽举着手机,在华强北电子世界的灯光打卡点前调整角度,准备拍下打卡华强北的第一张照片。不远处,一名来自印度的采购商正用翻译机与商户砍价,他在该店铺一次性采购了六台无人机设备。每天,这样的场景,都在华强北上演。这片位于深圳福田的街区,正打造国际化「无界街区」。
据21世纪经济报导指出,这个曾以「中国电子第一街」 闻名的专业市场,正悄然完成一场身分转变,它不再只是商户与采购商的交易场,更成了以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追逐潮流科技、外国人体验「中国智造」 的打卡地标。
最新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强北商圈日均客流量已达75万人次,同比增长50%;其中外籍人士日均超过7000人次,同比翻番。
是什么让一个专业市场突破圈层,吸引两类看似毫无交集的群体争相到访?「以前觉得华强北是爸妈买电脑配件的地方,来了才发现是『宝藏打卡地』。」王丽的手机相册里,存着近20张华强北的照片,比如在华强北电子世界的巨型灯牌下合影、在综合电子市场淘最新款无线耳机、在商圈灯光走廊试用最新款AR眼镜。
可触摸科技感 00后青睐
如今华强北的消费主力军,除原有采购商外,添加了大量「00后」、「10后」乃至「15后」群体,他们成长于网络时代,消费偏好与「60后」、「70 后」大相迳庭–不再执著于手机、电脑、摄像机等大型3C产品,反而更青睐各类新奇 「小玩意儿」。对他们而言,华强北的吸引力在于 「可触摸的科技感」。
与在线购物只能看参数不同,这里的每一款智能设备都能即时试用,在智能办公专区可戴着翻译耳机仿真「跨国对话」;在穿戴设备摊位能现场测试运动手表的心率监测功能。「网上看评测总觉得不真实,在这里亲手试过,才知道哪款最适合自己。」00后林苗苗表示,她会向同事推荐华强北「探店」攻略,至今已入手了3件智能小设备,分别是智能无线耳机、便携充电宝和蓝牙音箱。
除了年轻群体,外国人也将华强北作为来深圳的必打卡点。「来华强北时,我像走进了科技博物馆。」这名印度采购商是第一次来深圳,这次他不仅要为公司采购无人机,同时将其作为旅行打卡地,他表示他已经向家人「安利」(推荐)深圳,希望下一次可以带他们一起来旅行。
调研显示,除了无人机,外籍游客也喜欢购买智能穿戴设备,其中,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一名位印度旅客说,专程来采购「能实时翻译中英文」的智能眼镜,称其「在印度从未见过」。另一名法国旅客对比后直言,「相同价格下,这里的产品质量更优」。
这类兼具科技感与实用性的电子产品,成为外国游客体验「中国智造」的窗口。对华强北而言,外国人的「打卡」并非偶然。
新兴产品 走向全球市场
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重要集散地,这里聚集了35家专业市场,从手机配件到智能硬件几乎一应俱全,其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约占全中国1/6。无人机、手机、AI眼镜、机器人等新兴科技产品均从深圳走下产线,走向全球市场。
据华强北商圈管理部门统计,今年以来,日均外籍客流量已超7000人次。许多外国客户会在采购之余 「打卡」 商圈景点。
商户们也将国外客户视为重点拓展方向。一位在华强北销售翻译机的商户负责人说,「未来也会持续发力海外市场,一方面,外籍游客成交周期短、决策效率高;另一方面,此类客群的利润空间相对更高,能为商户带来更稳定的收益。」
这一经营策略方向,也与华强北近年来发力跨境电子消费、打造国际化电子商圈的定位高度契合。
从「专业市场」到「打卡地标」,华强北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商铺由曾经窄小的「一米柜」,升级为「类商场」环境的开放式、多功能消费空间。
这意味着,一方面,该空间将消费环境变得更加通透、明亮、美观,同时大幅增加公共休闲场地;另一方面,配合各类新奇特电子潮品,形成「科技体验 + 沉浸式消费」 闭环。值得一提的是,该消费空间改善了普通商圈内信道狭窄、消费体验欠佳等问题。
华强电子世界副总经理王承珠强调,在消费硬环境方面,华强电子世界将主信道宽度拓展至3米,还增设休息区等便民设施。在消费软服务方面,商圈内90%的商户实现明码标价,部分商铺推行「统一收银、开具小票」,改善了过往消费者「怕上当」的消费印象。
选择增多 利润被压缩
同时,创新国际化服务机制,由华强北街道联动组建了一支「老外红马甲」志愿者队伍,为海外客商提供跨境采购咨询、街区指引等贴心服务;增设步行街双语广播、150余处双语指示牌及双语导览图,以及建设餐饮「双语菜单」,全面打造多语种友好环境。
不过,打卡热潮与人流增长的背后,华强北由专业市场转型为类商场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王承珠说,暑期期间,华强北电子世界二期人均消费约4.5万元(人民币,下同,约6326美元),周末期间更是达到5.5万元左右,单日人流峰值甚至能达到10万人,庞大的人流带来旺盛消费活力,但也让商户易陷入热闹背后的利润困境。比如,产品同质化现象仍然存在,大量商户销售同类产品,消费者选择增多的同时,商户利润则被压缩。
这也意味着,华强北商户们需要摒弃 「拚价格」 的粗放经营思维,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产品品质实现差异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