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向中国提出抗议后,据日本海上保卫厅通报,中国海洋监测船「向阳红22号」今天早上第3度驶入鹿儿岛县奄美大岛近海的日本专属经济海域(EEZ),向海中投入类似管道的物体。截至目前,中国官方未回应。
共同网报导,日本第10管区海上保安总部(鹿儿岛)1日发布消息称,在鹿儿岛县奄美大岛近海日本专属经济区内,发现中国的海洋调查船向海中投入类似管道的物体。9月28日、9月30日也发现该调查船在附近EEZ内活动,海保巡逻船通过无线电要求其停止活动。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9月29日指出,日本海上保安厅9月28日清晨在距离奄美大岛以西约379公里处的EEZ内,发现中国籍「向阳红22号」船只将类似钢缆的设备延伸至海中。
林芳正表示,日本已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指在未经日本同意的情况下于该区域进行海洋科学研究,无法接受,要求中方立即停止。
其后,日本第10管区海上保安总部9月30日发布消息称,在鹿儿岛县奄美大岛近海EEZ内,二度发现「向阳红22号」向海中投入类似管道的物体。
公开数据显示,向阳红22号是中国首艘3000吨级大型浮标作业船,2019年12月3日正式交付中国自然资源部东海分局。该船总内核功能是收放直径10公尺、自重60吨的大型海洋监测浮标,配备国际领先的艉部A型架(起吊能力75吨)和DP-2级动力定位系统,船体采用EH36低温高强钢以适应极寒环境解决了中国深远海观测装备瓶颈问题,使中国海洋监测范围延伸至第一岛链外。
对于「向阳红22号」无视日方抗议,3度驶入日本专属经济海域,中国官方迄今未回应。
中国自媒体「岛链纵览」今天发文称,此次事件的内核争议点在于中日双方对EEZ内海洋调查权限的不同理解。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岸国在EEZ内拥有「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但关于「科学调查」的具体权限,公约并未作出绝对明确的规定,各国通常基于自身利益解读。
文章指出,日方主张「需经沿岸国明示同意」,而中方则认为「符合公约规定的合理调查无需额外许可」,这种法律解读的差异,也导致类似的海上交互在中日之间频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