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交媒体最近掀起一阵「封禁潮」,三名拥有千万粉丝的知名网红:户晨风、蓝战非、张雪峰,遭遇「三连封」。这三人均是长期出现在热点话题中的人物,网友议论纷纷:他们为何遭封禁?他们犯了什么错?而除了整治网红,针对网络热搜榜乱象,官媒也出来说话了。
这三名网红,都是什么人?
综合媒体报导,户晨风,被网友称为户子。根据其在网络上的自述,户晨风来自江苏镇江,仅有高中文凭,早年从事汽车维修行业(他称这是中国的底层行业),后来才转型自媒体,并凭借其「对比中西货币的购买力」系列影片走红,户晨风全网粉丝落在250至300万间。
户晨风/苹果论贴标签
户晨风提出「苹果菁英论」。他将手机品牌、学历等与社会地位挂钩,贬低安卓用户和国产货,通过贴「苹果思维」和「安卓思维」的标签,无差别攻击普通人。他还不断强调,中国民众要买手机就要买苹果、买电车就买特斯拉、逛商超就逛山姆,这些民众才是「苹果人」,才是能够做出正确选择的人;反之,用安卓手机、开中国电动汽车的人则是「安卓人」。
张雪峰/踩中教育焦虑
张雪峰,本名张子彪,毕业于郑州大学,是知名高考志愿导师,2016年因「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暴红,全网粉丝近4000万。张雪峰过去靠着精准踩中教育焦虑的痛点和直言不讳的风格走红,但因「哈理工狗屁都不是」、「文科专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孩子非要报新闻就打晕」等言论被指责煽动就业焦虑和学科歧视,高价的志愿咨询服务被指背离最初教育科普的初心。
蓝战非/自曝收入炫富
蓝战非,早年以游戏主播身分在熊猫直播与斗鱼平台崭露头角,后成功转型为旅游博主,全网粉丝近2500万。他稍早自曝收入引发热议,其称「你们是真的不知道抖音顶流有多赚钱,你说我要是全身心商业化,那我一年天文数字,九位数(超1亿元人民币)都小看我了。」并称环球旅行200万元的花费仅为其财富利息,宣扬「不结婚便不破产」、「无家庭负担可随意花钱」等观点;「蓝战非自曝收入」话题还一度冲上热搜。
谢孟伟/穿警服搞带货
此外,翻车的还有在洗脑抗日剧「小兵张嘎」中饰演「嘎子哥」一角的中国演员谢孟伟,谢孟伟因该角色而走红,近日在直播中穿警服直播带货。有粉丝当场质疑其穿着是否合法,他不仅未正面回应,还以粗口回击,指责对方「蹭流量」。这段画面随后被截下传播,引发网友向云南警方检举。谢孟伟遭警方拘提带走,被处以行政拘留7天,其粉丝数超过千万的帐号直接被封锁下架。
扬子晚报报导,头部网红接连被封并非孤立事件,很明显可以感受到,2025年以来,各大网络平台正在收紧对头部网红的监管,国家网络治理体系也在整体升级。今年9月,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挑动群体极端对立情绪、污名化炒作、挑动群体矛盾、挑起网络暴力、过度渲染消极悲观情绪等问题。
都市快报报导,这几名网红的个人帐号连续出现问题,大概率是一次针对网红的集中整治。某种程度上,这正是如今网络生态的一角。有的利用消费符号制造社会割裂,将商品异化为身分标签,长期煽动对立与歧视;有的把一些复杂的教育选择简化为「就业成败」的二元判断,制造情绪焦虑;有的将「炫富」当作成功的唯一标识,宣扬「拜金主义」,鼓吹「奢靡之风」。事实上,有太多网红深谙互联网传播之道——利用极端叙事,将本就存在分歧的观点推向对立的两极,刺激用户参与争论、转发扩散,进而实现流量的指数级增长。
也有人不理解,比如有声音认为张雪峰是「普通家庭的嘴替」,是「穷人孩子的报考救星」。不可否认,张雪峰的一些言论,代表了一类群体的看法,某些话题也有延展思考的空间。但具体在实践层面上,却表现为非黑即白的「暴论」。比如所谓的「劝人学医,天打雷劈」、「金融圈要颜值能喝酒」、「文科都是服务业」等,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一言不合就擡杠」、「一竿子打死一船人」。这样的表达方式,只会带来过度反应,而绝无温和讨论的可能。
网络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媒介格局,每一个人都可以传递原生态的社会情绪、诉求和意见。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容纳得下多元多样的声音,但绝不该成为负面情绪的「垃圾堆」、极端言论的「角力场」。最近,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着力整治挑动群体极端对立情绪、宣扬恐慌焦虑情绪、挑起网络暴力戾气、过度渲染消极悲观情绪,就体现出明确的针对性。
严肃惩戒 为网红敲警钟
在此背景下,对一些帐号的多平台处理,无疑是对拥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知名网红的一次严肃惩戒,也为很多网红和公众人物敲响了警钟:在追求表达个性与传播效果的同时,必须严守法律法规与平台规则,共同构筑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热搜榜乱象 官方也要管
除了整治网红,网络热搜榜乱象,官方也要管。中国科技巨头字节跳动、阿里巴巴陆续被网信办约谈,旗下新闻资讯产品的热搜热榜业务被指存在问题并受到处置处罚措施。中共党媒人民日报表示,热搜榜影响认知,带动情绪,必须讲导向。
人民日报日前发表题为「热搜热榜,不能失真跑偏」的评论文章。文章称,中国网络平台的有些热搜根本是骗人。有的是花钱「砸」出来的,表面是热点,背后是生意;有的是为了流量「刷」出来的,根本不讲规则;还有的热搜里全是「小作文」,捕风捉影、制造消息茧房。
互联网大厂 集体被约谈
文章并认为,热搜热榜不仅是消息过滤器,还是塑造认知、影响人心的窗口,具有舆论基础设施属性,理应旗帜鲜明讲导向。文章表示,一些商业平台受利益驱动,信奉「流量至上」,什么吸睛就推什么上榜,明星网红八卦刷屏、放大政策争议歪解、恶性案件细节铺陈,种种导向偏差,不仅误导公众,而且妨碍政策实施、侵蚀主流价值观。
人民日报旗下微信公众号「侠客岛」日前也发布「这些互联网大厂为何集体被约谈」一文,介绍中国家网信办指导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网信办,对几家主要网络平台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等处置处罚措施。
文章表示,网信部门通报的处罚原因很清楚,都是「热搜」、「主榜」内容出问题。小红书、微博、快手是因为在热搜榜单主榜,高位、频繁呈现大量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阿里巴巴旗下的UC平台,是在热搜主榜「扎堆呈现极端敏感恶性案事件词条等非权威部门、权威媒体发布的信(讯)息」;至于字节跳动旗下的今日头条,则是「在热搜榜单主榜呈现不良信息内容,还在落地页面置顶呈现相关话题」。
目前,这些涉事平台已发声回应,称将落实监管要求、成立整改专项工作组、推进热搜榜单生态治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