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4日在自民党总裁(党魁)选举决选落败,他在选战期间风波不断,先是经历留言灌水争议,后又面临「读稿机」质疑。他选后表示,败选原因「归根究柢,还是我自身能力的不足」。
这次自民党总裁选举中,5名候选人中有4人拥有美国研究所留学经验等「超高学历」背景。在这种情况下,在YouTube频道直播的讨论节目中,被要求用英语回答的小泉进次郎却全程用日语回应,因此在社群平台被炎上,质疑他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历是洗白。
神户学院大学历史社会学系副教授铃木洋仁告诉「每日新闻」,这背后有日本独特的学历意识。进次郎毕业于关东学院大学后,修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所的硕士课程。
关东学院大学若以所谓的大学入试偏差值来看,属于排名后段的私立学校。进次郎从小学起就是内部升学,因此单凭这点评价学力有其难度。
在网络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批判:通过进入比毕业大学难度高得多的研究所,试图获得高学历的「学历洗白」。其中一个理由,是进次郎作为「世袭」第四代政治家的这一点影响很大。
进次郎的案例是典型:关东学院大学被列为低排名大学,因从小学起内部升学(非考试入学),被质疑「学力不足」;但2004年毕业后,他进入世界排名前10的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课程(2006年修毕),这「跳跃」让人怀疑靠努力?还是靠人脉?
进次郎留学时,父亲小泉纯一郎正任日本首相(2001-2006)。美国研究所入学不只看成绩(GPA、TOEFL),也重视「推荐信」与「未来潜力」。
自民党总裁选举辩论会上,进次郎被要求用英语回答,却全程日语,社群平台炸锅:「超高学历候选人中,为何他不会英文?留美硕士是假的吧?」这加剧对哥大学历的质疑,视其为「装腔作势」的象征。
综合日本社会这阵子讨论,批判确实针对进次郎留美学历的「纯度」——质疑是否靠父荫「洗白」大学学历,忽略其英语努力与硕士成就。这反映日本对「平等机会」的执着,尤其在政治世袭盛行的自民党内。但也提醒:学历非能力全貌,进次郎的魅力(如沟通术)常被忽略。 总裁选举结果出炉后,这议题恐持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