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有许多外地游客在社交平台分享了武汉地铁的出行体验,称徐家棚、光谷广场等地铁站出入口数量不是一般得多,有的字母已经用到了UVW,「感觉26个字母都快被用完了」,并指徐家棚站大到堪称「徐家棚国际空间站」,在地铁中行走,「感觉走过了一个四季」,「地铁站大得像个迷宫,找出口费劲」。
据极目新闻报导,经过实地探访了解发现,武汉地铁的「出口密度」确实在多个换乘站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承载5、7、8号线换乘的徐家棚站,已开通16个出入口,是武汉首座四层地铁站。因换乘距离长且空间大、装修风格独特,被不少网友打趣称它是「徐家棚国际空间站」。从北京来武汉游玩的佟女士走在徐家棚站换乘发送带上笑称:「第一次来武汉,地铁站大得令人震撼!准备去F口寄存行李,感觉走过了一个四季」。
早在2019年,武汉地铁徐家棚站综合交通枢纽就获得了菲迪克「工程项目特别优秀奖」,首创「公铁合建地下车站」,完美集成地铁车站和越江隧道。
而在光谷,2、11号线换乘的光谷广场站也堪称「出口王者」。这座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体一共有14个出入口。还创新采用「五行+角度」双重指引——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传统文化主题进行导向,并以黄、绿、蓝、红、棕5种颜色对应区分,站厅内0至359度的圆周角度标识,让「我在105度出口等你」成为新流行语。
3、7号线交汇的武汉商务区站,出入口开通数量已超10个,站内「梦幻星空」主题设计使其获封「亚洲最美地铁站」。3、6、7号线换乘的香港路站则有8个出入口,200平方米三层别墅,信道多,楼梯多,其中手扶电梯达39部,垂直电梯4部。
密集的出口与独特的指引方式,引发大量趣味评论;有网友调侃:「在这些站里走一走,微信步数直接登顶」,「还有甲乙丙丁,金木水火土」,「学广州啊,那天看到地铁出口D1、D2」,「常在里面迷路」,「地铁站大得像个迷宫,找出口费劲 」,「上海地铁站出口就都用的是数字。还有苏州、合肥……」,「既要融入世界,又要孤立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