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荷兰国会大选受到AI深伪技术影响,显示欧洲选举受AI干扰情形日益严重,欧盟的监管措施也被认为过于落后;欧盟高风险AI系统分类准则预计2026年8月生效,但一般预料并不会包含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条款。
近期荷兰与爱尔兰接连举行大选,都出现多起人工智能AI深伪(Deepfake)介入选举事件。
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欧洲版报导,日前爱尔兰总统大选,网络上曾出现一部深伪影片,假冒爱尔兰国家广播公司的新闻报导,以AI生成其中一名候选人康诺里的影像,并发表退选声明。随后,康诺里公开批评这种行为是「误导选民、破坏民主的可耻行为」。
正在进入开票阶段尾声的荷兰国会大选,选举期间同样出现深伪影像干扰。一个Facebook帐号散布多张AI生成的图片,攻击特定候选人。后来两名极右派的国会议员被发现与这个帐号有关,引发轩然大波。
事发后,极右派自由党的领袖怀尔德斯公开道歉,承认事件与自由党成员有关。
阿姆斯特丹大学与梅因斯大学的研究显示,在约2万篇与荷兰选举有关的社群贴文中,超过400篇是由AI生成的内容,其中超过120篇源头可追溯至与自由党有关的帐号。
阿姆斯特丹大学人工智能与社会学教授佛瑞塞形容,「这可能是欧洲选举首次面对AI技术全面集成」。
阿姆斯特丹大学政治传播学博士后研究员沃塔表示,使用AI仍有规范性的争议,但「对极右派而言,运作方式本来就是打破常规、制造震撼。他们不害怕形象受损」。
研究人员同时提出警告,用户向AI聊天机器人询问「应该投给谁」,也可能是AI影响选举结果的方式之一。由于大多数选民往往要到投票前几天才会做出最终决定,荷兰数据保护局(DPA)曾提醒选民,不要向AI聊天机器人寻求投票建议,因为会呈现「高度扭曲且两极化的荷兰政治版图」。
欧盟执委会的「高风险AI系统分类准则」,其中有一个章节专门针对「意图影响选举或公投结果的AI系统」,还会要求OpenAI的ChatGPT、Google的Gemini等高度复杂的AI模型遵守一系列义务,其中包含降低对民主造成的「系统性风险」。
这项准则预计最快将于2026年8月生效,但一般预期,这项提案不会包含任何具约束力的法律条款。
另一方面,为防范AI生成的假消息造成的影响,欧盟也提出「标注」的要求,强调AI生成的内容必须明确标注。但根据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研究显示,这次荷兰选举中有关AI生成的贴文,大多数都没有标注;即便有,多半是由平台自动添加,而非由政党主动披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