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爸妈宁愿相信陌生人,也不相信我?」很多年轻人想不通,想尽方法要把父母从骗子手中拉回,不仅得不到理解,还背上「不孝」骂名;专家提醒,与其在父母被骗后愤怒指责,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创建沟通管道,「常回家看看」。
橘子海(化名)报警了,因为母亲从直播间花3000元人民币(约421美元)买的手串;母亲学着主播的话告诉她,这条冰种翡翠手串是「从龙脉里取出来的」,在拍卖会上价值超过1亿元。但橘子海拿过来识图一搜索:同款十元。
类似的事情再三发生在这对母女身上,橘子海索性当起反诈博主,把围猎老年人的直播间都曝光在自己的短视频帐号上,她也因此被许多主播「开盒」,连母亲也不站在她这边。
很多像橘子海一样的年轻人想不通,明明想尽了方法—调慢家里网速、冒充骗子陪父母聊天、偷退订单…想把父母们从骗子手中拉回一点,却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反而背上「不孝」的骂名。
「孤独是最深的漏洞。」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教授申琦表达她的看法,骗局之所以有效,不只是消息误导,而是情感竞争的失败:子女讲道理,主播讲情绪;子女制造冲突,主播制造共鸣。「因此真正有效的办法,不是替父母识别骗局,而是先恢复信任:让父母感受到『我比那个主播更在乎你』。」

★明争暗斗 关Wi-Fi设密码
新京报报导,为了证明主播在骗人,橘子海明争暗斗想了很多办法—带母亲去金店,工作人员说这是强酸冲色的石头,最多值20元,母亲觉得人家没水平;「让我女儿看这个直播看上三天,再看是不是骗子。」对着警察,老人撂下这么一句话。
除了手串,母亲买来的还有三无保健品、假表,甚至还有一把号称能镇宅的「玄龙剑」。橘子海拿着母亲的手机,一单一单翻,心跳越来越快,后来气得往床上一躺,朝旁边的母亲摆手:「现在别跟我说话。」
她把这段经历剪成短视频发到网上,评论有上万条,网友都开始吐槽父母买过的各种「神奇」的商品:号称是保健品的糖果、假金砖,还有标着「细胞交换」的被子。
每次家里突然冒出这些「垃圾」,胡婉青(化名)就知道母亲又上当了。也不是没劝过,但老人听不进去,直到从母亲手机里陆陆续续凑出将近10万元的帐单,胡婉青决定,得用「硬手段」。
一天夜里,她摸摸黑关了家里的Wi-Fi。隔天一早,母亲发现手机连不上网,找她帮忙。胡婉青顺势拿过手机,悄悄打开未成年模式。
打不开直播链接,看视频号也被「须监护人输入密码」的提示打断,母亲意识到是女儿动了手脚,索要密码不成,老人激动起来,又哭又闹,「我花自己的钱,跟你有什么关系?」
母亲洗澡、煮饭的空档,胡婉青瞅准时机,偷偷抓过手机查帐单、查微信好友名单;她摸出规律:微信暱称以「A」打头的、带电话的,多半是保健品销售员。只要发现,胡婉青直接拨过去警告:「别再给我妈推销,否则投诉。」

★反诈子女 截屏投诉平台
胡婉青白天工作忙,很多次晚上回家,坐在沙发上休息时她会突然一惊—还没查母亲的帐单。母亲的手机像定时炸弹一样让她焦虑。
她建了个群「爸妈被三无保健品坑害群」,70多名绝望的反诈子女扛着「不孝」的骂名,在群组分享「斗争经验」;有人调低了家里的网速,有人打开社交媒体的关键字屏蔽功能,不让父母看到「保健品」、「情绪主播」;有人把骗子和父母聊天截屏投诉到平台,希望能封了骗子的号,也封了父母的号。
更有耐心一点的,删除骗子的联系方式,再注册同头像、同暱称的帐号,装成骗子和父母聊天。或者下载「双端登录」软件,把父母的社群媒体帐号登在自己手机上,随时查看订单。父母看直播时,自己在一旁竖起耳朵听,暗自记下主播的名号再逐个拉黑。
橘子海还蹲守在母亲常看的直播间,一一记下这些主播编造的故事,存进电脑的文档夹。那些离奇的剧情看得她摸不着头绪,主播自称是观众的「老儿子」、「大孙子」,说自己在山洞中发现了很多被关押的正能量主播,决心要调查此事、铲除幕后黑手。
这类「英雄救世」戏码常上演,救的不光是人,还可能是被外国人抢走的一车「华夏瑰宝」,橘子海的母亲就沉迷在这样一个「正义」世界里。
橘子海把这些直播片段发在自己的帐号上,还把简介改成「反诈部落客」,夜里睡不着,开直播诉苦。热心的网友也会帮橘子海「在线劝母」。
大号被封了,还有小号,过不了多久,被封锁的帐号又都解封。一切都在反复,母亲偶尔能清醒一些,可没过多久,又对她说:「我觉得他(主播)还是个好孩子」。
为什么母亲会如此相信这些陌生人?有网友给了一个常见的解释:子女陪伴太少,缺乏情感支持。
橘子海承认,母亲退休后,一度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本想「做点事」,结果被骗进了传销组织:父亲每天吃完饭就出门打牌,自己也远在海外读书,橘子海知道母亲的孤独。
反而是主播最会抓住这些孤独的心。面对男观众,主播就说:「你付出这么多,家人不理解你。」如果是女观众,就讲「老公对你不好,儿女不贴心,所以这个优惠是你应该得到的嘉奖」。
也有人不认同这种说法;有人和父母同住,朝夕相处,「陪伴并不少」。不过,申琦提醒:「陪伴并不等于被理解。」

★被母敌视 又惨遭「开盒」
在与直播间奋斗的同时,橘子海遭到了主播团队的猛烈反攻,她的帐号被对方以「侵害名誉权」、「侵害肖像权」的理由集体检举,每天早上一睁眼,都是自己的影片被下架的消息。
最令她感到后怕的是被骗子「开盒」(隐私曝光);有一天,她收到陌生人寄来的私信,里面有她详细的家庭住址,还有一句话:「刚开始吧!」
橘子海还要面对母亲的敌意,亲情「断联」。有时候,母亲看她的眼神像看「仇人」,说话也冲,手机改了密码防着她,还会悄悄给主播发消息:「我女儿在曝光你们,她欺负好人。」这种敌对几乎让橘子海崩溃。另一边,母亲对主播却像对亲人,还会发消息关心:「看你直播时,黑眼圈很重,要注意休息。」
「我不知道该怎么相处了。」这样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马晓彤(化名)。曾经和自己亲密无间的父亲,如今像变了一个人。
患有痛风的父亲,害怕药物有副作用也不愿控制饮食,转而相信物理治疗店。今年,他没和家人商量,花8000多元买了理疗店推销的保健品,马晓彤逼他退货,两人大吵一架,从此有了隔阂。
对物理治疗店,父亲却越发依赖,每天风雨无阻,中秋节没法去理疗,还特意向店员请假。「他跟对方(物理治疗店的工作人员)更亲,跟家里人不亲了。」每次聊到父亲,马晓彤都忍不住激动。「我努力拆解套路,他却往里钻。」几次劝说无果,马晓彤情绪愈来愈差,甚至开始求助于心理咨商,筋疲力尽的马晓彤决定逃避。
「异地,照顾不了,就算住在一起,也有老人一样被骗」、「我没时间,他们(骗子)有时间、有团队,当成事业在做」、「他需要的是情感陪伴,一个电话抵不过人家每天的陪伴」;劝服自己的理由很多,最终的对策都指向一个:「除了不管,我还能怎么办?」马晓彤问。

●给他留点自尊… 防骗教育须换位思考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教授申琦在研究中提出「情深利往」的概念—许多诈骗直播间并不是一开始就卖假货或骗人,而是先以陪伴、关心、问候等方式创建起「情感依附」,用「真情」换取信任,再将信任转化为交易。他们称呼「叔叔阿姨」、「家人们」,为老人营造出被重视的心理氛围。
直播间骗局远不止于在线嘘寒问暖,大量的私域直播依赖线下提货门店,店里的工作人员会将温情策略贯彻到底:教老年人如何使用手机、如何在线购物、如何刷短视频,千篇一律的问题他们也能不厌其烦,这种情绪价值让老人很难不被打动。
新京报报导,根本问题在于,老年人缺乏有意义的社会链接与参与空间。「访谈中发现,沉迷直播骗局的老年人手机使用时长显著增加,一天四、五个小时的很常见,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线下交往和能被周围人发现的机会。」申琦说。老人一旦沉迷直播,又会更与真实社会脱节,成了恶性循环。
许多子女都在网上诉苦,说自己因为劝阻父母,被冠上「不孝」的「罪名」,甚至被威胁断绝亲子关系,这种绝望的情绪并不少见。
报导指出,针对这种沟通的错位,申琦解释:年轻人习惯于理性、快速、任务化的交流,而老年人则更需要缓慢、细腻、有情绪温度的回应。尤其是当子女不耐烦地强调「说了多少遍了,别信这个」、「你怎么这么笨,又被骗了」,老年人会感受到被否定、被贬低的情绪,产生防御心理。「这也是为什么,当子女用理性的方式去『教育』父母、去『揭穿骗局』时,老人反而更疏远、对立。」
王思瑜(化名)理解父亲的自尊。她虽然曾向父亲表明要「对抗到底」,但家里的气氛始终平和。
父亲退休后,常去物理治疗店,热情的店员邀请老人进相对隐蔽的私域直播间,「里面都是老人愿意听的,淞沪会战、长征的故事。」王思瑜说,主播把普通的食品宣传成保健品,父亲成箱成箱买。
「爸爸在我心里一直是个很正派的人,可现在相信这群骗人的,形象都丑化了。」王思瑜没急眼,只是像小时候父亲教育自己那样「教育」父亲。她没事就上网搜集类似骗局的报导,收藏在手机里,吃早餐的时候,把这些案例念给父亲听。周末开车带父母出去玩,音响放的不是歌而是新闻案例。为了给父亲一些价值感,王思瑜也为他安排了为全家人买早餐的「工作」。
渐渐地,父亲只在闲暇时看直播,不再下单,事情就此翻篇。报导指出,王思瑜从来没有要求父亲承认自己被骗,父亲之前是警察,很在意在子女心中「正直」的形象,「他觉得自己是权威,我要给他留点自尊」。
申琦也建议,子女与其在父母被骗后居高临下地愤怒指责,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创建稳定的沟通管道,并真正做到「常回家看看」。「在沟通中让防骗教育变成换位思考、家庭共情的过程」。
宇荷(化名)的父母陷入各种骗局已有十年,她吵过,骂过,报过案,把保健品丢门外,退了他们手机里的群组。但旧的群走了,新的群又来了,前进一步又退后两步的反复让她疲惫。
也是最近,步入40岁,宇荷开始看不清近处的字,还有不少白发,她才第一次真切体会到衰老,理解父母的恐惧。今年5月底,她回了趟老家,决定从自己的身体变化聊起,重新和母亲沟通。那几天,关于生命的探讨在饭桌、在街上、在散步时不断展开,话题从身体延伸到父母之间的感情。
也是那次回家,她发现家里又多了一张磁疗床─母亲花4万多元买的,她没再吵,冷静地收集证据、联系市监局,陪母亲一起去退货。
她郑重告诉母亲,自己也在变老,能理解他们的不安,「如果身体不舒服,我带你们去医院」。几天后,母亲把家里的其他保健品也退了。「虽然我不知道下次回家会不会又买新的」,但十年来,像是溺水的人终于有了一点求生欲,宇荷第一次看到转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