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大饥荒,造成中国数千万百姓饿死,包括孩子
五、大饥荒
1. 各种数据
红色经济学家、八级高干千家驹(1909~2002),《千家驹自撰年谱》(1999):中共内部对饿死人数有过三次统计。1963年4月统计1200万,1964年统计1770万,1965年统计2215.7万。[1]
前中共中央体制改革研究所长陈一咨(1940~2014),披露调查数据:饿殍4300~4600万;另一份提交最高领导人的则达5000~6000万。陈一咨称这些资料与数据绝对可靠。[2]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1998)——
中国人口总数在1959年是6.72亿人,1960年为6,62亿人,即减少了1000万人,1961年比1959年减少了1300万人,按照当时出生与死亡相抵后20‰人口净增长率推算,正常情况下1961年总人口应比1959年增加2700万人,两者相加,1959年至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大约在4000万人左右。[3]
朱德秘书廖盖隆(1918~2001):据统计在这期间,非正常死亡的人数达到4000万人。[4]
2004年6月,1936年加入共党、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1913~2014),向美国约翰逊教授提供的数据——
大跃进“平调风”、“浮夸风”,破坏了农民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预期,食品短缺,供应困难,致使3000多万人付出生命代价。[5]
中共史家胡绳(1918~2000)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一千万。突出的如河南信阳地区,1960年有九个县死亡率超过100‰,为正常年份的好几倍。[6]
中共经济学家许涤新(1906~1988)主编的《当代中国的人口》(1988)——
全国人口死亡率1960年高达25.4‰,农村地区高达28.58‰。据有关部门统计,超过20‰的有675个县,其中超过100‰的有40个县。……据1964年普查资料回推,1961年人口应当是64508万,比原统计数大约减少1486万。[7]
2005年,人口学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1937~ )的最低下限:1700万。但用他另两套统计数据,大饥荒对全国人口的影响则为5000余万。[8]
国家统计局数据,1955~1963年全国人口一览—

五、大饥荒
1. 各种数据
红色经济学家、八级高干千家驹(1909~2002),《千家驹自撰年谱》(1999):中共内部对饿死人数有过三次统计。1963年4月统计1200万,1964年统计1770万,1965年统计2215.7万。[1]
前中共中央体制改革研究所长陈一咨(1940~2014),披露调查数据:饿殍4300~4600万;另一份提交最高领导人的则达5000~6000万。陈一咨称这些资料与数据绝对可靠。[2]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1998)——
中国人口总数在1959年是6.72亿人,1960年为6,62亿人,即减少了1000万人,1961年比1959年减少了1300万人,按照当时出生与死亡相抵后20‰人口净增长率推算,正常情况下1961年总人口应比1959年增加2700万人,两者相加,1959年至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大约在4000万人左右。[3]
朱德秘书廖盖隆(1918~2001):据统计在这期间,非正常死亡的人数达到4000万人。[4]
2004年6月,1936年加入共党、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1913~2014),向美国约翰逊教授提供的数据——
大跃进“平调风”、“浮夸风”,破坏了农民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预期,食品短缺,供应困难,致使3000多万人付出生命代价。[5]
中共史家胡绳(1918~2000)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一千万。突出的如河南信阳地区,1960年有九个县死亡率超过100‰,为正常年份的好几倍。[6]
中共经济学家许涤新(1906~1988)主编的《当代中国的人口》(1988)——
全国人口死亡率1960年高达25.4‰,农村地区高达28.58‰。据有关部门统计,超过20‰的有675个县,其中超过100‰的有40个县。……据1964年普查资料回推,1961年人口应当是64508万,比原统计数大约减少1486万。[7]
2005年,人口学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1937~ )的最低下限:1700万。但用他另两套统计数据,大饥荒对全国人口的影响则为5000余万。[8]
国家统计局数据,1955~1963年全国人口一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