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正加快从供应链中去除外国零件,因应美国要赶紧与中国脱钩的威胁。
在美国总统川普对中国商品祭出超高的进口税率后,过去几周以来,就有超过20多家在上海、深圳上市的中企告诉投资人,他们扩大采购国内的投入原料以取代外国产品;或是预期将受惠于业界的采购在地化。
金融时报说,半导体业、化学产业、医疗器材业等中企的财务申报文档显示,川普贸易战造成的可能影响,是企业永久调整供应链。
北京当局其实从喊出「2025中国制造」以来,已长久推动产业自给自足,现在川普关税以及中方的报复关税,为这项政策产生更强驱力。
例如,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导厂商埃斯顿自动化,就在上个月的年报里对投资人说,公司很快掌握到先前采用外国品牌产品的重量级客户。该公司同时优化自身的供应链,在原物料方面,增加国产的替代品。
埃斯顿一位经理表示,提升在地采购能降低成本,而且「这不仅是因为贸易战,而是整个全球经济都不稳定。我们必须能够准备好更换供应商」。
中国硅材料公司神工半导体也告诉投资人,公司会去除外国供应商以「加强危机韧性」。神工一位经理说,他们不进口美国产品,改日本、南韩和欧洲寻找替代的化学试剂供应商,同时也推动采购在地化,避免进一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