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葡萄酒产业正面临严峻挑战,受气候变迁、消费萎缩与国际竞争多重冲击影响,过去15年来,全德已有三分之一酒庄关闭。专家预估,若未来再遭美国关税打击,恐将再有约4000家酒庄退出市场。
位于西南部内卡河谷的霍恩堡(Burg Hornberg)是德国最古老的酒庄之一,种植纪录可追溯至1184年,世代以酿造红酒为业。2024年秋天,现任庄主霍恩堡(Dajo von Gemmingen-Hornberg)宣布停产葡萄酒,成为德国媒体关注焦点。
霍恩堡表示,近年气候异常,葡萄不再像过去那样成熟,而是直接在藤上被晒焦。他指出,酒庄过去享有适合葡萄种植的大片朝阳坡地,现在反而成为劣势。
不只气候变迁,能源与人力成本上升、年轻一代饮用酒精饮料意愿下降,加上进口酒价格更具竞争力,都让德国本土酒庄难以维持营运。
德国每年约有8亿公升(相当于逾一亿瓶)的葡萄酒来自进口,占全国消费量近一半,这不仅挤压了德国酒庄的生存空间,也让超市等大型通路对本地桶装酒的价格愈发压低。
在莱茵-法耳次(Rheinland-Pfalz)的莫瑟尔(Mosel)河岸,酒农鲁瑟(Dennis Reuther)与弟弟从父亲手中接下2公顷葡萄园后,逐步扩大到60公顷,主力生产桶装酒供应超市。他表示,过去买家还会重视品质,但现在只看价格,桶装酒也被视为可替代的过剩产品。
近10年来,超市收购价格从每公升1.2欧元跌至不到0.6欧元,与此同时,生产成本却不断上升,酒庄几乎入不敷出。鲁瑟说:「我们本来是想实现年轻时的梦想,从小农转型为专业酒庄,最后却变成一场恶梦。」
此外,随着健康意识提升,德国国内酒精消费也持续减少,不少年轻人选择减酒或戒酒,使许多酒庄面临库存过剩;国际贸易情势也让业者无所适从,川普今年3月曾扬言对欧洲葡萄酒课200%关税,另本来就面临多重挑战的德国酒庄更加忧心忡忡。
盖森海姆大学(Geisenheim University)葡萄酒经济学教授卢斯(Simone Loose)分析,目前德国约有1万4000家酒庄,自2010年起已有三分之一停业,未来几年可能还会再减少30%,约4000家。
尽管前景不乐观,仍有酒庄在困局中坚持酿酒或寻求转型。根据南德日报(SZ),莫瑟尔河地区的施奈德(Schneider)家族酒庄,靠投保极端气候保险与弹性租地,在今年春季霜害中勉强维持产量。他们认为,家族分工与经验传承,能帮助他们挺过当前德国葡萄酒业面临的危机。
霍恩堡酒庄则在宣布结束葡萄种植与酿酒业务后,将大部分葡萄园交由当地保育组织管理,以防土地荒废并维护生态多样性;同时保留一公顷园地,由外部酿酒师持续生产少量红酒,以延续千年酒庄传统。
现年61岁的霍恩堡表示,儿子虽尚未决定是否接手,但按照德国现行法规,只要在清除葡萄藤后七年内复耕,即可恢复种植。若重启酿酒,他计划转型成观光酒庄,构思推出「野餐酒」(Picnic Wine)等结合场域体验的服务,吸引游客走进德国古老的葡萄酒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