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没看错,过期的相纸一盒能卖到1万多元人民币,用过期相纸拍的照片不保证令顾客满意,一张要价四、五百元人民币也被毫不犹豫的追捧。这就是中国年轻人正在「撕」的人生价值,也有人被卷到最高点,开始反向整顿了。
摄影技术日新月异,一种被称为「撕拉片」的复古成像方式,却在虞书欣、鞠婧祎和刘诗诗等明星晒照带动下,意外翻红,不少年轻人走进照相馆拍同款「人生照片」。这股风潮也带火了撕拉片相纸,从每盒70元(人民币,下同,约9.7美元)卖到3000元,二手平台甚至一盒达1.23万元,被称为「纸片茅台」。但即使拍摄价随之飙涨,年轻人还是欲罢不能,再阮囊羞涩也要来一张。
「拍一张 就少一张」
综合潮新闻、经济观察报报导,在浙江杭州萧山一家照相馆,00后店主小舒架起一台1980年代的宝丽来撕拉片相机,在他的轻声提醒下,25岁的顾客安安努力向镜头呈现出最好的状态。按下快门后,安安扯出刚拍好的撕拉片,屏住呼吸,等待盲盒的瞬间。
「撕拉片,就是拍摄后需要一撕、一拉才能看到成品照片。它不像拍立得那样会马上吐出相纸,而是需要手动抽出相纸,等待一段显影时间后再把它揭开」,小舒说,大家很喜欢这种仪式感拉满的「复古情怀」。
简单而言,「撕拉片」是一种即时成像的摄影方式,其内核特点是拍摄后,相纸可从相机中直接拉出,内置的显影化学药剂在相机滚轴挤压作用下均匀分布,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显影成像。近期不少明星艺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撕拉片引发关注和热议,让这一原本小众的拍照方式火了。
事实上,撕拉片早已在数码相机的冲击下被摄影界淘汰。之前,相机厂商宝丽来、富士均推出过撕拉片相机,其中宝丽来最早的撕拉片相机可追溯至1950年左右。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登上历史舞台,这种拍摄成本过高的撕拉片技术在1990年至2000年间逐步被市场淘汰。这些厂商早已停止撕拉片相机、相纸的生产和销售。
因此,「拍一张就少一张」就成了广为流传的撕拉片标签。据悉,市面上目前流通着的皆是存货,如果想购入撕拉片相机或者相纸,只能购买二手产品。这种稀缺性,不但没有阻退热潮,反而将撕拉片市场热度推向更高。
相纸停产 价格攀升
「其实从去年开始,撕拉片就渐渐火了。因为目前市面上已经很难买到相纸,809尺寸的相纸更是稀缺,拍一张少一张,拍摄价格更在999元」,小舒说,撕拉片主要生产厂家宝丽来和富士分别于2008年和2016年宣布停产后,他们店的存货也都是从一些爱好者手里收的,有的甚至从海外购入。相纸也从一盒七、八十元,涨到300元,甚至还有喊价上万成交的。
「撕拉片相纸保质期两三年,目前市面上的几乎所有相纸都已过期,所以日期愈新愈贵,甚至在二手平台上都被『秒空』」,小舒表示,撕拉片显影依赖化学药水,一些保存不当的过期相纸可能存在不能稳定出片的情况,甚至连撕片都需要技巧,手滑、手抖,都可能导致废片。
相纸稀缺也导致提供撕拉片拍摄服务的照相馆等业者陆续反映成本,纷纷调涨了拍摄价格。
「去年作为成人礼请朋友拍了一张撕拉片,当时只要200元,最近同一家店再去问,已经涨到360元了,明星同款的Bigshot版白底撕拉片更是要价400元」,杭州大学生小唐表示,仅一年时间,单张拍摄费翻倍,「店家告诉我,原先的价格如今可能连相纸都买不到了」。
「撕拉片还是『人像神器』,也是受到热捧的原因」,小舒表示,撕拉片由于使用了较高质量的化学配方和较大的感光层,往往能捕捉到更多的细节和层次,特别适合肖像摄影,对肤色、光影和细微表情的还原更自然。
竞争激烈 收益不高
导致拍摄价不断上涨的原因,除了相纸,就有同样愈来愈少的撕拉片相机。相比连毛孔都清晰可见的高清摄像头,早年间的低像素设备因模糊面部瑕疵、制造朦胧氛围感意外翻红。撕拉片、拍立得、CCD相机、胶卷相机再到老款手机iphone 7、iphone X,乃至诺基亚1999年推出的复古手机都因为拍照风格而重新走红。
如今市场上涌现出许多主打拍立得、CCD摄影的小型照相馆,这类店铺通常面积不大,不提供专业妆造和影棚服务,单张拍摄价格也远低于传统影楼。山东烟台「捏个影」拍立得照相馆负责人顾南一的照相馆便是这一类型。去年,顾南一就从二手平台采购了撕拉片相机和相纸,推出了撕拉片拍摄服务。
但撕拉片热度更高,价格涨起来了,照相馆老板们的收益却不见得跟着增加。顾南一透露,撕拉片相纸价格从去年1200元/盒(10张)暴涨至近2000元/盒,目前店里已暂停这项服务,因为若继续拍摄,单张成本高达300元。
「现在我们基本不考虑做撕拉片业务了,」他解释道,「相纸早已停产,市面上流通的都是二手过期产品,根本无法保证100%成像成功率。如果给客人拍摄失败需要重拍,那每张都是实实在在的亏损」。况且,选择高价撕拉片的顾客占比很低,多数人更倾向15到20元一张的拍立得服务。为此,店铺创新推出了「数码仿撕拉片」的平替方案,市场反响不错。
「目前有愈来愈多店家开始接单撕拉片拍摄,赛道愈来愈卷,所以我们也在卷服务,店里还会为客人提供各种拍摄道具」,小舒表示,「不过,总体来说,现阶段我还是很看好撕拉片市场的」。
撕拉过程像拆盲盒 不知是废片还是艺品?
中国年轻人为什么爱「撕拉片」,愿意花数百元为一张「过期胶片」埋单还说「值」?主要原因当然还是明星效应的带动,「撕拉片」所发挥的社交功能,以及现代生活需要有「享受过程」的热度,和一种复古美的治愈和仪式感;也有年轻人拍到后悔,清醒后决定整顿天价撕拉片。
自带滤镜 拍出复古感
据新周刊报导,起初撕拉片大多是一些明星、博主在拍,宣称是「氛围感神器」,直到普通人开始试水的时候,发现撕拉片出片后需要手动拉开显影的过程,更有拆盲盒的感觉;「整个过程不是撕拉片,而是刮刮乐,你不知道撕开的是废片还是艺术品,还有点刺激」。
以前年轻人拍照总怕颜值不够,如今有了撕拉片,无论长得多勉强,都会用自带的柔粉滤镜帮磨皮,拍出复古感,「撕拉片就是颜值星探,让普人也能过把明星瘾」。再加上,不少年轻人初次来拍撕拉片,纯粹是被「拍一张少一张」的限量感营销到了。
沪漂wiwi一开始是在热搜上被明星种草,才决定去线下体验,结果发现撕拉片的出片效果意外的高。「平时自带的手机拍人太高清了,法令纹鱼尾纹都变成了4K分辨率。但撕拉片自带温柔滤镜,不会像P图软件一样衬得你像个假人,也不会像3吋的小拍立得那么糊。最关键的是拍一张要400块,丑了的话就没有钱拍第二张,所以去之前会精心妆造、摆出黄金左脸、做好表情管理,努力帮自己『还原美貌』」。
一些注重仪式感的年轻人觉得,撕拉片的竞品不是胶片、拍立得,而是照相馆里大几百的个人写真。还在读大学的肖肖几个月前想给自己拍一套20岁的生日写真,但在网上搜了一圈后发现照相馆里的风格非常模板化,而且大几百才只给两三张底片,多了的还要加钱买;「与其这样为啥不花同样的钱,拍一个自然真实点的自己。况且撕拉片看着不落俗套,发朋友圈也贼有腔调」。
幻想大明星 哄自己开心
对于最会宠自己的一批年轻人来说,撕拉片就是高配版的「没福硬享」。「买车买房我唯唯诺诺,衣表鞋包我犹豫再三,但花一顿漂亮饭的价钱哄自己开心还是没难度的。尤其是撕开照片的那几秒,会幻想重生之我是大明星,是普通人生活里难得的红毯高光时刻」。
报导指出,在撕拉片爆火的这两个月,第一批入坑的年轻人已经完成了从真香到真坑的祛魅。
05后小u一开始也被饥饿营销,花498元拍了张「绝版」撕拉片,结果发现网上愈来愈多同款打卡照;「不少明星为了拍一张绝美撕拉片,甚至一口气拍十张,严重怀疑这玩意是不是真的拍一张少一张」。况且,「去拍之前期待着撕拉片自带的滤镜,去之后确实也拍出了冷白皮的效果,但看着明星们拍出来的粉色滤镜,不知是真正的胶片效果,还是妆造、打光、后期结合的产物」。
一些初次去线下拍撕拉片的年轻人,还碰到了新的bug。「第一次去拍不太懂,拉片子力度不对给扯断了,店家也没补救回来」,还有人拉片子时把引条拉出来了,导致后面三张撕拉片全部报废,「在眼皮子底下损失一千块」。因撕拉片拍一张少一张,有的商家默认损失也由消费者承担,网上有不少人还在为此维权。
而且「绝版过期」的撕拉片相纸,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相纸不能正常成像,有的就算拍出来,整个人也是蜡黄。而自从撕拉片火了之后,一些新手店直接把顾客直接拉到灰墙白墙下去拍甚至跑焦了,也让人破防。
人间清醒 整顿天价市场
于是,一些被撕拉片背刺的年轻人开始醒悟了,「撕拉片不一定拍一张少一张,但我的钱包肯定是拍一张少三张」,决心反向整顿撕拉片市场。
有人用技术攻克魔法,整理出了各大修图软件的撕拉片滤镜参数,「复古撕拉片滤镜加上拍立得白边,跟扫描出来的电子撕拉片没啥区别」,「特别想要实体版,可以去海底捞线下免费打印照片,即可获得一张0元撕拉片」。
一些同时追过CCD、拍立得、撕拉片的年轻人,荷包彻底被「复古滤镜」给整累了,撕拉片让他们惊觉,复古滤镜的终点,原来是家里长辈闲置的老年机。「拿出抽屉里吃灰了几年的诺基亚拍一下,发现那种诡异的色偏直接让人梦回2008。而且出门揣在兜里也不占地方,等车时无聊还能玩两把贪吃蛇」。
有年轻人认为,「与其说撕拉片是消费主义陷阱,不如说最值钱的就是一代人的青春」,「有人囤黄金茅台,有人囤撕拉片,或许今天疯狂入坑撕拉片的年轻人某天蓦然回首,也会突然发现自己的青春升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