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料药垄断乱象频传,官方出手整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垄断行政处罚决定书,四家企业罚没款合计达3.55亿元(人民币,下同,约4975万美元),组织者郭某个人处以顶格罚款500万元,四家药企的四名责任人各被罚60万元。律师分析,该案不光处罚涉事企业,更直接处罚自然人,严厉程度更进一步,也反映相关部门反垄断的决心。
中国新闻周刊报导,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但如此重要的一款药,却成了不法分子牟利的工具。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21年11月,郭某组织津药药业、江苏联环药业、西安国康瑞金制药、浙江仙琚制药公司高层在天津聚会,商议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共同涨价事宜,并约定春节后正式涨价。随后,四家企业同步停止对外供货,造成市场供应紧张,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和相关制剂价格上涨。据公开信息,其价格曾从一支0.35元暴涨至98.76元,涨幅高达282倍。
经主管机关调查后,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对四家药企及组织者郭某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自然人郭某处以顶格罚款500万元;对四家企业没收违法所得,并分别处上一年度销售额8%的罚款,合计3.55亿;对四家企业达成垄断协议负有个人责任的四名人员分别处以罚款60万元。
北京大成(哈尔滨)律师事务所朱宝律师指出,该案不光处罚了涉事企业,更是直接处罚到了自然人,反映了相关部门在该领域反垄断的决心。「未来对自然人的处罚会更多,会促进药企工作人员更加严谨地从事行业工作。」
据了解,原料药领域是反垄断案件的「重灾区」。去年6月,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反垄断局)发布的「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3)」,医药领域共查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五件,罚没金额合计17.02亿元。其中四起都为原料药市场垄断,另外一起为短缺药不公平高价行为垄断调查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