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防科技大学近期推出一款蚊子大小的无人飞行器,专为隐蔽军事侦察行动设计,标志中国在微型化战争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该设备长约1.3厘米、重0.3克,可用于追踪个人或窃听对话,且因体积微小可避开雷达探测,能悄无声息地潜入敌方阵地,能飞能爬还能钻缝,在不被察觉情况下完成侦察任务,甚至瘫痪敌方电子系统,成为人类首个实战微型机器人军团。对此,中国网友说:「美国小心了。」
来源:YouTube
据央视、文汇报报导,国防科技大学近日研发出的这款外形类似有翅昆虫的微型仿生机器人,应用了微机电系统、材料科学、生物仿生学等多个学科,将传感器、动力设备、控制电路等微米级精密零件集成在微小空间,对微芯片设计、制造工艺提出极高要求。
而在材料科学领域,需要研发出轻质、高强度且具有良好柔韧性的材料,以仿真蚊子的飞行姿态和动作。生物仿生学则为机器人的外形设计和行为模式提供了灵感,使其能够像蚊子一样在复杂环境中自由穿梭。据央视画面,「机器蚊」仅成人手指甲大小,科研人员借由智能手机操控,可使其扑动蚊翼腾空而起,特别适用于情报侦察等特殊任务。
「军事报导」指出,该机器人已完成实战环境测试,其内核突破在于:直线式驱动器将电能转化为高频机械振动,柔性铰链传动机构则像肌肉般驱动「翅膀」,这意味着它不仅能潜伏侦察,未来还可能携带微型干扰设备瘫痪敌方电子系统。当DARPA(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昆虫机器人」还在论文阶段,中国已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或许是人类首个投入实战的微型机器人军团。
消息一经发出,引发网民热议,「科技发展太迅速了,感觉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以后战场上的信息获取能力又要提升一个档次了,这也太酷了」;还有网民评论称,「好熟悉的剧情,你们在想方设法,实现猴哥的能力啊」、「孙大圣变的,可以钻进芭蕉洞」、「好牛」、「未来战场有蜂群也有『蚊群』」、「美国小心了」、「中国这项技术可能改写未来战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