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新规,从8月1日起,客户用现金购买黄金或钻石等单笔交易金额或日累计金额达10万元(人民币,下同,约1.4万美元)时,业者必须上报,目的在于「防洗钱」。
人行2日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目的在于预防、遏制洗钱与相关犯罪行为,将从8月1日起运行。这份管理办法提到,从业机构运行10万元或以上或等值外币现金交易黄金、钻石等贵金属和宝石时,必须依据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善尽客户调查责任,亦即交易金额达10万元门槛时,必须上报。
这份管理办法明订,在客户单笔或者日累计金额达10万元或以上或等值外币现金交易时,从业机构必须尽责地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根据客户特征和交易活动的性质、洗钱风险评估等,展开客户尽职调查。
根据规定,中国从业机构必须在交易发生日起5个工作天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客户身分数据与交易纪录必须保存至少10年;若是发现任何可疑交易,不论交易金额大小,必须要及时地上报。
香港文汇报报导,西安交大客座教授、独立经济学家景川表示,贵金属和宝石具有高价值、易携带、易变现、交易匿名性强的特点,历来是洗钱、恐怖融资及上游犯罪的重要渠道。「办法」提出对于风险机构采取强化措施,低风险机构可简化流程。这一设计遵循了「风险为本」原则,避免「一刀切」式监管,提升监管精准性,体现监管已经进入了宽紧适度,高效精准的阶段。
「该办法主要针对贵金属行业的从业机构履行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的义务而设置,对普通民众日常正常买金影响不大。」北京天雅珠宝城销售人员胡女士表示,她所在门店的黄金饰品销量并未受此影响。「当前使用超过10万元现金购买黄金、珠宝的消费者相对较少。而刷卡消费不受新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