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底台湾鸿海旗下的夏普宣布,KDDI将在夏普的大阪堺工厂建AI数据中心;2025年另一家电信商软件银行(Softbank)宣布斥资约1000亿日圆收购夏普堺工厂部分土地及厂房,打造AI数据中心。曾是「液晶夏普」的重要据点,为何在短时间内被切割出售?日本经济新闻指出,追查背后原因,可以看出母公司鸿海精密与夏普各自行动的实际情况。
日经报导,早在2024年5月堺工厂宣布停工前,至少是在2023年秋天以前,液晶皮肤生产子公司「堺显示产品公司」(SDP)内部会议上,就有报告说,鸿海正打算与美国半导体大厂辉达(NVIDIA)合作,在堺工厂建设数据中心。
鸿海的构想在讨论过程中告吹,接下来浮出软件银行的名字。2024年1月同样在SDP主管会议中,有报告指夏普已针对堺工厂向软银提议,将堺工厂作为软银数据中心的建设用地。同年3月夏普内部确定将停产,同时间与软银具体讨论堺工厂是否能满足新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等。
但是2024年6月3日,一则令夏普员工震惊的新闻传来。KDDI与系统开发公司Data Section等宣布,将与夏普展开协商,要在堺工厂旧址成立亚洲最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日经报导,软银主管愤怒不已:「之前的协商算什么?这是在拆我们的台吗?」向夏普的交涉窗口询问后,得到的回答是:「向KDDI提案的与软银不同的土地」,对软银是火上加油。
连SDP内部也动摇,有员工甚至说:「是不是公告错了,应该是软银而不是KDDI吧?」日经报导,夏普内部在得知是欲鸿海暨夏普董事长刘扬伟出面与KDDI谈判以后,内部混乱立刻平息,因刘扬伟在夏普评价不错。最终KDDI以100亿日圆取得不到一成土地,软银购入近六成地。
今年6月27日夏普股东大会,一名股东提问:「鸿海难道不会有一天抛弃夏普吗?」夏普社长冲津雅浩要股东不必必担心。刘扬伟任命的所有运行董事皆为日本人,要夏普创造出「有夏普特色」的产品。日经指出,鸿海收购夏普将进入第十年,主导的削减成本已见效,但双方协同效应很有限。无论是在数据中心合作还是电动车(EV),夏普如果无法靠技术展现自身价值,股东的不安终有一天可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