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日介绍「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工作高品质发展成就指出,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取得重大找矿突破,新发现「亚洲锂腰带」,从东往西横跨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四个省,长度达到2,800公里,在这个重要稀有金属成矿带上,已经找到多个大型和超大型锂矿。
锂是锂电池的重要元素,也是发展电动汽车的重要战略物资,让中国倾全力在全国各地发掘这个重要矿产。
中国自然资源部日前指出,打开中国锂矿分布图,一条呈倒三角形的松潘—甘孜—西昆仑锂矿巨型成矿带令人瞩目,这条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带从川西松潘—甘孜地区,向西经可可西里延伸至西昆仑甜水海地区,东西跨度约2,800公里。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长王登红表示,松潘—甘孜—西昆仑成矿带产出大量富Li锂-Cs铯-Ta钽(LCT)型花岗伟晶岩,至今已发现70余处以锂为主、共(伴)生铍铌钽的稀有金属矿产地。包括川西甲基卡、雅江县木绒、金川县李家沟、玛律康市党坝和新疆大红柳滩等5处Li2O资源量大于50万吨的超大型锂矿床,以及11处大型锂矿、7处中型锂矿床、2处中型铍矿床和一系列小型锂、铍、铌钽等稀有金属矿床。
锂是典型的稀有金属(稀土),就是那些在地壳中含量较少、分布稀散或难以从原料中提取的金属。锂、铍、铌、钽、铷、锶、锆、铪、铯等,都是如此。含量少、隐伏矿多,加上中国西部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找锂之难,可想而知。
川西地区地处高原,山高谷深、河流湍急。前期的找矿工作异常艰难。2012年,在川西甲基卡、西昆仑大红柳滩等地高原区要想挖探槽,既批不到火药等物资,连基本的安全条件都得不到,更不用说「探矿权」。王登红说,当时想到「雪线找矿」的方法,因为全球暖化,青藏高原的雪线自然上移,有可能露出以往地质填图没有发现的伟晶岩,再利用遥感快速定位,然后,就是「两条腿走路,四条腿爬山」。
中国科研团队已创建「空天地」一体化的调查评价与深部探测技术方法—地质填图+化探异常检查+化探剖面测量+AMT测量+遥感铝羟基蚀变矿物异常+工程揭露+钻探验证。并发明转石填图、生物找矿、水化学找矿等一系列简便适用的找矿新方法。
在川西许多山坡上会分布着伟晶岩转石,在野外快速锁定伟晶岩转石来源,进而确定伟晶岩脉的类型、产状及规模,为钻探工程部署提供依据。生物找矿,是通过查明不同地域植物、牛粪中锂铍元素的含量,进而追索隐伏的原生锂铍矿体;化学系列找矿方法,则是对地表水中的化学异常进行研究,初步圈定应进一步详细调查的锂远景区。
此外,科研团队还利用高光谱、雷达等多种遥感技术等,提出「高密度电法测量+放射性γ测量」寻找隐伏矿体的新方法,获发明专利;并应用 AI技术对伟晶岩型锂矿进行预测,尤其是在新疆阿尔金空白区在应用AI找矿方面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
中国已从过去单一的地表踏勘填图,发展到现在的遥感定区(远景区)—地质定型(类型)—化探定性(矿种)—物探定位(孔位)—钻探定 量(资源量)及生物找矿、深穿透深部探矿等新技术新方法成体系化,锂矿的找矿方法与勘查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
王登红建议,应加强对以锂云母为主要工业矿物的新类型锂资源及以含锂黏土为主的沉积型锂资源的调查研究与开发利用,尤其是先找到其中的高品位「富矿」,以降低企业开发的成本,加强对古生代乃至前寒武纪锂矿的研究与找矿,加强阿尔金、喜马拉雅、冈底斯、大兴安岭西坡等新的锂矿成矿区带的勘查力度,加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锂资源动态管理的新机制研究,加强对锂同位素作为可控核聚变原材料的超前研究与资源储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