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角色化身为徽章、玩偶等「谷子」(周边商品,源自英文goods),正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情绪寄托」。10月4日,郑州「谷子」爱好者李布丁与朋友相约「吃谷」,表示这些源自动漫与游戏的周边商品「像朋友一样陪伴自己」,愿意为这种情绪体验付费。
中新网报导,「谷子经济」近年在中国迅速兴起,尤其受15岁至25岁族群追捧。这些周边包括盲盒、「吧唧」(徽章,源自英文badge)与卡片等,结合收藏与社交属性,成为年轻人表达个性的新方式。在郑州大上海商场,一名游戏角色装扮的顾客李京航边挑选徽章边展示自己的「痛包」,说这能让「同好」一眼辨识、迅速交朋友。
「假期是吃谷高峰期。」当地「谷子店」店主柏洋军指出,今年十一假期每日客流超过2000人次,是平日的十倍。他看好这股消费热潮,两年间已在郑州开出两家门店。他说,随着「哪吒」等中国国产动画崛起,中国IP周边销售占比明显提高,「年轻人愿意为国潮买单」。
这股「谷子热」也重振了传统商圈。郑州大上海商场营运总监陈城钢表示,商场于2007年开业,一度因消费力不足面临经营困境。2022年,一家手办店短片在「谷子圈」爆红,意外引爆人气,如今已有50多家相关店铺进驻,带动猫咖、游戏厅等体验式业态,商场更成为河南新兴的「二次元打卡圣地」。今年十一假期,日均客流近3万人次,远超往年。
「2024─2025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人民币(约238.2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不过,专家提醒,市场虽火热,仍存在盗版侵权与品质良莠不齐问题。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胡钵表示,「谷子经济」反映了消费从物质需求转向情绪价值的变化,未来应以中国文化为根基,培育更多高品质原创IP,构建从创作、展会到周边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让文化热成为经济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