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长假人潮汹涌,南京地铁上却上演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误会事件」。一名网友分享影片指出,他与家人正兴高采烈地讨论假期行程,当聊到「鸡鸣寺」这个南京著名景点时,旁边一名女子突然「炸毛」,声称这是在暗讽她「是鸡」,情绪激动到直接报警。
观察者网报导,现场影片显示,女子情绪激动地对警察说「他们一直在骂我是鸡」、「我要他们道歉、下车」,并一再强调「报警是我的权利」、「出门也是我的权利」,甚至还反问男子「如果我一直在你面前说『鸭』呢?你高兴吗?」全场一片尴尬。
影片曝光后,评论区瞬间炸开,网友纷纷留言「那鸭绿江是不是也该改名」、「要不朱元璋出来给她道个歉」、「宝鸡市的居民表示压力很大」,还有人幽默补刀「下次搭高铁经过宝鸡,请小声讨论,避免无妄之灾」。
据报导,「鸡鸣寺」是南京的千年古刹,建于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20年(1387年)亲笔题名重建。如今是当地香火鼎盛、游客络绎不绝的景点。结果,这家人只是单纯地讨论行程,却被误会成「辱骂」。
不少心理学者也指出,类似过度敏感反应,可能与个人经历、情绪或心理压力有关;有人猜测,女子或曾被人用「鸡」字羞辱过,因此一听到就「应激反应」。但无论如何,个人情绪不应变成干扰他人自由的理由。
有趣的是,这已不是第一次有字词引发误会。某高校食堂因一间叫「校媛麻辣烫」的小店被举报「污名化女性」;甚至还有人因为女友对「二手车」这词过度联想,搞到差点分手。
南京这场闹剧也让不少人思考是不是对语言过度敏感了?「鸡」也好,「媛」也罢,本是中性甚至美好的字眼,却在网络时代被赋予了负面含义,导致公共沟通变得处处小心。在这资讯爆炸、情绪容易重载的时代,建议多一点幽默与理性,心宽一点,世界才不会处处是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