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十一假期,黄金以冲破每盎4000美元姿态成为绝对焦点,深圳水贝黄金市场则挤满了「淘金客」;这个占全中国七成交易份额的「黄金之都」有着600年历史,一路随着金价扬升随势而起,但在金价走升到一个高峰,上游竟有大批金料商跑路,下游的商家也忙着转型了。
买黄金就像「买白菜」!当伦敦现货金价在中秋十一双节期间冲破每盎4000美元高位时,中国最大黄金珠宝集散地、深圳水贝黄金市场人声鼎沸。中秋当天,水贝国际珠宝交易中心挤满顾客,计数机的哒哒声与顾客们的议价声交织。在这里,每克黄金比品牌店低200多元(人民币,下同,约28美元)的价格优势,吸引看好黄金前景的「淘金客」入货。
封面新闻报导,今年十一假期,黄金以「破纪录」的姿态成为绝对焦点,这场金价「狂飙」在中国黄金交易内核区——深圳水贝留下了生动注脚。
10月7日,纽约期金历史首次触及每盎司4000美元大关,8日水贝市场中心的实时金价显示大屏突然白屏,商家解释称因访问小程序的用户过多,系统暂时「罢工」,对此戏称「金价都涨冒烟了」。而柜台前挤满购金者,销售人员直言生意比之前还红火,「毕竟黄金买涨不买跌,这两天很热闹,买的人很多。」
年轻人 就爱金豆豆
「上个月去深圳旅游,我还特意绕去了深圳水贝,当天克价861元的时候入手30克金条,当时就想着长期持有,没指望短期能有啥收益,没想到才买半个月就涨了4000元。」网友「雨雨雨」笑着说。
对于当前的黄金市场,在深圳水贝从业多年的山西商家张承泉有着直观感受。他表示,随着金价飙升,投资者的投资兴趣呈现「两极分化」:一部分投资者大量购入大克数金条,而以年轻人为主的群体则将目光投向1-2克的「金豆豆」,「每个月存一点,当作固定资产,也不会受到金价浮动太大影响」。
鲜为人知的是,年销售额1200亿元、占全中国七成黄金交易份额的「中国宝都」水贝,40多年前只是深圳罗湖区一个小村落,其蜕变始于香港珠宝商北上的脚步。大公报报导,深港可优势互补,齐头并进,推动水贝黄金产业向金融化、国际化升级。
中国黄金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黄金消费量为505.2吨;金条及金币264.242吨,同比增长23.69%。协会称,地缘冲突加剧与经济不确定性使黄金避险保值功能进一步凸显,民间金条和金币投资需求大幅度增长。十一期间,金价几乎每天创新高。
美国政府「停摆」触发市场避险情绪,高盛将2026年12月黄金价格预期上调至每盎司4900美元。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最新数据,9月再增持4万盎司黄金。当天亚洲交易时段,金价一度触及每盎司4000美元整数关口,为历史上首次。
广东「婚嫁无金不成婚」
业界指出,从地域分布数据看,广东、江苏、浙江稳居黄金消费前三甲,广东因「婚嫁无金不成婚」的传统稳居榜首。藏富于民,黄金受捧。多重因素叠加,避险情绪高涨,进一步拉动内地民间黄金投资需求,以水贝为代表的珠三角「首饰金」炙手可热。
去年,深圳黄金珠宝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564.58亿元,水贝创造逾1200亿元营收。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文扬表示,经过20多年发展,水贝已集聚20个专业市场、数千家企业,7万从业人员覆盖设计、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这里既有周大福、周大生等品牌展厅,也有百泰珠宝、峰汇珠宝等制造龙头,从金粒到成品首饰,实现『一站式』生产。」
水贝村已有600多年历史,水贝「淘金热」可追溯至1981年:改革开放春风吹遍深圳,香港诚志高珠宝有限公司带着设备与订单,在水贝建起深圳东方首饰来料加工厂,成为水贝首家专业珠宝企业。当时,香港已是亚洲珠宝重镇,深圳「三来一补」政策提供低成本厂房与劳动力,成为港商转移加工宝地。随着深圳东方首饰来料加工厂落地,带动更多香港珠宝商涌入水贝等地设厂,既带来设备和订单,也引进标准化生产流程。
政策助力,如鱼得水。张文扬表示,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在深圳试点「黄金寄售」业务,水贝获关键政策优势;2003至2004年,深圳市政府支持创建水贝珠宝产业集聚基地,水贝国际珠宝交易中心开业,水贝从「集散地」迈向「标准地」。
「不过,高金价并不见得就是好事」;中国黄金协会表示,高金价抑制黄金首饰消费,但低克重、设计感强、附加值高的首饰产品,商家盈利情况较好。香港媒体指出,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黄金市场,年轻人似乎也掀起了一场更务实的「消费变革」,选择「平替」获得情绪价值,这股新消费主义浪潮或正倒逼水贝乃至整个深圳珠宝产业链重构。
低克重金饰 正流行
「我们也计划新开一个柜台,专门出售低克重的吊坠和金珠等饰品。」在深圳水贝金从事金饰生意的陈经理表示,「现在金饰的克价已超过900元,对黄金终端卖家而言,高金价并不见得就是好事,我们也只好顺势而变。」
「以前我们都不做这些低克重的金饰,因为赚的都是『辛苦钱』,现在看来不得不做出改变。」陈经理表示。
一名长期服务于水贝珠宝商圈的供货商工作人员透露:「传统金店已经开始主推一些『可叠戴』的极简风格金饰。与此同时,按克计价是水贝惯用的模式,但对于这些低克重的金饰,如今许多水贝的商家也采用品牌金饰的按件计价模式,虽然单件产品毛利率下降,但客流量和销售量却翻倍增长。」
黄金价格飙 上游料商反不堪亏损跑路
近期黄金价格飙涨至每盎司4000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知名黄金产业聚集区深圳「水贝」,也发生有上游的料商跑路,导致下游的黄金店舖与投资人损失惨重,具体原因主要在于类似期货杠杆操作的「预定价」模式。
9月中下旬以来,在抖音、小红书等中国社交平台,有诸多深圳水贝黄金料商跑路、导致下游厂商与投资者血本无归的情况流出,受害者纷纷指认自己在哪家料商订购或者存料,遭到一夕之间突然跑路的无奈。
有下游厂商只是将回收而来的黄金,送到料商处「提纯」(把纯度不够高的黄金提炼为99.99%),并非期货金融交易,也受到波及。
黄金预订价 引发跑路潮
三联生活周刊指出,其中一家跑路的知名料商为「粤宝鑫」,受害的下游商家刘琳指出,几个月前就听同业说过粤宝鑫回款速度变慢了,自己也被「隔夜」回款过几次。这次她回收1000多克的黄金给粤宝鑫,但没有收到回款,出事后她才发现,这家公司5月22日已经更换了法人。这笔1000多克金子的单子,本来利润约人民币5000元,结果,料商跑路让刘琳一下子亏掉9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约12.6万美元)。她没法跑路,把钱赔给了客户,这几乎是她的全部身家。
报导提到其余跑路的料商还有「寰球金业」,寰球金业跑路时,带走了黑龙江一位金店老板高龙存在那儿的200克黄金。17万元的损失是他几年的收入。他加入了一个维权群,里面像他这样的外地商家有7、80个,损失最多的有上千万元。
多位水贝黄金从业者回忆,这些年大大小小的料商跑路,几乎都出现在金价涨跌幅度剧烈的时间节点上。但真正的原因并非金价波动本身。
在水贝一家料商公司负责黄金上游风控业务的周琦指出,按照传统的黄金交易方式,黄金的涨跌其实与料商和黄金商家都没有任何关系。传统料商生意讲的是「薄利多销」,盈利点在卖料和收旧金提纯的差价上。她所在的公司是规模较大的国企,每克金的利润只有0.8到1元。很多小料商为留住客户,每克利润可能只有0.1到0.5元。随着金价上涨,料商公司愈来愈多,大家的经营压力都在变大。而近年愈演愈烈的「跑路潮」,多与「黄金预订价」有关。
「黄金预订价」本质上是一种期货生意。参与者以少量的保证金,入场参与黄金价格涨跌的交易,补足尾款后可提取实物或直接获取经济利润。「黄金预订价」与正规的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黄金期货最大差异在于,入场门槛很低,不用验资,且杠杆极高,可在80倍以上,这是一种商家之间开设的「私盘」,相对没有保障。
黄金投资者 高杠杆对赌
尤其,在黄金预定价的豪赌中,料商跑路的成本十分低廉。上海曼昆(深圳)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吕盈辉介绍,在刑事案件中,法人通常会作为替罪羊出现。有些公司会将一个无关的人设为法人,把风险提前规避掉。很多时候,法人的身分资讯是被盗用的,或根本不知道公司是做什么生意的,很难对其进行处罚。同时,黄金作为一种不记名的贵金属,比银行卡资金更灵活,有时就算找到跑路的料商,他名下无可运行财产,受害者们的钱也很难得到偿还。
9月26日晚间,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官方微信号发布倡议书称,在当前金价高位波动的背景下,个别商家假借实物黄金交易之名,违规开展类期货性质的「黄金投资」业务,此类行为潜藏高杠杆对赌、资金链断裂等重大风险,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更直接损害「水贝」整体形象。司法机关已对相关违法行为立案查处,违规人员将依法追究责任。
倡议书指出,为共同维护水贝市场的健康生态与长远发展,该协会倡议坚守合规底线,杜绝违规经营,自觉抵制任何形式的变相期货交易、高杠杆对赌等违规行为。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杜绝一切脱离实物的虚拟交易和杠杆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