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菜单
    趋势
    • 林志玲绝美登坎城红毯 气场全开强压小17岁周冬雨
    • 迈入30岁急了? 吴宣仪深夜发文求职:请各位导演看看我…
    • 肖战果然魅力难挡…「藏海传」开播收视登顶 观众评价竟都一样
    • 不甩坎城影展禁裸令 「欲望师奶」女星超丰满上围藏不住
    • 陈奕迅染新冠肺炎 微博疯传他骤逝 她怒斥说真相
    • 张哲瀚遭中国封杀求生 罕见吐心声
    • 孙俪拍戏戴结婚耳环 男星吐不愿和她拍吻戏惊人内幕
    • 「折腰」原着激情尺度大? 刘宇宁调侃:照原着拍大家都得进去…
    星期三, 21 5 月
    明鉴新闻网明鉴新闻网
    Demo
    • 首页
    • 新闻
      • 大陆
      • 国际
      • 财经
      • 娱乐
      • 社会
    • 科技
      • 数码
      • 汽车
    • 生活
      • 健康
      • 历史
      • 家居
      • 文化
      • 猎奇
      • 美食
    • 禁闻
    明鉴新闻网明鉴新闻网
    首页»生活»文化»超越陈规旧说 成就一家之言——《诗经辨义》评析
    文化

    超越陈规旧说 成就一家之言——《诗经辨义》评析

    小电由 小电2025年5月4日没有评论0 查看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WhatsApp Reddit Tumblr 邮件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 邮件

      自汉代以来,《诗经》成为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一,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文献。《诗经》由于形成的年代久远及其特殊的政治文化地位,历代《诗经》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儒家政治和伦理思想的指导及至束缚。自从儒家“诗教”的代表作品《毛诗序》形成以后,在整个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诗经》的一切研究成果几乎都深深地打上了儒家诗教的烙印,我们姑且称这种现象为“《诗经》的儒化”。和中国历代一切文化现象在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环境中逐渐同化的结果一样,在封建社会里,《诗经》的研究已经被儒家的道学先生们严重地影响和扭曲了。随着历史进入近代文明社会,思想的解放给《诗经》研究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矫枉过正的心理现象和解放以后的“左倾”思想严重地干扰着《诗经》的正常研究活动,人们长期困扰在失之偏颇的局面下,每一次进步,每一次突破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苏东天先生的《诗经辨义》是近年来这种努力所获得的一项令人欣喜的成就,是近年来《诗经》研究领域所开放的一朵奇葩。

      此书旨在通过研究《诗经》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内涵和主旨。所谓“辨义”就是要拂去历史的尘埃,揭开“儒化”及“左倾”的面纱,辨明诗旨,分析诗义。作者将宏观的把握与微观的分析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对自汉以来误释《诗经》的现象作了一次较为详尽细致的订误辨伪工作。

      关于《诗经》产生的历史背景,作者认为,《诗经》基本上是一部奴隶制兴盛时期的史诗。历代研究者们或受思想的桎梏,或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对于《诗经》的“史诗”性质认识不足,以至就连《毛诗序》这样一部《诗经》研究领域的权威性著作,“其失误竟达百分之八十左右”。“历代诸家(包括当代各家),对于《诗经》各篇的误释亦达百分之六十左右”。

      关于《诗经》的内容,作者认为,“风诗”主言各诸侯邦国的政教史事和民俗风情,而“王风”的内容与“小雅”一致,主言王室的政教史事;“小雅”与“大雅”的一部分属写王室政教史事,一部分与“颂诗”一致,为祭祀乐歌(主要是春秋冬祭天地山川社稷宗庙和飨饮礼、婚事等乐歌)。这些结论表现在具体的研究成果上就是:作者认为,《关雎》既不是言“后妃之德也”(《毛诗序》),也不是如今流行的说法“男求女的情诗”(杨任之《诗经今译今注》)。《关雎》为“风”之始,与“小雅”中的《鹿鸣》、“大雅”中的《文王》、“颂”诗中的《清庙》同称为“四始”。“‘四始’皆为祭祀之乐也。《关雎》为春祭大典乐歌;《鹿鸣》亦为春祭大典乐歌;《文王》和《清庙》为宗庙祭典乐歌。”《关雎》“当是春祭大典上演仪农业生产全过程和祈祷农业丰收的舞歌之乐。诗首章写文王率领公社男女老少在黄河之滨,迎着鸟语花香和明媚灿烂的春光,举行迎春劝耕大典”。在《诗经辨义》一书中,如此不同凡俗的结论与成果比比皆是,此处不能一一枚举。

      关于《诗经》的作者问题,苏先生认为,他们均为士大夫王公贵族,民歌是极个别的现象,一部分巫歌当由巫师们集体创作加工而成。所以,“《诗经》的作者是不能随意断为‘劳动人们’、‘奴隶’的,这是由历史时代与《诗经》的性质所决定的”。

      关于《诗经》中具体篇目的创作时间,作者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周南”与“召南”是周文王时代的作品,其中,“召南”中有几首属于西周初年的作品;“邶风”、“鄘风”、“卫风”、“魏风”、“陈风”、“豳风”基本上是西周初年的作品,(惟《七月》是公刘时代的农事诗);“王风”、“唐风”、“秦风”,有西周初年的,有西周末年的,有东周时代的作品;“郑风”基本上是东周时代的作品;雅诗与颂诗基本上是西周时代的作品。“最早的诗歌是‘七月’,为公刘时代的作品,最晚的诗歌是《王风·丘中有麻》,是东周匡王时代(公元前614-前610)作品。”

      《诗经》因为产生的年代久远,考订难详,历来研究者们无不兴叹“《诗》无达诂”。据说汉代人匡衡善于解说《诗经》,有“匡说《诗》,解人颐”的美誉。今天苏东天先生说《诗经》,独辟蹊径,真令人耳目一新,拍案称奇,似有匡氏遗风,其成就是显而见的。

      摘选苏东天《诗经新释选》诗四首:

    国风·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一)关关,鸟鸣声;雎,王雎、鱼鹰;鸠,布谷鸟。这两种鸟均为春信候鸟。《礼记·月令》有云:“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雎鸠,或恐是图腾,雎鸠合体,绘在旂幡上,以作导引。如旟旐,用于春季典礼。关关雎鸠,意在鸣春报春耕春播之农时也。

      (二)在河之洲,在黄河之滨也。洲,水中或水边陆地。

      (三)窈窕,形容女子容貌体态美好;淑女,贤慧善良女子。《毛传》:“淑,善也。”

      (四)君子,殷周时代为诸侯的美称;逑,配偶;好逑,好配偶,佳配也。《毛传》:“逑,匹也。”

      (五)参差,长短不齐貌;荇菜,水植物,叶紫赤,浮水面,可食,可入药。

      (六)左右流之,描写播种动作,女子们巧手左右挥动,种下荇菜幼苗。

      (七)寤,醒着;寐,睡着;寤寐,梦寐也。求,希望、要求;之,它,指荇菜。即希望荇菜长大。

      (八)寤寐思服,睡不能安,梦中也在思念着如何培养好荇菜。思,思念;服,做事也。思服,思想着如何做好。《周颂·噫嘻》有“亦服尔耕,十千维耦。”《郑笺》:“服,事也。”此处思服义同也。

      (九)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为使荇菜长得好,经常心焦不安,致使晚上也卧不安席。

      (十)左右采之,形容施耘管理荇菜动作。

      (十一)琴瑟友之,形容精心护理荇菜。琴瑟为文乐,为春之乐,为周代五乐之一,含有生发之义。友之,爱护它(荇菜)。

      (十二)左右芼之,芼,拔也,收割也。形容收割荇菜动作。《毛传》:“芼,择也。”孔颖达:“《释言》云:芼,搴也。孙炎曰,皆择菜也。某氏曰,搴犹拔也。郭璞曰,拔取菜也。以搴是拔之义。”

      内容大意

      在黄河之滨,雎鸠已在关关鸣春报农时,周族举国举行春祭劝耕大典,那些贤慧勤劳的姑娘们,跳起了荇菜歌舞,演仪她们一年中从播种、施耘到收割荇菜的辛勤劳动过程,向天神、祖先神表达其不辞辛劳、努力耕作、争取丰收的心情和愿望,表明她们都是淑女,是君子的好匹配。

      释义

      旧说认为此诗是颂文王后妃之德,以正夫妇也。今人多以为是男女恋歌。《关雎》为“风”之始,与“小雅”之《鹿鸣》,“大雅”之《文王》,“颂”之《清庙》,称为“四始”。皆为祭典之乐也。前两者为春祭大典乐歌,后两者为宗庙祭典乐歌。《礼仪》“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均谈到典礼所规定之乐歌,云:“歌鱼丽”,“歌有嘉鱼”,“歌南山有召”,“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蘋”,“升歌鹿鸣”等。

      关雎,闻一多释为鸤鸠,即布谷鸟(春播候鸟),雌雄成对,不相离;《辞源》释为王雎、即鹗、鱼鹰,雌雄定偶。神话中金天氏系统中有雎鸠氏族;少昊在东方建鸟国,有鸟官“雎鸠氏”;《左传·昭十七年》云:“雎鸠氏,司马也。注:雎鸠,王雎也,鹫而有别,故为司马,主法制。”恐怕两说都对,雎为王雎,鹰属;鸠为布谷。《礼记·月令》有云:“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古代先民把握农时节次多凭物候,尤其是鸟象。鹰、鱼鹰、鸠,均是春天最活跃的鸟象。《诗》中“鸟兽草木”,本借以起兴,意不在物,两种鸟“双关”也无妨;或恐是春祭巫术图腾,雎鸠是几种鸟合体的意象物。“关关雎鸠”,意在鸣春报农时,这是十分明白的。《小雅·出车》有“彼旟旐斯,胡不旆旆。”旟,是一种画有鹰鸟的旗,旐,是一种画有龟蛇的旗。作军队导引之旗。雎鸠或恐类似,画于旗上,以示报春,用于祭典。

      一九七八年在河南临汝阎村发现仰韶文化时代一口彩陶缸,绘有一幅《鹳鱼石斧图》,这只叼大鱼的鸟是鹳还是鹗?鸟叼鱼,以示春时,斧示及时勤劳作,以争取农业丰收。此图自然同祭春有关,此缸当是春祭巫术大典之礼器。还有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亦当是祭春礼器。借此两物,联系《关雎》篇,也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义。

      周族在文王时代之前,还处在原始公社晚期,在周原建邑,建井田,“彻田为粮”。土地、财产、奴隶(战俘)为公社所有,文王夫妇与民同耕同乐,创建了完整而发达的公社共和制政体,这是周族迅速强大的原因。周世代重农,诗《七月》当是他们人人必记的农事歌。春时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刻,农谚云:“一年之计在于春。”因此春祭大典是历来王朝重典。彩陶文化装饰图案均同春天有关,说明祭春巫术仪典肇始是很早的。“风”诗主在反映土风民情,春祭典礼,直到今天,仍是民间的主要风俗。《关雎》为“风”之首,又是周礼飨祭的重要乐章,如何会是谈情说爱的小调歌曲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吴公子季札在鲁观“周乐”,听了周南、召南后评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都道出了此诗的基本情调,此诗当是春祭大典上演仪农业生产全过程和祈祷农业丰收的舞歌之乐。诗首章写文王率领公社男男女女,在黄河之滨,迎着花香鸟语、明媚灿烂的春天,举行迎春劝耕大典。以下四章描写由播种(左右流之),耕耘(左右采之)到收获(左右芼之)之过程;表达了春天播种时节“寤寐求之”的虔诚、忧虑心理,希望夏天庄稼长得好的“琴瑟友之”之精心管理、心中不安和高兴的心情;秋天获得丰收,“钟鼓乐之”之无限兴奋的情绪。诗中突出了“窈窕淑女”,表明妇女在农业生产中居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荇菜之类作为舞乐的内容,恐怕这些作物是妇女们劳作的。公社男女劳作是有分工的。这首诗就是姑娘们演仪一年辛勤劳动的过程,既为祈祷农业丰收,也表达大家不辞辛劳的心情,以示劝耕。“君子好逑”语意双关,既是对淑女们的赞美词,又是对农业丰收的祈求。

      孔子评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论语·泰伯》)这是从乐的角度谈此诗。一解是:此诗演奏时,始于至诚,终于热情奔放。由轻快烂漫到深沉至诚,由兴奋愉快,再到热烈欢跃。“乱”指“钟鼓乐之”的大合乐。“始“为笙管分奏或合奏,终乐为“乱”,汇成“洋洋乎盈耳哉”之磅礴气氛。二解是:始可能是由宫廷乐队载歌载舞演奏,终了大家共唱共舞,形成千人唱万人舞的宏大欢乐场面。

      君子、淑女,自然是赞美文王与夫人这样受爱戴敬仰的贤王贤妃,也是赞美广大君子淑女,主在教化也。

    国风·召南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注释

      (一)摽,落也。

      (二)梅,隐喻妹。

      (三)求,要求,希望;庶士,治事众士,谓卿大夫和士诸掌事者。《周书·泰誓上》有云:“王日:‘嗟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听誓。’”《疏》称庶士为治事众士,谓国君以外卿大夫及诸掌事者。

      (四)迨,等到,趁着。

      (五)塈,取也。《毛传》:“塈,取也。

      (六)谓,告诉,通告。

      内容大意

      梅子已落了十分之三而剩七了,喻姑娘已成熟,到了出嫁的最佳年龄了,希望我的治事众卿士,及时做好教育工作,令其不要贻误良辰。梅子落了十分之七而剩其三了,喻姑娘的婚嫁不可再误了,希望我的治事众卿士,通告她们该赶紧办婚事了。梅子都落了,顷筐可装了,喻姑娘已误了婚期,要求我的治事卿士们,马上通告她们办好婚事。

      释义

      旧说或云男女及时也,或云女子贞信自守,惧嫁不及时矣。今人认为是女子欲求婚嫁及时也,或云是男女聚会时女子唱的求爱情歌,或云是三月“上巳节”,令会男女,自由婚配。

      《郑风·溱洧》写了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野外自由恋爱的事。周制规定:“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中春之月令会男女”,“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这主要是对庶人百姓而言,凡婚姻不及时者,令其及时也。此诗当是文王时代或西周初教化召南人婚姻及时的诗。诗借“梅”喻“妹”,《周易,归妹》彖日:“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周原考古,已发现不少甲骨上有“八卦”数符号,说明《易》在文王时代已行。)男女婚姻及时是教化中的主要内容和工作之一。孔子说:“妻也者,亲之主也。”(礼记·哀公问》)所以,文王要他的土大夫治事者们要及时把握婚嫁这类事。诗首章言梅子落了三分剩七了,这是姑娘婚嫁吉利之期,二章言梅子落了七分而剩三了,应即时婚嫁;三章,言梅子熟透,成筐可采了,令其必须婚嫁,不得延误了,

    国风·邶风

    简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籥,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注释

      (一)简兮,大也,伟大啊,宏伟啊。

      (二)万舞,周代王室大型歌舞,天子乐舞。包括文武两类歌舞,文舞手持鸟羽和乐器,武舞手持兵器。《集传》:“万者,舞之总名,武用干戚,文用羽籥也。”《通释》:“《韩诗》说云:‘万,大舞也。’《广雅》:‘万,大也。”《鲁颂·閟宫》。有“万舞洋洋,孝孙有庆。”公庭万舞,用于国家重典。

      (三)日之方中,日之正中,即午时。周人崇“天命观”,天子为天之元子,替天行道,治理万邦。周人信《周易》,尚中正思想,倡“以德配天”,诸侯封爵大典选定午时开幕,是为吉辰也,含假天命,行正道之义。

      (四)公庭万舞,周王室之万舞,天子乐。诸侯立家,不可称公庭,邦国不可用公庭之乐,惟鲁国,因成王在周公死后待以天子礼,故鲁侯世代祭祀可用天子乐。

      (五)执辔如组,指驾四匹马车之缰绳交叉如编织网络一样。

      (六)籥,古乐器,似排箫。甲骨文作龠,像编管之形。翟,雉羽也。

      (七)赫如渥赭,赫,红色鲜明貌。《毛传》:“赫,赤貌。”渥赭,厚赤也,喻颜色充盛也;渥,厚渍也;赭,赤土色。

      (八)公言锡爵,公,三公之公(如周公等人);言,宣布;锡爵,周天子给诸侯封爵位(公侯伯子男),并锡予青铜礼器,以作永纪。

      (九)云,发语词;思,怀念,美颂也。《大雅·思齐》篇,为怀念美颂文王之美德;《周颂·思文》篇,怀念、美颂后稷之美德,可证。

      (十)西方美人,美颂西周天子武王,及西周贵族统治者们。美人,指有美德之人。

      内容大意

      大啊伟大啊,王室马上就要举行公庭万舞了,至日之正中,在庆典郊场前方,那些高大强健的舞人美丽非凡,举行了公庭万舞。那些武士,坐着战车,骑着大马,手执如组的马韁,英武雄壮,有力如虎;那些舞人,左手执籥,右手拿雉羽,鲜红耀眼,看去有如红土一片。这时,周公宣布给诸侯武庚锡爵,于是万众皆欢呼雷动,似万山万水皆在同声歌唱,西方美人武王德音无量!

      释义

      旧说认为是刺不用贤也,伶官不得志而自嘲也。今人或认为是贵族妇人爱上舞师的诗篇,或云是朝廷官吏描写宫女的诗篇,总之是首爱慕诗。

      此诗当是周天子武王为争取殷民封纣子武庚为殷侯,在邶都城举行隆重赐爵典礼之记事诗。诗分三章,首章写典礼场面盛大,太阳快正中之时,舞队纷纷进入广场前面;然后无数衣着华丽的美人演起“公庭万舞”。二章写一队队威武雄壮的军队排列在舞队后面;舞人“左手执籥(管乐器),右手秉翟(雉羽)”。场上五彩缤纷,看去像染上了一派红褐色。舞乐终,周天子赐爵武庚。末章万众共颂“西方美人”周天子武王!诗歌气派宏大,感情强烈。反映了周武王的强大和对殷宗族采取的德化政策。“公庭万舞”,籥舞、羽舞,为天子乐舞,用于国家重典。“公言锡爵”,周礼王制分公侯伯子男五等为三公九卿诸侯之赐爵;“公言”为主持仪典之“三公”之公,如周公旦等人。“锡爵”典礼自是周天子。方能举行之大典。诸侯只有封大夫(上、下)士(上、中、下)之权。周从成王待周公以天子礼赐鲁国郊祭可用天子乐外,侯国一律不可用天子乐。春秋末年,季氏“八佾舞于庭”,孔子斥其非礼,不能容忍,是礼坏乐崩。“日之方中”,是时辰。依《周易》,“方中”即“中正”,为午时,以示天道正,为大吉时辰。周天子受命于天,以日喻天子,天子早朝在日出之时,皆属“天命观”。故天子代天行道治天下。“赐爵”之礼选“日中”时辰,以示“尊天授命”,“以德配天”,使万邦臣服。诗中写出典礼有“有力如虎、执辔如组”的战车、骑兵,已明典礼之隆重。最后强调点出:“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这是美颂周天子。“山有榛,隰有苓”是起兴,意在万众皆颂“万寿无彊”!如此盛典才合得上“简兮简今”之赞叹!此诗言简意赅,气派非凡。收在邶风里,自然是武王封武庚殷侯爵之大典了。释为卫侯宫廷开舞会,如何对得上号?

    国风·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釆釆,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注释

      (一)蒹,获也;葭,芦也,苍苍,茂盛貌。

      (二)伊人,那人。

      (三)溯洄,逆着河流向上走。

      (四)溯游,顺着河流向下走。

      (五)宛,分明。

      (六)中央,中,语词;央,水旁。《通释》:“《说文》‘央,中也。’又日‘央,旁同意。’《诗》多以中为语词,水中央犹言水之旁也。”这样释,与下二章的中坻,中沚,就相统一了。

      (七)凄凄,为萎萎,茂盛貌。

      (八)晞,晒干。

      (九)湄,水边。

      (十)跻,上升,登高。

      (十一)坻,水中的小沙洲。

      (十二)采采,茂盛貌。

      (十三)已,完也。

      (十四)涣,水边。《毛传》:“涣,崖也。”

      (十五)右,迂回弯曲也。

      (十六)沚,水中小渚,小沙滩也。

      内容大意

      荻芦长得很茂盛,白露变成了霜。我所说的那人,在水的一方。如逆流去追从他,道路险阻而且长;如顺流去追从他,他分明就在水的旁边。荻芦长得茂盛,白露还未干。我所说的那人,在水的岸边,如逆流追从他,道路险阻且高峻,如顺流去追从他,他分明就在那水中洲。荻芦长得茂盛,白露水未收。我所说的那人,在水的涯边,如逆流去追从他,道路险阻而弯,如顺流去追从他,分明就在水中滩。

      释义

      旧说以为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多认为是恋诗,思恋情人而未能得也;或有云是招隐贤诗。

      旧说是有道理的,秦襄公封侯,初建邦国,如何用周礼治国,移风易俗,改变落后面貌,使邦国文明强盛,这的确是关键问题。诗就是向襄公陈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

      “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溯洄从之”),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高),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溯游从之”),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高地)、“水中沘,’(陆地),意思是治国有希望。这诗当是大夫规劝襄公遵循周礼治国之谏诗,扯不到男女爱情上去。

      注:(《诗经辨义》苏东天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萧尚兵(原浙江古籍出版社总编辑)(《诗经新释选》,苏东天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出版)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Tumblr Telegram 邮件

    相关文章

    国家图书馆藏北宋珍拓《柳公权神策军碑》影印出版

    2025年5月4日

    民国古琴论争——读《民国古琴随笔集》

    2025年5月4日

    说说《国学宝典》

    2025年5月4日
    留言 取消回复

    Demo
    头条

    普亭纪录片 曝25年前就决定积极靠拢中国

    2025年5月4日4

    巴基斯坦拿客机当盾牌 以飞弹、无人机攻击印度

    2025年5月9日1

    防疫为名囚3子3年 夫妇逼孩「隔离」穿尿布

    2025年5月7日1

    习近平到访前夕 莫斯科遇袭主要机场被迫关闭

    2025年5月7日1
    不要错过
    娱乐

    林志玲绝美登坎城红毯 气场全开强压小17岁周冬雨

    由 云橙2025年5月18日2

    周冬雨出席盛装出席坎城影展。(…

    迈入30岁急了? 吴宣仪深夜发文求职:请各位导演看看我…

    2025年5月18日

    肖战果然魅力难挡…「藏海传」开播收视登顶 观众评价竟都一样

    2025年5月18日

    不甩坎城影展禁裸令 「欲望师奶」女星超丰满上围藏不住

    2025年5月18日
    Demo
    © 2025 明鉴新闻网
    • 首页
    • 新闻
    • 生活
    • 科技
    • 禁闻

    键入关键词,并按 Enter 键进行搜索。按Esc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