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菜单
    趋势
    • 林志玲绝美登坎城红毯 气场全开强压小17岁周冬雨
    • 迈入30岁急了? 吴宣仪深夜发文求职:请各位导演看看我…
    • 肖战果然魅力难挡…「藏海传」开播收视登顶 观众评价竟都一样
    • 不甩坎城影展禁裸令 「欲望师奶」女星超丰满上围藏不住
    • 陈奕迅染新冠肺炎 微博疯传他骤逝 她怒斥说真相
    • 张哲瀚遭中国封杀求生 罕见吐心声
    • 孙俪拍戏戴结婚耳环 男星吐不愿和她拍吻戏惊人内幕
    • 「折腰」原着激情尺度大? 刘宇宁调侃:照原着拍大家都得进去…
    星期三, 21 5 月
    明鉴新闻网明鉴新闻网
    Demo
    • 首页
    • 新闻
      • 大陆
      • 国际
      • 财经
      • 娱乐
      • 社会
    • 科技
      • 数码
      • 汽车
    • 生活
      • 健康
      • 历史
      • 家居
      • 文化
      • 猎奇
      • 美食
    • 禁闻
    明鉴新闻网明鉴新闻网
    首页»生活»文化»谈丑也很美——我对《丑陋的中国人》的认识兼谈“认丑”之态度
    文化

    谈丑也很美——我对《丑陋的中国人》的认识兼谈“认丑”之态度

    电波猫由 电波猫2025年5月4日没有评论1 查看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WhatsApp Reddit Tumblr 邮件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 邮件

      【内容摘要】柏杨老先生的一本《丑陋的中国人》问世以来受到了很多非议和赞许,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这本书深刻而又形象的分析了当代中国人的丑陋面孔,可谓一针见血。本文从其分析的“酱缸文化”表现的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进而将后来学者的评议加以概括,综合自己的想法,从而来进一步认识当今中国人的缺陷,以求擦亮我们的眼睛,认清自我。

      【关 键 词】丑陋的中国人;酱缸文化;劣根性;酱缸产品

      【作者简介】赖秀锦,广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2010级研究生

    前言

      60年代写作异常活跃,成为台湾岛内最受欢迎的杂文家的柏杨老先生于2008年4月20日去世,享年89岁。一生被怀疑、被骂、被压迫但始终一颗忧国忧民、敢于说真话、勇于承担责任的他,无不令亿万中国人陷入沉思,令中国人面对自己丑陋的一面。

      由于柏老先生对国民党的政治高压时常冷嘲热讽,被怀疑影射攻击蒋家父子,被罗织大量政治罪名,“假事自诬”,“思想左倾”、“为匪作文化工作”、“有明显意图以非法之方法,颠覆政府”等等,他于1968年6月27日判处12年徒刑,实际关押9年26天,出狱后想以“丑陋的中国人”为题目演讲,多次被拒,但他仍不放弃,1985年,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终于在大陆出版,被世人关注,十年小说,十年坐牢,十年杂文,十年著史,四十年的风风雨雨,近半个世纪的文学路程,可谓艰难多折。

    一、我对《丑陋的中国人》“丑”之认识

      一个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是一个民族始终在挂在嘴边的信条和经文,人们很乐意充当民族传统的精神弘扬的精英,却鲜有人愿意揭短,身为中国人,柏杨如此尖刻地批判中国人,即使中国人百思不得其解,我想,其勇气可嘉,精神可嘉。

      《丑陋的中国人》从四个部分分节讲述了中国人存在的缺点及劣根性,种种恶习,种种不良心理。文学作品的艺术真实,在柏杨的笔下逐个呈现,他讲到,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地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像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中国人的“酱刚文化”,有过滤性的病毒,而这一个艺术真实又夹杂着作家主观真诚、真性、真知,以及情感的投入,假定死水不畅,死水蒸发,那么沉淀的浓度便会加重,这个“酱缸”里的杂质将会由变臭到腐烂。他同时又提到,中国人比起日本,又好像差了一级。假定我把这本书写出来的话,可能要麻烦各位去监狱给我送饭,所以我始终没有写,但是我一直想找个机会,把它当作一个口头报道,他之所以会写“酱缸文化”,之所以写坐牢,是因为他有过这么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及良心的思考,这个生活真实为艺术真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酱缸文化”不仅是艺术真实,它也是一个艺术概括。柏老先生在他书中讲到,梅毒的儿子因为有梅毒的父母而愤怒不已。儿子说“我不要这个药,我宁愿死,你看你给我一个什么样的身体?”这能怪他而不怪父母吗?我们是否怪我们的祖先,怪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什么样的文化?还有他讲到中国的窝里斗。他说中国人的内斗严重,虽然中国人拥有传统的良好品行、品质,而且让人传颂,但是中国人仍不团结,每一个单独的日本人,看起来像条猪,而三个日本人加起来就是一条龙了,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条龙,人人都很棒的,但是三个中国人加在一起便不一定是条龙,很有可能是条猪。他还讲到,中国人非法入境到美国,结果被发现,而告密者却是中国人,中国人三个人有三个意见,表决后,虽然表面上赞成某一个人的意见,但内心仍认为我有我的自由,你去你的,我去我的。这在某些场合再熟悉不过了。我们的民主是做出来看的,民主从来不在生活范围内,我们的民主大多只是挂在嘴上,是“以示民主”,你不是要民主吗?好啊,在投票的时候,你投你的,我投我的,心里想“我就不投给你,我恨他,我觉得他在装蒜,我觉得他就不如我帅”。我不禁发笑,这是哪跟哪了?民主只是他们表演的一部分,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形式主义吧。

      作家每写一个片段,都似乎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虽然这情感看起来并非高尚,但一定是诚挚的,作家并非通过一系列的环境描写,但却通过一些实例,把情和理道个明白。例如,他在讲中国人“脏、乱、吵”现象中国人的“官场”制度中国人的古板,认为崇洋媚外是不好的,只要是崇洋媚外的,都会把他们看低一等,柏杨老先生从历史事实出发加以分析,认为从甲午战争到近代五四探索救亡图存的历程看,中国人不仅崇洋,还是大大地崇洋,我们学造船,学西方制度,学西方文化,哪一个不是崇洋?洋人的东西先进,我们才学啊,崇洋,是崇尚洋人的先进文化和技术,然后让国家富强,但我们并不媚外,我们没有必要什么都学西方的,我们有我们的文化,我们有我们的宗教,这就崇洋而不媚外,如今21世纪新世界,“崇洋但不媚外”依然是值得我们坚守的一个原则。柏杨老先生是本着一颗火热的心来纠正大家对“崇洋媚外”的误解。

      中国人受周王朝的礼乐文化影响,号称“礼仪之邦”。但柏杨认为,应该把“礼仪之邦”改成“礼乐之邦”。中国人是讲“礼”,但不讲“理”。中国人规定的东西往往只要求别人,与己无关,自己是个例外,中国人“死不认错”,说你错,你还不承认,还要用另一个错来圆一个错,结果是“错上加错”。柏杨先生有错吗?有,每个人都会犯错,他的错就在于直接披露中国人的劣根性,他的错在于说了几句实话。

      作家通过一节一节的排列安排,从讲中国“酱缸文化”到后来的每个细节,全文布局合理,具有形式美,在形式美的其中,始终贯穿了人文关怀和历史理性。不仅把内容形式化,而且把形式内容化,他讲的“酱缸”,虽然大部分均为议论少部分是对话,但也不缺乏一点抒情,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大家“提个醒”。这就是杂文《丑陋的中国人》给我的启迪。

    二、谈“认丑”之态度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二日香港《七十年代杂志》刊登了姚立民的一篇文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病症—酱缸》,文章指出中国落后,美日强大的原因不在于中国人的智力和智慧差,而在于中国人的文化有问题。文化环境是关键,就像孙观汉先生《环境与地气》里讲的一样,用种田人的言语来说,问题不在‘种子’,而在‘地气’,地气就是环境,包括人性的习俗。这个比喻我很赞成。姚立民还指出了五种酱缸产品,一是对权势的崇拜狂。以权势崇拜为基石的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使人与人之间只有“起敬起畏”的感情,而很少“爱”的感情。对权势绝对崇拜的结果就是缺乏敢想、敢讲、敢做的灵性,一定产生奴才政治和畸形道德。二是自私与不合作。传统的儒家提倡个人主义不提倡群体主义,儒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明哲保身”和“识时务者为俊杰”,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国人窝里斗,“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一部二十四史,便是一部官挤官史、和官斗官史。当然这个看法以偏概全,但也道出了其中的劣根性。

      三是淡漠、冷酷、猜忌、残忍。只要看大多数公司的男女店员,都是一副晚娘面孔,对顾客没有一丝笑容,没有一点耐心,对我们口头上高喊的“礼义之邦”,实在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四是文字欺诈。柏杨认为,在我们的文化中,似乎只有“美”,只有“善”,而很少“真”。孔子在《春秋》就公然提倡文字欺诈,《公羊传》曰:“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里的“讳”就是文字欺诈。剩下来的“真”的部分又有多少呢?关于正史上明目张胆的文字欺诈,柏杨曾有专书,《鬼话连篇集》(《乱做春梦集》)。上面所收集的,全是历代帝王装神弄鬼的记载。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才是真理。五是对僵尸的迷恋和肤浅虚骄。对祖先的慎终追远,在本质上市应该提倡的,但是如果变了质就是对僵尸的迷恋了。孔子是有名的“托古改制”的第一人,但是他认为“古时候啥都有”,“古时候啥都好”,古代人品好,古代法令法规好,但是这样就看不到时代的进步了。王安石主张的变法要是实施了,中国的历史恐怕要改写了。遗憾的是这个主张“天命不足畏惧,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家终究敌不过排山倒海而来的反对势力,迫使他的变法终归失败。

      柏杨先生的演讲,得到了热烈反响。得到肯定的是,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二日纽约《华语快报》社论有文章《如何纠正死不认错之病》,同年十三日有《推理能力发生故障》,二十四日有《北美日报》有《从酱缸里跳出来》,二十六日《北美日报》的《“酱缸文化”》等。

      也有对柏杨先生的批评和建议。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一日纽约《华侨日报》刊登的徐瑾的《要隐恶扬善·勿作践自己》,八五年一月二日洛杉矶《论坛报》,一月十六香港《百姓半月刊》,一月二十一日纽约《华语快报》均刊登了王亦令《贱骨头的中国人》,文中罗列大量中国人的文化和智慧的优越性,说得柏杨一无是处。但是紧接着就在八五年一月二十三日香港《信报》载了署名回旋处的《不懂幽默》,指责王亦令缺少幽默。同年一月三十日洛杉矶《论坛报》刊登了一篇江泐的《丑陋的王亦令》,专门来反驳他的文章,说王亦令不读书,更谈不上“甚解”,还说他是鹦鹉学舌。其中不乏一些个人见解。紧接着,八五年二月六日洛杉矶《论坛报》又有一篇张绍迁的《评王亦令的<贱骨头的中国人>》对双方都有批判和肯定。同一天《论坛报》还有胡菊人的《没有文明那有文化》,文章指出文明是文化的体现,文化是文明的保姆,文明具体体现在生活上,美国人已经做的到位了。但中国人不行。八五年三月二十日《论坛报》又载了江泐的另一篇《王亦令越描越丑》,开始了他的进一步攻势。还有八五年三月六日《论坛报》载有刘前敏的《中国文化不容抹黑》,文中极力说道中国文化的好处,要为中国文化说句公道话。

      另外,八五年四月一日香港《百姓半月刊》有柏仁的《中国人的十大奴性》,这是一篇书信体,写给柏杨的,文中指出了中国人的十大奴性:一是,中国人有“万岁癖”;二是中国人有迷信症;三是中国人对于暴君暴官,从来都奉行“忍”字哲学;四是中国人不懂得真正的民主,却奉行“奴性民主”—-“少数必须服从多数”多数人都愿意做奴隶,就不准少数人不愿做奴隶;五是中国人惯于同类相残—-这大概是“窝里斗”的一种变现形式吧;六是中国人崇尚明哲保身;七是中国人靠希望过日子;八是中国人的确有神经质的恐惧症;九是,中国人喜欢框框;十是中国人是变色龙。这篇文章剖析深刻,条理清晰。文章得到柏杨的好评。八五年四月三日,《论坛报》有张绍迁的《中国文化之“抹黑”与“擦粉”》,针对刘前敏的《中国文化不容抹黑》一文而展开讨论,分七点对其文章的读后感发表意见。写出了赞同之后的质疑。

      有病之人总要医治吧,但是到了无药可医的地步呢?梁超然在其文章《鲁迅、柏杨异同论—评丑陋的中国人》认为鲁迅评中国人的劣根性,总是能给人以精神振奋和催人奋进的感动,他认为,在柏杨眼里,中国人都是丑陋的,都是大大小小的酱缸蛆,鲁迅眼里的中国人是脊梁,是可疗救的,但在柏杨眼里是酱缸,是无救的。他赠送柏杨一句:说中国人丑陋,用以指一部分则可,或者说中国人有丑陋的弱点即可,倘若用以全体,就是以偏概全,那简直是污蔑。我想这就是柏杨招到那么多人非议的原因吧。

      如果要问,如何才能纠正和医治我们的有错之病?我想我不能回答。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有一种认错的说态度。只有具备一种诚实的态度,才能有资格谈解决之道。最后,我想用网上网友的两句话来结束我的文章,以表达我此刻的感受。“不敢承认自己缺点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世界上有很多民族都能正视自己的缺陷,为什么我们不能?被人家骂了几句就跳起来,那是心胸狭窄狭隘的爱国主义,那些人不懂得真正的爱国,当然,中华民族有许多的优点,但看清自己的缺点比优点更重要,柏杨先生说的没错,许多中国人就是没有勇气认错,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错,但也不是柏杨的论调我都赞成。”这是网上评论最热回帖最高的一个评论,我很赞同这位广西贵港这位网友的看法。此诚可鉴!

    总结

      余写完这篇文章,不禁要大发感慨了,可是想到这么复杂的问题,也非一人能解决的,也就稍作平息了。有人说中国人很美,有人说中国人丑得很,我想大家都站在各自的立场说自己的话,试想,谁愿意在别人面前揭自己的短,谁又愿意说自己丑呢?但是世界没有绝对的丑和美,它们是相对的。我们姑且不论中国人丑与美,单就谈丑、说丑这一点,恐怕在座的大家一听便要躲之而后快了。我想,柏杨指出的这些缺点事实上是否存在,我们不要急于去论辩。我们先反思下,得到充分的证据后,才去判断,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如果真有,你还辨什么,事实胜过雄辩。从柏杨先生身上我学到了一样宝贵的东西:勇气,认错的勇气,说丑的勇气。这就是我读这篇文章,解读中国人得到的一个最大收获。我们中国人从不缺乏解决的能力和手段,我们很优秀,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很优秀,我们有错则改,无则嘉勉。这是一种对生活、对人生的积极负责的态度。“愚见不足析,拙文且共赏”。望老师和学者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柏杨.丑陋的中国人[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6

    【2】梁超然.鲁迅、柏杨异同论—评丑陋的中国人[J].商讨与争鸣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Tumblr Telegram 邮件

    相关文章

    国家图书馆藏北宋珍拓《柳公权神策军碑》影印出版

    2025年5月4日

    民国古琴论争——读《民国古琴随笔集》

    2025年5月4日

    说说《国学宝典》

    2025年5月4日
    留言 取消回复

    Demo
    头条

    普亭纪录片 曝25年前就决定积极靠拢中国

    2025年5月4日4

    巴基斯坦拿客机当盾牌 以飞弹、无人机攻击印度

    2025年5月9日1

    防疫为名囚3子3年 夫妇逼孩「隔离」穿尿布

    2025年5月7日1

    习近平到访前夕 莫斯科遇袭主要机场被迫关闭

    2025年5月7日1
    不要错过
    娱乐

    林志玲绝美登坎城红毯 气场全开强压小17岁周冬雨

    由 云橙2025年5月18日2

    周冬雨出席盛装出席坎城影展。(…

    迈入30岁急了? 吴宣仪深夜发文求职:请各位导演看看我…

    2025年5月18日

    肖战果然魅力难挡…「藏海传」开播收视登顶 观众评价竟都一样

    2025年5月18日

    不甩坎城影展禁裸令 「欲望师奶」女星超丰满上围藏不住

    2025年5月18日
    Demo
    © 2025 明鉴新闻网
    • 首页
    • 新闻
    • 生活
    • 科技
    • 禁闻

    键入关键词,并按 Enter 键进行搜索。按Esc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