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菜单
    趋势
    • 重返国际时尚舞台… Angelababy亮相巴黎时装周 网:脸在江山在
    • 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多益当枪手 803考生成绩作废
    • 罕见同框谢霆锋… 陈奕迅晒搞怪照 自称两人是「细路」
    • 加拿大渡轮营运商向中国船厂下单 加国会启动调查
    • 80岁麦克道格拉斯宣布停工:不想暴毙在片场
    • 差36岁爷孙恋结婚倒数 74岁李龙基手捧大束玫瑰泪迎未婚妻出狱
    • 「非常不满普亭」 川普向泽伦斯基保证增加对乌军援
    • 法情报机构:中国游说各国勿买法制战机 推销中制武器
    星期二, 8 7 月
    明鉴新闻网明鉴新闻网
    Demo
    • 首页
    • 新闻
      • 大陆
      • 国际
      • 财经
      • 娱乐
      • 社会
    • 科技
      • 数码
      • 汽车
    • 生活
      • 健康
      • 历史
      • 家居
      • 文化
      • 猎奇
      • 美食
    • 禁闻
    明鉴新闻网明鉴新闻网
    首页»生活»文化»国学大师学记的正名之作——读卞孝萱先生《现代国学大师学记》
    文化

    国学大师学记的正名之作——读卞孝萱先生《现代国学大师学记》

    小电由 小电2025年6月9日没有评论0 查看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WhatsApp Reddit Tumblr 邮件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 邮件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的学记基本上只有两种,一种是诸子学记,一种是经师学记。但是,在西洋学术的冲击下出现的国学,迥异于传统的子学和经学,它有新的内涵。国学兴盛期出现的国学大师,其学记自然也要求新的体例。卞孝萱先生力作《现代国学大师学记》一书涵盖了章炳麟、章士钊、刘师培、黄侃等十二位国学大师。该书从正名国学,慎取大师;知人论世,表彰人格;博观约取,新见纷呈;不畏前贤,指瑕纠谬四个方面展开了独到而又精湛的论述。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示范,卞先生实现了对国学大师学记的正名,该书也成为国学大师学记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诸子学记;经师学记;国学大师学记;卞孝萱

      作者简介:赵永刚,男,1981年生,山东济宁人,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博士。

    一、以先秦子书为代表的诸子学记

      以学记命名的著作起源很晚,张舜徽先生认为“发端于晚清戴望的《颜氏学记》。”【1】3但是,在中国古代,总结一代学术,评述一代学人的学记体萌芽却甚早,其发端时期最迟可以界定于战国时期,【2】5代表性的著作是《庄子·天下篇》、《韩非子·显学》、《荀子·非十二子》等。其中《庄子·天下篇》一般认为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学术史,在批评先秦时代各家学术的著作中,以这一篇为最古。《天下篇》对墨子、禽滑釐、尹文、田骈、慎到、关尹、老子、庄周、惠施各家观点,都一一评述。例如对于墨子,《天下篇》叙述了墨子的主要学术观点,如提倡兼爱、非攻,反对贵族阶级繁文缛节的礼、乐,以及薄葬的主张等。同时对这些观点进行了评价,如赞赏墨子为救世能士,批评墨子的学说过于严苛,不符合人的天性,难以广泛的施行。

      战国时代萌芽期的学记,明显带有简略性、综合性、重视学派的评述而较少学人介绍的特点。并且这一时期学记的载体多为子书,创作学记的作者基本上也都是比较著名的诸子学家,评述的对象也都是诸子之学。因此,这一时期的学记可以名之曰“诸子学记”。

    二、以历代正史为代表的经师学记

      司马迁创纪传体史书体例,这种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书体例,一直是汉代以下诸朝史书的典范。司马迁重视学人传录的创作笔法,也为后世史家所继承沿用。《史记》中有许多记载诸子学家的列传,如《老、庄、申、韩列传》是记载道家和法家的,《苏秦》、《张仪》是纵横家的,《仲尼弟子列传》是传儒家的。但是至汉武帝定儒家为一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后儒家学术成为官学,因此,司马迁将《儒林传》单独列出,对当时儒家人物申生、辕固生、韩生、伏胜、董仲舒、胡毋生的生平和学说都作了详细的记载。班固承司马迁《史记》开创的体例,也单列《儒林传》,传录儒家一代学说,标志着史书中儒家学说,特别是经学地位的最终确立。

      儒家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经学成为官学之后,诸子之学逐渐式微,儒家学术一支独秀。虽然范烨《后汉书》为文学家辟出领域,《文苑传》撰述文学家,但是在整个中国古代学术史中,文学家始终没有赢得传统意义上的学人的地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从汉代至清代的学记主要是经学家的学记,其载体主要是史书,另外还有些《学案》,如黄宗羲的《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清代也有些专门的著作,如江藩的《汉学师承记》、《宋学渊源记》,唐鉴《国学学案小识》等,也都是以经师为主要的论述对象。因此,这一漫长时期的学记可以定义为“经师学记”。

    三、以《现代国学大师学记》为代表的国学大师学记

      诸子学记和经师学记可以概括中国古代的学人学记,但是无法涵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国学大师,其学记写作范式不能直接借用来书写这些大师。因为,书写的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国学大师不同于先秦的诸子学家,也迥异于传统意义上的经学宿儒。这就要求一种既要汲取传统学记的写作成就,又要与国学这一新出的学问相结合的新学记,这种学记根据其评述的对象可以名之为“国学大师学记”。这种国学大师学记是伴随着国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如程千帆、唐文编的《量守庐学记——黄侃的生平和学术》,以及《励耘书屋问学记——史学家陈垣的治学》等,对黄侃、陈垣的学术论述都非常详细,另外单篇的国学大师学记也有很多。但是,这些著作往往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国学大师,在深层发掘上有很多成绩,但是缺少一种囊括一时代的宏大学术视野,没能够揭示出国学大师作为一种群体的特质。这就迫切需要弥补这一学术空缺,卞孝萱先生的《现代国学大师学记》收录了章炳麟、章士钊等十二位国学大师,并以深厚的学养、宏大的视域,对这些国学大师展开了翔实而又精湛的论述,反映了这一时期国学发展的流程和特色,可以说是国学大师学记的正名之作。《现代国学大师学记》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的努力,实现了对国学大师学记的正名:

      (一)正名国学,慎取大师

      为国学大师作学记,首先需要澄清两个最为基础的问题,即何为国学?何为国学大师?《现代国学大师学记》对此有精当的界定,对于国学采取一种宏通的定义,《前言》说:“学术本无国界,为何出现‘国学’一词呢?中华学术,自成体系,西洋学术东渐以后,为了有别于西学,中国人对本国的传统学术采用了这个前所未有的名称。”指出了“国学”是在西方参照系下国人反观自身的产物,那么国学的范围是什么呢?“简言之,‘国学’是中华固有的全部学术的专名和总称。”这个定义和时下将国学局限在文史之学,甚或是经学的做法相较,明显是宽博宏通的。并举《国学讲习会序》中的“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彰显了国学的价值所在,即“表达了国学为立国之本、民族之魂的观点。”并进而指出,“尊崇国学,绝不意味着自我封闭。有识之士,受西洋学术之滋润与启迪,突破清学藩篱,学术视野更为开阔,治学方法更为先进,融合东西方优秀文化,与时俱进,成为现代中国学术之前驱,在学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3】1

      《学记》在国学的定义上是宏通宽博的,但是在国学大师的选取上却是极为严格的,这两个宽严迥异的标准看似十分矛盾,其实这正反映了卞先生的苦心所在。因为将国学的外延扩大,可以纠正学术研究的偏狭之弊,可以将许多传统学术纳入国学研究的范畴,使得国学的格局壮大,内涵充盈。同时,缩紧国学大师的选取资格,将许多伪大师、伪学者剔除出国学大师的行列,也有利于国学研究的深入。

      不仅如此,卞先生为了扭转学界评述国学大师时出现的雷同局面,也就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的浮泛论述,因此选取的论述对象都是与之有过较深交往,并且都是对他们做过深入研究的。如《后记》云:“陈垣、吕思勉两位先生题辞、赋诗,在我立志治史的初期。”“柳诒徵先生的手札,在我广泛收罗近现代碑传时期。”“《三国志集解》著者卢弼先生,是我接触较多的大师之一。”“我有意于沟通文史,文史互证,深受章士钊先生青睐,请我协助他校勘《柳文指要》。”【3】356-357《前言》也提到,“我亲见章钰校书磨穿之石砚,亲闻卢弼述注书之甘苦,舜徽提倡通学,与我意合。”此十二位国学大师都是先生曾亲炙,或受其影响甚深者,先生对其人格、学术都非常熟稔,所以论述“不蹈空言,不因成说”,而能够深入透析,鞭辟入里。

      另外,在这十二位国学大师之中,史学家占据了绝大的比重,也反映了二十世纪国学诸门类中史学的地位,凸显了国学的特质之一是经学向史学的倾斜。

      (二)知人论世,表彰人格

      《孟子·万章下》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的评述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它常常被用在文学批评之中,学记也会借用来介绍作者,历来学记都不乏知人论世的经典之作。卞先生的《学记》在介绍学人时,一方面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也有意识地规避论述的表面化倾向。概括来说就是博观约取,植根史实,摒除传言和轶事,抓住国学大师的主要生平和性格的主要方面展开,展现真实的国学大师。因先生早年编纂了《辛亥人物碑传集》、《民国人物碑传集》,对近现代出现的国学大师生平了如指掌,且继承了“不虚誉、不隐恶”的史传传统的。所以其论述真实无伪,不落窠臼,也纠正了对国学大师戏说似的歪曲。

      如黄侃的生平,学界对黄侃的概括往往是性格乖戾,好讥讽人,又怕狗、怕兵、怕打雷,这可能确实是黄侃性格之一方面,但不是黄侃的主要性格,如果过分扩大这个次要性格,反而失却了黄侃的真实性。试想一个器量狭窄、胆略猥亵之人怎么可能会成为国学大师呢?卞先生从《黄侃日记》这个最真实可信的史料入手,梳理出“律己、尊师、敬友、爱生”四个部分,通过这四个部分的阐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迥异于传闻的黄侃,他严于律己、尊师重道、敬友乐群、爱生励生,是人格高尚的学术大师,而不是斤斤计较的小人之儒。

      卞先生还注意表彰大师们的爱国情操,供后世师法。《前言》说:“《学记》不仅揭示大师们的学术业绩,并表彰其爱国情操。章炳麟于辛亥革命时期及抗战前夕,两次热衷讲学,意在呼唤民众的民族大义……柳诒徵为有益于社会国家而著《中国文化史》。吕思勉于抗日战争期间表彰陈武帝击退北方少数民族南侵、保存华夏传统文化的历史功绩。邓之诚蛰居沦陷区北平,研读眀遗民诗,‘钦其节操,忧患中赖以自壮焉。’”【3】2-3以孝母而闻名的卞先生表彰大师们的爱国不是偶然的,而是“心有戚戚焉”,是先生爱国热情的间接抒发。【4】53

      (三)博观约取,新见纷呈

      大师们在国学研究上有多方面的造诣,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他们最主要的学术业绩,是学记的难点,也是考验撰者水平的关键所在。如果平铺开来,面面俱到,就难免浮泛空疏;若选择一个分析,且选择不当,那就会遗失大师们最可贵的学术贡献。这就需要撰者既要有宏通的学术视野,也要有深厚的学术涵养,既能够选取得当,又能够深入分析。出身扬州,受清代扬州学派通核治学方法影响,并有深厚学养的卞孝萱先生无疑是优秀的撰者人选。【5】56

      《学记》处理这个学术难题的方法是,“《学记》只选我稍有研究的十二人介绍,每人一篇,不蹈空言,不因成说,取其一事或一书(章士钊‘三指要’,重点评《柳文指要》;柳诒徵三部书,重点评《中国文化史》,详加论述。用材料说话,从大量材料中,显现十二位大师的学术风貌和学术价值。”【3】2

      这种以材料为基础,以先进的研究方法为指导,以缜密的考据为依据的《学记》是传统方法和现代思维的巧妙牵和,所以能见别人所未见,发前人所未发。【6】270如提到以诗证史的研究方法,我们首先会想到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久而久之,这个学术方法的首创之功就被归在陈寅恪身上。卞先生在《刘师培以唐诗证史》和《邓之诚与〈清诗纪事初编〉》两个小节中以大量事实证明了“以唐诗证史言,清末刘师培已发表《读全唐诗发微》,远在寅恪经营《元白诗笺证稿》之前;以眀遗民诗证史言,抗日战争期间邓之诚已经营《清诗纪事初编》,亦在寅恪撰写《柳如是别传》之前。”【3】3

      (四)不畏前贤,指瑕纠谬

      《学记》的职责是再现大师的高尚人格,揭示大师为学之方,展现大师的学术业绩,这就要求《学记》必须有准确的叙述。另外,学术又是发展的,大师们在取得惊世业绩的同时,也有些错误或阙漏之处需要补正。所以,《学记》的叙述固然是重要的,评价和补正也同样不可忽视。而后者更能显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因为评价和补正不仅需要不畏前贤的学术勇气,同时更需要足以纠谬大师错误的学术修为,在指瑕纠谬时还体现着撰者的学术风格和气度。卞先生的《学记》在这方面也是一个典范。【7】275

      如《章钰与〈胡刻通鉴正文校宋记〉》一节,卞先生列了三个表格,指出了章钰和胡克家各自存在的错误,并附之以备考,纠正了两家的谬误,而且在纠谬时所持的谦和的学术态度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先生在表格之后说:“第一表是章钰《校记》中之可取者,第二表是不可取者。指出这点,不是苛求前人,而是说明,我们在利用章钰校勘成果的时候,要加以区别。”也指出“新标点本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缺乏论证,不能使读者信服。”【3】277

      先生积二十余年心血而成的《现代国学大师学记》是师法前贤、泽被后世的巨著,是“善述文章根血性”的楷模。【8】275《学记》科学的体例,精湛的论述,缜密的考证一起构建了一个国学大师学记典范,也可以说是现代国学大师学记的正名之作。

    参考文献:

    【1】张舜徽.清儒学记【M】.济南:齐鲁书社,1991.

    【2】高时良.学记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卞孝萱.现代国学大师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徐有富.走进国学大师——读卞孝萱现代国学大师学记【J】.书品.2007年第2期.

    【5】赵益.天才为什么成群的来——读敬堂师现代国学大师学记有感【J】.书品.2007年第2期.

    【6】邵文实.立德立言,薪火相传【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7】李丹.解读国学大师的一把钥匙【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8】武黎嵩.善述文章根血性【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Tumblr Telegram 邮件

    相关文章

    汉赋研究的新视角与新方法——读曹胜高《汉赋与汉代制度》

    2025年6月9日

    新世纪汉赋研究的奠基之作——评龚克昌教授的新著《全汉赋评注》

    2025年6月9日

    一道跨越中西文化的彩虹——龙协涛《文学阅读学》读后

    2025年6月9日
    留言 取消回复

    Demo
    头条

    跟习近平一样 普亭也不出席巴西金砖峰会

    2025年6月26日8

    凯特王妃罹癌若无好转…他揭应变计划 筹备葬礼代号曝光

    2025年6月11日6

    普亭纪录片 曝25年前就决定积极靠拢中国

    2025年5月4日5

    新西兰黄金签证吸国外富豪 美申请近半 中国居次

    2025年6月24日3
    不要错过
    娱乐

    重返国际时尚舞台… Angelababy亮相巴黎时装周 网:脸在江山在

    由 小电2025年7月7日0

    Angelababy现身巴黎高…

    罕见同框谢霆锋… 陈奕迅晒搞怪照 自称两人是「细路」

    2025年7月7日

    80岁麦克道格拉斯宣布停工:不想暴毙在片场

    2025年7月7日

    差36岁爷孙恋结婚倒数 74岁李龙基手捧大束玫瑰泪迎未婚妻出狱

    2025年7月7日
    Demo
    © 2025 明鉴新闻网
    • 首页
    • 新闻
    • 生活
    • 科技
    • 禁闻

    键入关键词,并按 Enter 键进行搜索。按Esc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