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菜单
    趋势
    • 重返国际时尚舞台… Angelababy亮相巴黎时装周 网:脸在江山在
    • 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多益当枪手 803考生成绩作废
    • 罕见同框谢霆锋… 陈奕迅晒搞怪照 自称两人是「细路」
    • 加拿大渡轮营运商向中国船厂下单 加国会启动调查
    • 80岁麦克道格拉斯宣布停工:不想暴毙在片场
    • 差36岁爷孙恋结婚倒数 74岁李龙基手捧大束玫瑰泪迎未婚妻出狱
    • 「非常不满普亭」 川普向泽伦斯基保证增加对乌军援
    • 法情报机构:中国游说各国勿买法制战机 推销中制武器
    星期二, 8 7 月
    明鉴新闻网明鉴新闻网
    Demo
    • 首页
    • 新闻
      • 大陆
      • 国际
      • 财经
      • 娱乐
      • 社会
    • 科技
      • 数码
      • 汽车
    • 生活
      • 健康
      • 历史
      • 家居
      • 文化
      • 猎奇
      • 美食
    • 禁闻
    明鉴新闻网明鉴新闻网
    首页»生活»文化»评叶嘉莹《北宋名家词选讲》
    文化

    评叶嘉莹《北宋名家词选讲》

    明河由 明河2025年6月9日没有评论0 查看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WhatsApp Reddit Tumblr 邮件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 邮件

      当代词学泰斗叶嘉莹先生的《北宋名家词选讲》于200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宋词鉴赏著作,它是叶嘉莹先生七册迦陵讲演集中的第二种。该书成书方式也很特别,是由叶嘉莹先生的录音演讲整理而成。叶嘉莹先生认为,在课堂上的即兴发挥才能更体现诗词的生命力,所以她讲课不备讲稿,全由现场发挥,然后再由课堂录音整理成书。这种写书方式在大陆不常见,然而在海外却并不新鲜。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的许多重要著作就是由学生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选讲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名家是有选择的,北宋词坛名家辈出,叶嘉莹先生在本书中只选了晏殊欧阳修柳永晏几道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等八位最有代表性的词家来讲,这八位词家又分别是北宋词初期中期和后期最有代表性的词作家,从而以点带面全面勾勒了北宋词的发展历程和成就;二,每位词家只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词作来讲,叶嘉莹先生总是选取最能代表词家成就和独家风格的词来讲,多则一二十首,少则五六首,通过不多的几首词的鉴赏全面帮助读者提高鉴赏能力和品位,并了解作家的风格和成就。本书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叶嘉莹先生在词的鉴赏中,善于从比较中揭示事物的特点。这一点在全书中是很突出的。在叶嘉莹先生看来什么都可以比较,不同的作家的人生经历、性格、人生态度、作品风格和形式都可以拿来比较,同一个作家不同的时期的作品风格、人生态度也可以拿来比较。还可以把诸方面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比较。正是通过广泛的比较,叶嘉莹先生更加鲜明的揭示了不同词家的不同特点风格和成就。

      通过陶渊明李后主和晏殊的比较,叶嘉莹先生指明,在以纯真向人方面,陶渊明和李后主有相似的一面,在有反省有节制方面,陶渊明和晏殊有相似的一面。从而揭示出晏殊是理性的词人,他的作品是有反省有节制的,能使人从其所写的感情中,体会出思致的意味,同时还具备一种通达的观照的能力,通过观察事象之后内心会有一种智慧的照明,会对人生有所体会和觉悟。在感情方面,叶嘉莹先生又用冯正中和晏殊比较,指出冯正中的感情表现得强烈执著,而晏殊的感情比较含蓄细腻。

      叶嘉莹先生比较了苏轼和秦观在受到打击后的不同表现。苏轼是乐观积极向上,用儒释道的修养把烦恼排解掉,对事情通古今而观之,形成了旷达的人生观。秦观则是悲观绝望。面对挫折这两种不同的反应同样反映在二者的作品里面。苏轼的词豪迈激越,在乌台诗案后苏轼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名句,融合了悲慨和超旷的精神。而秦观则写出“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悲伤语句。

      在作品的形制上,叶嘉莹先生比较了小令和长调,指出小令以感发取胜,在叙写方式上是一针见血,因为小令篇幅短小,没有很大的空间来铺陈叙述,所以必须写得非常扼要,马上打动读者。而长调则是讲究铺陈。柳永大力写长调重视铺陈和层次,他的铺陈是顺序展开的。周邦彦虽然受到柳永的影响,也很重视铺陈,但他的铺陈方法与柳永不同。柳永是顺序展开,而周邦彦是勾勒。柳永长调的展开是直接的、叙述性的,周邦彦的展开则是小说式的或戏剧式的。

      叶嘉莹先生对同一个词家不同时期人生态度和词风也会进行对比。秦观少年时“豪俊”“慷慨”“好大而喜奇”,常常有过人的见解,可是一被贬官就马上消沉了,写下了“门掩荒寒僧未归,萧萧庭菊两三枝。行人到此无断肠,问尔黄花知不知。”这么悲哀的诗来。随着一次次被贬,秦少游就更加绝望了,词风也由凄婉向凄厉转变。

      第二,叶嘉莹先生注重词的感发功能,以之为评判词品高下的重要标准。叶嘉莹先生认为,一首词是好是坏要看它的情意是否深远,能有多大兴发感动的力量,给你多少的想象和联想。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叶嘉莹先生举了大小晏为例。晏小山的《蝶恋花》有句云:“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前人对举大晏的《撼庭秋》之:“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句,以为大晏不及晏小山深刻,词里没有深远的的情意。叶嘉莹先生则曰不然。晏小山所写的不过是替人流泪的蜡烛而已。大晏所写的则不仅仅是一枝蜡烛。“心长焰短”四个字象喻非常之多,可以给人丰富的联想。它可以让人想到,对蜡烛来说不管它的心多长它点燃的火光,也就一点点。人也一样,不论你有多么高远的理想,多么美好的情感,人的生命年华是短暂的,有生之年能做的事很有限。实际上蜡烛就是人,就是整个人生的象喻。所以大晏词更胜一筹。在词的鉴赏中,叶嘉莹先生总是从个人长期的品词体验出发,引导读者去细细体味词的意境和感发,把自己对词的美妙感受和独到见解传达给读者,从而使读者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对词进行欣赏。

      第三,叶嘉莹先生继承发扬了中国传统的文艺批评精神,把词品和人品放在一起讲,强调词品是人品的表现,人品的高下决定了词品的高下,人格的深度决定了词的深度。中国传统文学批评讲究以人品论作品,一个人如果人品低劣他的作品就会为人所不耻。叶嘉莹先生继承了这一传统看法,她指出诗歌不管使用什么形象,使用什么语言,表达什么情意,实际上都是作者内在修养和人品的反映。是作者的主观精神为作品注入了生命力,感情单薄的作者写出来的作品就缺乏感染力,只是词藻的堆砌,精神狭隘的作者就写不出大气磅礴的作品来。作品与人品是打成一片的。所以晏殊的词很少其他人词中的牢骚感慨,抑郁悲愤,而是如玉般温润,如珠般圆洁,其实正是他珠圆玉润的诗人本质的自然流露。苏东坡的词大气磅礴深慨超迈,与他本人达观开朗的性格相一致。王国维批评周邦彦词深远之致不及苏东坡秦观,也在于在他词里所流露的心灵和感情的品质不及二者。苏东坡秦少游的词总有某些可以从精神上提升你的地方,就是一首写爱情的小令也能使你看到更高远的境界。周邦彦的词则不然,写爱情就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象上,写政治方面的感慨,也是考虑个人得失多,关心国家安危的成分少。在词的鉴赏中,叶嘉莹先生既讲作品也讲作者的人品,从而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不同的词境界不同的原因在哪里,为什么有的词感情深厚感发力量强大,为什么有的词则境界较低缺乏感染力,从作者的人品中这些问题不难找到答案。

      第四,叶嘉莹先生指出作品风格源于作家的个人性情。当然一个人的性情不可能是单一的绝对的,会有许多不同的方面,也会随着个人际遇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一个人总是有一个比较占主要地位的性情。所以一个作家会写出具有不同风格的作品,但是主要风格则是相对稳定的。每个词人都不同,千差万别的性格造成了万紫千红的词坛风景。天性纤细敏感的秦少游对内在感情和外在世界都有异于常人的感受,所以他的词起笔很淡,在淡与轻之中表现一种韵致,显得平平淡淡但是有极有韵味,非细加品味不可得。苏轼的文章有纵横家气,词也用笔不凡充满了奇思妙想,一开口就不一般:“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想象之奇绝有似太白。叶嘉莹先生欣赏词总是先介绍作者的性情和人生经历再讲词,从人的角度解读词,又从词来看作者,做到作品与作者的双向互动解读。这也是中国古典文学欣赏不同于西方文学欣赏的一个突出特点。

      第五,叶嘉莹先生讲词大讲与小讲相结合,突出重点。叶嘉莹先生讲词是非常讲究重点的,这一点在释题“选讲”的时候已经讲过,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就是这本词选里的八位词家也是有所侧重的,重要的词家就浓墨重彩大讲一番,次要一点的词家就小讲,这从各章篇幅里可以明显看出来,不算附录,讲苏轼的一节用了84页,讲周邦彦的一节用了85页,讲晏殊的25页,欧阳修28页,柳永33页,贺铸15页,晏几道11页。事实上叶嘉莹先生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苏轼代表了北宋词的最高成就,周邦彦是宋词承上启下的人物,集宋词之大成,有词中老杜的美誉,他们当然要大讲特讲一番了。贺铸词只是偶尔用了一些精警的字句,大家绝对算不上,只是名家。晏几道长于写情,但除了追忆昔日欢乐时光就没有更多的意义了。这两位词家自然小讲一下就可以了。大讲的词家的词也有大讲和小讲的区别。有的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用了19页来讲,周邦彦的《兰陵王》(柳荫直)用了27页来讲,比讲贺铸晏几道用的全部篇幅还多。有的词则是随便通通就过去了。大小讲的结合是叶嘉莹先生这本词选不同于一般宋词鉴赏类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

      第六,叶嘉莹先生赏词有如东坡之文随物赋形,从实际出发,不同类型的词用不同的眼光和不同的标准去欣赏。习惯了读晚唐五代次和宋前中期词的人就难以欣赏周邦彦的词,因为他们已经在心里建立了一套赏词的标准。但是周邦彦的词在很多方面并不符合这些标准。周邦彦是通过思索安排来写作的,所以我们不能像欣赏李后主大晏欧阳修的词那样用直接感受来欣赏,而是也要透过思索安排来欣赏。周邦彦的词不是像李后主大晏欧阳修的词那样从直接的感发引起联想,而是要通过思索引起联想,去猜测里面可能存在的寄托。王国维不太欣赏周邦彦的词就在于他以欣赏李后主大晏欧阳修的标准去衡量周邦彦的词。叶嘉莹先生通过周邦彦的词的欣赏为读者示范了欣赏这类词的方法。周邦彦影响了南宋许多词人,他们许多人也用思索安排的方法来写词。叶嘉莹先生在这里提出新的赏词标准对以后欣赏南宋词也大有裨益。

      第七,叶嘉莹先生在赏词中注意到一些前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如晏殊的许多小词一直不被人注意,一般选本也不选入,认为没有什么深远的意境,而叶嘉莹先生认为,这些平常的小词正呈现了晏殊非常细微锐敏的感受,非常富有诗意。这一分纤细幽微的感受非要深深地体会,以心领会,才能见出其内含的生发感动的生命。再如柳永词“不减唐人高处”写景时,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且开阔博大。叶嘉莹先生认为他的地位的奠定在于他的秋士易感写的好,他的词把秋士易感的悲慨跟大自然的景物完全融合在一起,兴象超远。但是他写秋士易感又常常与相思怀念的情意结合起来写,所以前人往往只注意到他写相思情意而忽略了他写秋士易感。

      总之,叶嘉莹先生的这本《北宋名家词选讲》是很有特色的,它既不同于一般文学史著作,不对北宋词的发展做面面俱到的介绍,也不同于一般的诗词鉴赏著作,它的内容更丰富更全面更深刻更学术。对于提高读者的鉴赏水平,了解北宋词的发展和成就,本书是不可多得的。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07级本科生)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Tumblr Telegram 邮件

    相关文章

    汉赋研究的新视角与新方法——读曹胜高《汉赋与汉代制度》

    2025年6月9日

    新世纪汉赋研究的奠基之作——评龚克昌教授的新著《全汉赋评注》

    2025年6月9日

    一道跨越中西文化的彩虹——龙协涛《文学阅读学》读后

    2025年6月9日
    留言 取消回复

    Demo
    头条

    跟习近平一样 普亭也不出席巴西金砖峰会

    2025年6月26日8

    凯特王妃罹癌若无好转…他揭应变计划 筹备葬礼代号曝光

    2025年6月11日6

    普亭纪录片 曝25年前就决定积极靠拢中国

    2025年5月4日5

    新西兰黄金签证吸国外富豪 美申请近半 中国居次

    2025年6月24日3
    不要错过
    娱乐

    重返国际时尚舞台… Angelababy亮相巴黎时装周 网:脸在江山在

    由 小电2025年7月7日0

    Angelababy现身巴黎高…

    罕见同框谢霆锋… 陈奕迅晒搞怪照 自称两人是「细路」

    2025年7月7日

    80岁麦克道格拉斯宣布停工:不想暴毙在片场

    2025年7月7日

    差36岁爷孙恋结婚倒数 74岁李龙基手捧大束玫瑰泪迎未婚妻出狱

    2025年7月7日
    Demo
    © 2025 明鉴新闻网
    • 首页
    • 新闻
    • 生活
    • 科技
    • 禁闻

    键入关键词,并按 Enter 键进行搜索。按Esc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