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菜单
    趋势
    • 重返国际时尚舞台… Angelababy亮相巴黎时装周 网:脸在江山在
    • 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多益当枪手 803考生成绩作废
    • 罕见同框谢霆锋… 陈奕迅晒搞怪照 自称两人是「细路」
    • 加拿大渡轮营运商向中国船厂下单 加国会启动调查
    • 80岁麦克道格拉斯宣布停工:不想暴毙在片场
    • 差36岁爷孙恋结婚倒数 74岁李龙基手捧大束玫瑰泪迎未婚妻出狱
    • 「非常不满普亭」 川普向泽伦斯基保证增加对乌军援
    • 法情报机构:中国游说各国勿买法制战机 推销中制武器
    星期二, 8 7 月
    明鉴新闻网明鉴新闻网
    Demo
    • 首页
    • 新闻
      • 大陆
      • 国际
      • 财经
      • 娱乐
      • 社会
    • 科技
      • 数码
      • 汽车
    • 生活
      • 健康
      • 历史
      • 家居
      • 文化
      • 猎奇
      • 美食
    • 禁闻
    明鉴新闻网明鉴新闻网
    首页»新闻»大陆»杭州最后一封电报 告别纸短情长的牵挂
    大陆

    杭州最后一封电报 告别纸短情长的牵挂

    明鉴由 明鉴2025年5月4日没有评论0 查看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WhatsApp Reddit Tumblr 邮件
    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张贴的电报格式。(取材自都市快报橙柿交互)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 邮件
    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张贴的电报格式。(取材自都市快报橙柿交互)
    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张贴的电报格式。(取材自都市快报橙柿交互)

    远去的电报,让人想起一句诗:以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新事物不断诞生,老事物渐行渐远。变与不变之中,那些值得我们珍惜和怀念的,总会留在记忆深处。

    电报,这一延续近200年的通信方式,将在浙江省杭州市画上句号。消息传开后,年轻人涌入杭州武林营业厅打卡,单日发电报量飙升至一两千份,有人专程从上海坐高铁来杭州发报,有人一口气发六份电报,也有人绞尽脑汁不知发什么,最后写下「有急事速回微信」。相较1883年杭州每天发送电报5000份,那些纸短情长的牵挂,正随着科技发展,埋藏在历史洪流里。

    据红星新闻报导,电报曾是世界范围内有效且可靠的即时通信方式,其在电话尚未普及的年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过,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报现在更多地存在于谍战影视剧中。目前,全中国只有北京和杭州两个城市提供发电报业务。

    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张贴的电报格式。(取材自都市快报橙柿交互)
    鼎盛期每晚都有人通宵排队发电报。(取材自都市快报橙柿交互)

    杭州业务 5月叫停

    中国电信即将停止杭州电报业务的消息近日被传到网上,引发了部分市民、游客体验发电报的热情,纷纷留言:「电报业务消失前最后的历史时刻」,「5月以后,全国就只有北京还能发收电报了」,「在电报谢幕前,用它纪念即将谢幕的19岁」,还有许多网民在网上分享如何发电报的攻略,不少年轻人则是直接来到杭州实地体验。

    中国电信客服人员表示,电报是「一种低速数据通信业务」「早已被更为先进便捷的通信工具所取代」。现有的电报网设备已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已无法正常收发电报,故将于2025年5月1日起全面停止杭州地区电报业务。

    2025年4月9日,中国电信武林广场(武林门)营业厅工作人员称,最近来发电报的人非常多,他们一天大约会接收一两千封发电报的需求,预计要一周才能送达。该厅可提供发电报业务,费用为一个字符0.14元(人民币,下同),可发往浙江、北京、山东、河北石家庄和安徽合肥等地,「对方收到的是纸质的」。

    病危或祝贺 字字如金

    营业厅一名帮忙发电报的女工作人员说,她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曾亲眼见过电报业务繁忙的场景。大家回忆,那个年代电报字字如金,从「母病速归」到「生日快乐」,每个字都承载着来不及说出口的情感。过去,发一封电报抵得上一周伙食费,可如今0.14元/字的价格,连一份快递费都比不上。

    负责收电报的黄老师,鬓边头发白了。他说,发报人多是年轻人,大学生最多,偶然也有年迈的老年市民。

    据都市快报橙柿交互报导, 90后的小孟姑娘,一大早就拖着朋友,从上海乘坐高铁来到杭州。在营业厅2楼的电报营业室发电报,只见她铺开一张电报纸,一笔一画斟酌着写上每一个字。电报费用几十年都没变过,但要求现金支付,小孟提前就准备好了零钱。她说上海已经无法收发电报了,听说杭州也即将停止电报,就乘高铁赶了过来。

    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张贴的电报格式。(取材自都市快报橙柿交互)
    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挤满了来发电报的人。(取材自都市快报橙柿交互)
    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张贴的电报格式。(取材自都市快报橙柿交互)
    00后大学生小赵从上海赶来杭州发电报。(取材自都市快报橙柿交互)

    这次小孟一口气发了6份电报,都是发给杭州的朋友,因为上海停止收发电报,只能让朋友收到电报后,转平信邮寄到上海给她。小孟说,在爷爷和父亲的时代,他们经常发电报互通家事,「我虽是90后,没见过电报,但对它还是蛮有感情」,她发给自己的一封电报是,「增强无线电本领,保卫祖国安全」。

    00后大学生小赵也是一大早从上海赶来,他说目前国内能收发电报的地方不多了,就找了个在北京同学帮忙收电报。同学回家时,再顺道把电报带给他。电报内容就几个字,「有事速回微信」。

    大学生赶赴 体验仪式感

    小赵说,「电报是比较传统也比较慢一些的交流方式,用电报去展现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本来也想给老家亲人们也发几份电报,可小赵很遗憾,「老家成都那边早停止了,杭州的电报业务也快停了,这个东西就消失了」。

    杭州女生小李坐在电报模板前的圆桌上,面对一张空白电报纸思考发呆。对于00后的她来说,电报是一件比较遥远的事物。看到5月1日杭州停止电报业务的消息后,她一大早赶了过来。她说之前没认真了解过电报,这次想亲自发一份电报,体验父辈们那个年代的通信,以前只是听长辈们说过电报,仅在追剧时看到过。

    她发出了两份电报,都是给杭州同城朋友,内容是一些幽默话,如「杭州急电!速回微信」。小李说,「尽管我们的微信很便捷了,但电报这种沟通方式,仪式感和纪念感很强」,「这个时代我们不缺沟通工具,但很缺乏以前这种人与人沟通的仪式感」。

    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张贴的电报格式。(取材自都市快报橙柿交互)
    网民分享发电报。(取材自小红书)
    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张贴的电报格式。(取材自都市快报橙柿交互)
    电报纸。(取材自潮新闻)

    潮新闻近日发起「最后一封电报」征集活动,为更多人留下一份「永不消逝的电波」。电报纸上的文本,有的满怀青春浪漫,有的是人间烟火,记录着生活和琐碎,澎湃着理想和真情,也有人脑洞大开。

    最后一封电报,方先生想要写「不要回答」。这是科幻小说「三体」中一句经典台词。方先生是「三体」的忠实粉丝,他觉得「不要回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海海,有时不是迫切需要一个答案,只管踏实、只管努力、只管去做就行了」,他说,等到10年后,他已经年过半百,彼时,再来读四个字,心境可能又不一样了。

    杭州动物园志愿者马翔,在进行志愿服务时,他都会穿一件熊猫志愿者的马甲和特别定制的帽子,「这是我离大熊猫最近的时刻,特别幸福」。他想给10年后的自己留一些回忆,最后一封电报就发给动物园顶流明星春生和香果:「春生与香果,这时候你们应该来杭州12年了。每次看到你们两小只,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发给10年后的自己

    有用户「猜不到我是谁」给10年后的自己发这些话:「10年后其实谁都不知道会怎样,不过纸短情长,记录的意义就在这里」,「感谢你10年前的坚持,笃定和相信,请继续做自己」。

    因为太多人想发最后一份电报,有二手交易平台上因此出现了代发电报的商品,售价从8元/封到35元/封不等,部分商品有超过数百人想要。 以某位IP属地在杭州的卖家为例,其主页显示,该卖家近期成交了30件「代发电报」商品。

    杭州小伙小沈最近也在忙帮外地的人代发电报。他说,最近一周帮人代发了近100份电报,「光趴在那里写电报就得一整天」。大部分电报内容是「有急事速回微信」,还有一句「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这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台词,大家也很爱用。

    1天5000封、通宵排队盛况 成追忆

    据潮新闻报导,早在1883年,浙江省就正式开通电报业务。到1980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深入,电报进入鼎盛时期,发报数量井喷式发展。那时杭州市区每天发送电报5000份。1988年是电报业务顶峰,浙江省全年电报业务量有2012.3万份,杭州194.85万份。

    那时电报也是按格子收费,一个字一个标点各占一格。每格约0.14元,电报单上的收件地址、姓名和标点符号等都在计费之列,算下来不便宜。为了省钱,来发报的人都会在写电报时,内容尽量言简意赅,说明问题即可。除了家事,还有很多是气象报告和防汛救灾的公家消息。

    惜字如金的通信文化

    有老电报员发过一张电报,上面只写了一个字「甥」,意思就是家里生了一个男孩。更多内容类似「家有急事,速回」,「儿安好,勿念」,「母子平安」等等,每一份惜字如金的电报,传递着家庭急切的牵挂。

    电报机起源于1837年,美国画家塞缪尔·莫尔斯这一伟大的发明,打开了人类通信的新纪元。电报通过电流(信号)的通断来传递信息,而莫尔斯电码则是其独特的一种「语言」。这种电码使得信息能够以电波的形式,跨越山川湖海,瞬间抵达目的地。没有电话、互联网的年代,电报最快捷地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张贴的电报格式。(取材自都市快报橙柿交互)
    清末使用的收报机。(取材自钱江晚报)

    可尽管在电报繁荣的年代,并不是所有地方都用得起电报机。和影视剧常见的发报机滴滴答答场景并不一样,很多地方发电报,要靠「牛吼」,这就是人工报电码。

    人工报电码声如牛吼

    老电报员亮叔表示,他18岁就到邮电局上班,他工作的电报房很小,戴着影视剧中发报员那样的耳机,当时他也声大如牛吼,脸涨得通红,因为生怕线路那边的人听不清,吼出「洞拐洞拐洞洞拐」之类的专业数字。

    营业厅全靠长途电话来报电报码,一个汉字拆分成四个数字,精确报给长途之外的收报人员。电码由阿拉伯数字组成,一个汉字对应4个数字,每个汉字都有唯一电码。所有汉字可以用0到9组成,发报时对数字的读音也有要求。

    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张贴的电报格式。(取材自都市快报橙柿交互)
    电码由阿拉伯数字组成,一个汉字对应4个数字,每个汉字都有唯一电码。(取材自小红书)

    比如:0—dong洞、1—yao幺、2—liang两、3—san三、4—si四、5—wu五、6—liu六、7—guai拐、8—ba八、9—gou勾,如杭州的「杭」,拆分为2635.发报读音「两六三五」。许仙的「许」,拆分成6079.发报读音「六洞拐勾」。

    发送带上的电报单,会根据紧急程度,粘贴不同颜色的小条。红条是加急,蓝条是政务,黄条最紧急。

    2013年「钱江晚报」曾刊载一篇关于杭州电报的报导,题目叫「杭州最后的电报房,还有5位报务员在坚守」。电报房里的老师傅回忆起过去的辉煌年代,1988年杭州电报鼎盛时期一年收发194.85万份电报,杭州几乎每个电信营业厅都有电报业务。

    那时电报业务有多火热?「每天晚上有许多人在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通宵排队发电报,去火车站接人得凭电报才能买站台票,电报投递员们人手一辆摩托车投报,多拉风多洋气」,老师傅说。

    报导中提到,发电报的师傅们要把电码最常用的3000多个汉字的电报码熟背下来,即使后面年纪愈来愈大,「老师傅中还有两三百人看到电报码就眼熟,有些人平时打字用五笔或拼音费力,用电报码却是行云流水」。

    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张贴的电报格式。(取材自都市快报橙柿交互)
    任宏是杭州电信最后一名专职电报员(取材自潮新闻)

    2103年,惠兴路电报房内还有5位老师傅负责24小时轮班收发电报。电报机还未损坏,发报过程一丝不茍。那时候,有一些年纪大的老人,习惯了发电报这样的通信方式。另外,一些涉及法律意义的文书也得用上电报,才能以此证明或者延长诉讼时效,但量很少。

    最后一封电报,你想发给谁?想说什么话?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Tumblr Telegram 邮件

    相关文章

    【网海拾贝】“2025中国制造”惨不忍睹

    2025年7月7日

    官二代爆中国大量青少年失踪的真相

    2025年7月7日

    【禁闻】中共特警演练镇压农民工 放狗咬人引众怒

    2025年7月7日
    留言 取消回复

    Demo
    头条

    跟习近平一样 普亭也不出席巴西金砖峰会

    2025年6月26日8

    凯特王妃罹癌若无好转…他揭应变计划 筹备葬礼代号曝光

    2025年6月11日6

    普亭纪录片 曝25年前就决定积极靠拢中国

    2025年5月4日5

    新西兰黄金签证吸国外富豪 美申请近半 中国居次

    2025年6月24日3
    不要错过
    娱乐

    重返国际时尚舞台… Angelababy亮相巴黎时装周 网:脸在江山在

    由 小电2025年7月7日0

    Angelababy现身巴黎高…

    罕见同框谢霆锋… 陈奕迅晒搞怪照 自称两人是「细路」

    2025年7月7日

    80岁麦克道格拉斯宣布停工:不想暴毙在片场

    2025年7月7日

    差36岁爷孙恋结婚倒数 74岁李龙基手捧大束玫瑰泪迎未婚妻出狱

    2025年7月7日
    Demo
    © 2025 明鉴新闻网
    • 首页
    • 新闻
    • 生活
    • 科技
    • 禁闻

    键入关键词,并按 Enter 键进行搜索。按Esc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