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马戏团里有两个侏儒,可是这天早上有一个侏儒在家自杀了,现场还有一地木屑,你猜为什么?」这样看似没头没脑的问题,让孩子们连连发问,热烈讨论,这是目前风靡小学生的暗黑游戏──海龟汤。
综合新快报、潮新闻等媒体报导,「海龟汤」是一种逻辑推理游戏,出题者会抛出一个掐头去尾并简化的事件概述,称为「汤面」,猜题者通过不断提问,凭借出题者「是」或「否」的回答,抽丝剥茧推理还原出完整故事,也就是所谓的「汤底」。这类游戏因为耗时短、门槛低、规则简单,加上层层反转又夹杂惊悚的特质,迅速成为孩子们的新宠。
悬疑推理的「海龟汤」
一般来说,海龟汤可依照恐怖等级分为清汤、红汤、黑汤。 「清汤」多为轻松有趣的脑筋急转弯,不会出现尸体,而偏血腥、重口味的「红汤」与「黑汤」则因更悬疑恐怖、更惊悚刺激而更受欢迎,这类游戏也正通过短视频平台、热销卡牌等方式,吸引中小学生进行参与。不过,动辄数十万点赞的悬疑影片、销售数万的恐怖卡牌,却鲜有有效的年龄限制。
张先生近来就颇感困扰,他读五年级的儿子迷上了海龟汤,频频拉着自己玩。最初张先生想着多陪陪孩子,但几个故事讲下来,他逐渐察觉到不对劲。
「内容全是谁死了、被谁杀了,一连串故事讲得我脊背发凉」。张先生回忆道,「其中甚至有因为妈妈责备孩子乱跑,结果孩子竟将妈妈做成烤肠的情节。」
张先生询问儿子后得知,这股海龟汤风潮已在全班流行开来,同班同学都在玩。
故事夸张 有家长不适
然而,在玩过几次「黑汤」后,张先生深感不适:「故事实在过于夸张,对生命缺乏基本尊重。」身为父亲,他担心正处于三观塑形期的孩子,会因为频繁接触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情节,扭曲对现实的认知。
事实上,海龟汤确实对某些人带来负面影响,网络上有许多人表示「最近晚上洗澡上厕所睡前总会联想一些莫须有的东西」、「脑海里开始浮现一些恐怖画面」、「一些细小的声音让我感觉很心慌」、「不想去上学,注意力完全没办法集中」等。
报导指出,在一些主流短片平台搜索可发现,有不少部落客热衷于创作「海龟汤挑战」的内容。这类影片通常有吸睛的标题,标注「胆小勿看」、「细思极恐」、「高能预警」等字眼,刺激用户点击;并在内容营造出惊悚、恐怖氛围,因其浓厚的悬疑感和刺激性,在平台上动辄吸参数十万点赞,个别爆款视频甚至高达230万点赞、47万转发量。
解谜卡牌 成热门商品
在电商购物平台上,以海龟汤为主题的解谜卡牌也成为热门商品。这些产品多打着「恐怖悬疑」、「推理烧脑」、「聚会桌游」的旗号宣传,其中一款卡片累计销售量已达5万份。这些卡牌设计通常以黑、红为主色调,印有血手印、鬼脸图案等恐怖元素,商家宣传称「新手可玩」、「简单易懂」。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部分产品标注适用年龄为「14岁以上」,但实际购买时,平台及商家并未设置有效的年龄限制或核验流程,未成年用户依然可以下单付款。而平台在售的卡牌中,主打趣味轻松的「清汤」类型寥寥无几,包含血腥、暴力、恐怖元素的「黑汤」、「红汤」系列则销量亮眼。
为何「海龟汤」如此风靡?有玩家表示,它像是故事接龙,又像侦探推理,还融合了「剧本杀」的叙事味道,可以由孩子们自己创作、演绎、传播;在玩游戏时,玩家会以自己是故事作者的视角,不断挖掘细节,直到真相大白后,那一刻可能是灵光一闪,也可能是大彻大悟,这正是其独特魅力所在。
报导称,广东省心理学会心理咨商与治疗专委会副主委于东辉分析,「海龟汤」本质上契合了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让玩家带着对答案的渴望去破解题面,内核吸引力就在于塑造出的「悬念感」。但他强调,处于心理发展和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其世界观尚未稳固创建,如果游戏内容包含了大量涉及扭曲人性、极端暴力、恐怖、死亡焦虑或消极悲观等负面元素,很可能干扰青少年塑造积极、健康、稳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其心理发展和价值观塑造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