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人民法院发出今年9月全面实施社保制度后争议不断,中国官媒近来则不断借由报导和发布各种评论及文章澄清护航,称这项政策被误读,所谓「全民强制社保」之说是「误导公众」,称社保对个人而言是「生存底线」,对企业是「未来入场券」,对中国是「社会稳定器」,更是「消费催化剂」。有专家则警告,短期内提升中小微企业的社保缴费合规性,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经济和社会问题。
中共党媒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指出,近日所谓「全民强制社保」话题存在对政策的误读、对公众的误导,有必要澄清辨明。此次司法解释并没有创设「新规」,而是统一司法裁量标准;并非现在才「强制」,按照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等规定,缴纳社保本就具有强制性;亦非覆盖「全民」,而是指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文中批评少数自媒体为博眼球,冠以「全民」、「强制」、「新规」等字眼,只会误导公众、制造混乱。
于个人而言,社保是「生存底线」,不是「可选附加项」。生病了有医保,衰老了有养老金,失业了有基本生活保障等等。谁都需要抵御风险的社保网,一些劳动者对参加社保心存疑虑的原因之一,在于只算眼前的和投入产出的经济帐,不算长远的和一失万无的风险帐;担心制度红利被企业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来消解。
于企业而言,社保是「未来入场券」,不是「合规负担」。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增强社保缴纳刚性约束,确实会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但这不是「规避社保」的理由。大势在前,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合规风险,跳出靠不缴社保降成本的灰色地带,在其他方面锻长板、炼绝活,才能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文中同时也建议政府,必须正视中小企业的现实经营压力。解题的关键,就在于进一步丰富助企纾困的政策工具箱。从政务服务到金融支持,从营商环境到执法司法,从稳外贸到扩内需等,要实打实帮企业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方为长久之计、多赢之举。于国家而言,社保是「社会稳定器」,更是「消费催化剂」。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不止社保这一张牌。但稳实做好社保这项工作,正当其时。
经济观察报引述相关专家及学者表示,短期内提升中小微企业的社保缴费合规性,可能会衍生出更多问题。其一,部分中小微企业会将员工成本上涨转嫁给消费者,中小微企业可能会面临「谁先涨价谁先死」;其二,部分小微企业会选择降薪或缩减岗位数量,将导致市场上整体低端岗位数量的减少;其三,企业无力承担添加的社保成本,选择直接关停。
另一个担忧在于是否会追缴企业和个人的社保。一位华南地区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税务部门并未追究社保历史欠帐问题,但这就像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企业担心哪一天税务部门突然宣布要追缴企业的社保历史欠帐,还要担心员工可能反过来追究企业未为他们缴纳社保的法律责任,最终企业成了两面不是人的夹心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