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贸易战、科技战战火未歇,中美博弈又延烧到了清洁能源领域。中国多年来在全球各地默默布局的产业规模,正逐渐在下个经济世代和地缘政治影响力上取得优势,美国一贯挥重拳将中国「追着打」的策略是否还能奏效?
尽管全球暖化的危机笼罩着地球,再生能源也较化石燃料更为廉价,美国仍因经济与国家安全考量拥抱传统能源。当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超车华府,双方角逐未来能源的话语权,一场定义能源未来的竞赛正揭开序幕,整个产业连同塑造现代世界的经济与地缘政治联盟,却陷入不安之中。
中靠能源转型 摆脱对进口依赖
纽约时报指出,中国于2024年安装的风力机与太阳能板数量皆已超越全球其他地区总和;这股清洁能源热潮更吹向全球各地,巴西、泰国、摩洛哥及匈牙利等地,都有中国企业为其建造电动车与电池工厂。
在美国,总统川普希望全球持续依赖石油与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美国身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与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有潜力达成「能源主导」,使美国不再依赖像北京这类竞争对手。
北京当局则盼全球依赖太阳能、风能等廉价电力,仰赖其生产的廉价太阳能板与涡轮机。
中国渴望摆脱依赖进口化石燃料,更多的利用再生能源,这点与美国迥异。随着以色列攻击伊朗,伊朗几乎所有的石油出口又都销往中国,更放大北京向政治不稳定区域采购能源的风险。
从技术到原料 中国都享有优势
虽然中国的煤炭消耗量仍超越世界其他地区,气候污染排放量也超过美国与欧洲的总和,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脚步却飞速推进。北京不只在全球太阳能板、风力机、电池、电动车及许多其他清洁能源产业的制造取得主导地位,每个月还不断扩大其领先优势。
金融时报指出,以最大的绿色产业为例:包括电池、太阳能光电模块、风力发电机、包含锂在内的关键矿产提炼及电动车生产,中国在这些全球供应链的平均份额约70%。
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最大的电池制造商及最大的电子企业,均推出5分钟让电动车充饱电的系统,几乎解决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中国拥有近70万项清洁能源专利,占全球总数的一半以上。作为清洁能源大国,中国的崛起正改变全球经济。
北京当局同时祭出部分措施,让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难以赶上。2025年4月,中国宣布限制7种稀土及相关磁铁出口。虽然中国近日已开始发放部分磁铁出口许可,禁令却显明世界只能在购买或放弃中国绿能科技中择一。
核能领先地位 美国被迎头赶上
美国曾毫无悬念地在核能科技领域中领先,中国也开始享有优势。中国共31座核反应炉建造中,数量几乎和全球其他国家总和相当,还宣布取得下一代核技术与核融合的进展。多年来科学界始终无法突破核融合技术。
印度企业集团塔塔电力的首席执行官辛哈指出,「中国的市场非常庞大,全球莫能与之争」。塔塔电力在印度南部的一间太阳能板工厂,几乎完全依赖中国制的硅原料来生产太阳能板。
面对中国的清洁能源产业从专利技术到关键原料都享有优势,川普则挟全球最大经济体之势,让美国石油与天然气在各地流通。前总统拜登努力让美国经济摆脱依赖化石燃料完全为继任者推翻,川普开放公有地与联邦水域的新探钻,加速管线许可证的发放,施压其他国家购买美国燃料来回避高关税。
华府推行的是一种强势能源战略,对象为国内与国际的盟友与伙伴。其创建于现代世界围绕着化石燃料设计,美国又坐拥丰富的能源资源,即使太阳能更干净、便宜,出口传统能源也能让美国经济受惠。
再生能源成长 美政策违背趋势
但国际能源总署(IEA)预测,以太阳能为主的再生能源到2030年将占所有添加发电容量的5分之4;清洁能源产业的市场规模到2035年将成长2倍,总额超过2兆美元,与目前全球原油市场的平均年价值相当。除非川普能阻止中国,否则中国作为清洁科技的领头羊将「赢下」下一个经济世代。
但川普签署的「又大又美法案」却逆转能源转型脚步。原本太阳能与风力项目能享受30%税收抵免至2032年,却遭大幅删减;法案让美国发电容量下降300吉瓦(GW),而光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估计就超过100吉瓦。
取消洁净能源抵税、兴建成本更高的化石燃料电厂将让电价上涨,冲击风电、太阳能产业,而购买新车、二手车的抵税于今年到期,充电站安装抵免则将于明年6月底到期,都重击电动车产业。
IEA运行董事比罗尔比罗尔认为,已在清洁能源排行老二且严重落后的美国,在废除前总统拜登的「降低通膨法」后只会让北京领先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