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布巫淋的母亲阿西巫之莫,是四川凉山州甘洛县知名的绣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彜族刺绣(凉山彜族刺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但阿布巫淋一直认为,彜绣只是生活中一个很普遍的技艺,直到2020年在一场以彜绣为主题的时装周活动上发现许多服装界设计师前来观展,惊讶之余决定回到家乡,投入彜绣创作与传承,让彜绣走向世界。
据封面新闻报导,1990年,阿布巫淋出生在四川凉山州甘洛县。阿布巫淋对彜绣的认知,是从母亲坐在火塘边,在衣服上为他勾出一针针草木花鸟开始的。靠着妈妈手里的一针一线,两个哥哥和阿布巫淋相继完成了学业。2009年,阿布巫淋考上了四川师范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四年后大学毕业,他留在了成都一家企业从事外贸出口的工作。
和别人在重要场合时身着西装革履不同,阿布巫淋一直穿着妈妈给他手工缝制的黑色彜绣上衣,这成为他特有的标志,也成为了他乡愁的载体。每当有人问到衣服上的纹饰,他都会给别人详细讲解。但更多时候,阿布巫淋一直认为,彜绣只是生活中一个很普遍的技艺。
观念的改变,发生在2020年。在有「中国三大时装周之一」之称的深圳时装周上,粉蓝时尚艺术跨界秀「寻迹‧彜」,吸引了许多服装界的设计师们前来观展。「我当时非常惊讶,没想到彜族文化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阿布巫淋说,那一次,他感受到了来自凉山的文化自信,也为之后将彜绣作为事业发展埋下了种子。
2022年,意大利奢侈品芬迪找到阿西巫之莫,想和她联名一款具有彜族特色文化的包,阿布巫淋承担起了沟通和对接的相应工作。为了确保这个项目能够顺利完成,把彜族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2023年,阿布巫淋辞去工作回到凉山,开始了他的「彜绣之路」。
「传承彜绣,重要的是让它回归生活。」阿布巫淋说,小时候,彜绣的服饰满大街都是,他觉得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但随着制造业生产力的提高,更加简单、便捷的服饰走进了大众视野,他开始发现,穿彜绣服饰的人,变少了。「让非遗回归生活,无形中会提高它的普及度,让更多人了解它,它就能活下来」。
在母亲创建的甘洛县彜针彜线刺绣专业合作社里有1000多位绣娘,平日她们用手里的一针一线实现在家「带着娃,挣着钱」,但很难获得大量订单。在和国内外知名品对接的过程中,阿布巫淋感受到了现代企业对产品质量的严格,以及当前彜绣发展没有形成产业化的痛点。因此,他开始尝试用产业化的严格标准来创新设计彜绣产品。
「这个工作特别困难。」阿布巫淋说,因为很多当地绣娘文化水平不高,她们在技术和认知上都达不到要求。于是,阿布巫淋把纹样的所需材料用量做成材料包,给每一位绣娘发成品图,并现场教学,小到每一针要绣几毫米,大到每一朵花的绽放程度,都一一标准化。
阿布巫淋表示,标准化并不是为了遏制绣娘的创作,而是对产品品质如一的保证,才能为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彜绣产业化提供保障。
正是在标准化的要求下,现在合作社也开始承接一些大型企业的批量化手工订单,愈来愈多的绣娘加入合作社。今年7月,凉山州成立彜绣产业促进会,合作社成为了副会长单位;彜绣培训班里,开始出现了「绣郎」的男性身影。阿布巫淋说,这说明愈来愈多人开始重视彜族刺绣,并开始不把彜绣当作有着性别之分的技术,而当成了一种文化。
和其他的传统技艺传承者们一样,阿布巫淋认为,文化要想实现传承发展,创新是必须要走的路。今年4月,阿布巫淋为一家大型电商公司设计了一款彜绣伴手礼——在笔记本的封面上,用彜绣的针法,绣出了敦煌宝相花的图案。这一次跨界,源于他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丝绸之路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人才培养计划」后获得的灵感。
阿布巫淋说:「传统技艺的传承,其实并不是图案的延续,而是传递民族的文化和世界观。技艺只是载体,目的是要把彜族『万物有灵,师法自然』的思想传递出去。」
在阿布巫淋看来,回到凉山,反而让他离世界更近。如今,阿布巫淋不仅要当设计师,还要担任合作社与外界的沟通者,绣娘们的服务者。虽然忙碌,但他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阿布巫淋愈来愈觉得,彜绣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所以未来,他希望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彜绣,让彜绣走向世界。
「将来我打算打造一个彜绣艺术空间,里面单独一个区域要摆上一些新的玩具,在更好地服务绣娘的同时,加强和知名高校的合作,为绣娘的孩子们提供一些夏令营的机会,给他们种下一个努力学习的种子,」阿布巫淋说,「通过彜绣,去连接世界,连接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