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菜单
    趋势
    • 获刑8年的河南郑州抗强拆维权者曹春生日前已刑满出狱
    • 九三阅兵后 赴京看病而遭强迫失踪的湖北省大冶市人权捍卫者尹旭安仍无讯息
    • 知名大陆演员、尘肺病公益事业推动者袁立女士委托张凯律师团队为自己的自媒体被封禁维权
    • 获刑12年、现年62岁著名人权捍卫者的黄琦的91岁的母亲蒲文清“病情加重、整天卧床” 再次要求会见儿子黄琦
    • 61岁「石榴姐」苑琼丹近况曝 曾开百间餐厅全倒如今靠1招再起
    • 误将路人当粉丝?鹿晗开口要「礼物」莲子 对方一度错愕笑翻全网
    • 港星喜获二千金 58岁老婆产女「拿命换命」
    • 为新作全裸?梁朝伟演技惊艳威尼斯 场刊评分3.8登榜首
    星期日, 7 9 月
    明鉴新闻网明鉴新闻网
    Demo
    • 首页
    • 新闻
      • 大陆
      • 国际
      • 财经
      • 娱乐
      • 社会
    • 科技
      • 数码
      • 汽车
    • 生活
      • 健康
      • 历史
      • 家居
      • 文化
      • 猎奇
      • 美食
    • 禁闻
    明鉴新闻网明鉴新闻网
    首页»新闻»大陆»名校光环不香了吗?高考学霸为就业出路批量放弃清北
    大陆

    名校光环不香了吗?高考学霸为就业出路批量放弃清北

    小电由 小电2025年9月6日没有评论0 查看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WhatsApp Reddit Tumblr 邮件
    清北毕业不一定代表未来就业稳定及高薪。图为北大毕业生自拍留念。(中新社)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 邮件
    清北毕业不一定代表未来就业稳定及高薪。图为北大毕业生自拍留念。(中新社)
    清北毕业不一定代表未来就业稳定及高薪。图为北大毕业生自拍留念。(中新社)

    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所谓的梦想似乎并不值钱。在就业低迷下,中国高校毕业生有近半找不到工作,于是高考学霸们在报考学校时有了更实际的考量,他们奔向热门高薪专业或更稳妥的体制院校,清华、北大的金字招牌愈来愈黯淡。

    又到了开学季。准大学生们即将奔赴校门,而往年成为无数高分学霸归属之地的清华北大,似乎不再吃香。过去两个月以来,高考相关新闻频频登上热搜,其中引发诸多讨论的,就是「高考学霸们,主动放弃清华北大」。

    舍弃学界的金字招牌,这些学生去了哪?从他们的志愿来看,不外乎两条路:奔向热门的「高薪行业」,或是投向更「稳妥」的体制就业相关院校。

    凤凰WEEKLY报导,传统的名校光环正在被重新审视,考生和家长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现实,他们看中的只有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对年轻学子们来说,虽然高中生活刚结束,但他们已经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岸」的压力,提前4年便已到来。

    高考学霸放弃清北的消息接二连三传来,但严格来说,大多数学霸放弃的不是清北, 而是清北的冷门专业。

    7月初,江西瑞昌一中的三名理科学生放弃报考清北的冷门专业,转而选择复旦、上海交大等学校的人工智能、金融等专业。班主任在名为「清北团队合作群」的微信群内发长文指责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辜负学校百万投入」,称其为教育的失败,随后解散群聊。这起事件揭开了校方培训与学生未来选择之间的矛盾,瞬间引发全网关注,最终以校方致歉,教师检讨画下句点。

    清北毕业不一定代表未来就业稳定及高薪。图为北大毕业生自拍留念。(中新社)
    郭恩惠从北大护理系退学后,重考考上清华大学。(取材自大风新闻)

    上北大护理系 决定重考

    几乎是同一时间,北大护理系考生郭恩惠退学重考清华工科的自述也在互联网走红。

    2019年考上北大护理系的郭恩惠,只在北大上了一节护理课,便决定退学重考清华工科,如今他已经是清华电气工程的大四学生,升入清华研究生等待入学。在他阐述自己退学重考的决定时,不止一次提到:希望毕业后能进入互联网公司,做「高精尖产业」。在选名校还是选专业的纠结上,郭恩惠劝告学弟学妹:「报考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是什么」。

    填报志愿时放弃清北冷门专业,渐渐成为一种趋势。

    清北毕业不一定代表未来就业稳定及高薪。图为北大毕业生自拍留念。(中新社)
    对学生和家长来说,传统名校不再是填报志愿的唯一考量。(中新社数据照片)

    高薪专业科研 成首选

    报导指出,今年7月中旬,因学生不服从调剂,北大在湖北招生出现空档的消息登上热搜。除此之外,北京大学在广东、陕西、云南、内蒙古等地本科提前批的招录过程中,也都出现了空档。而那些放弃清北光环的学生,几乎全部涌向高薪专业。

    据钱塘视频报导,高考取得677分的考生万鑫宇,在北大参加强基面试时接到西湖大学校长的电话。在报志愿截止的当天,他放弃了北大、复旦、交大等顶尖名校,报考了浙江民办院校西湖大学。万鑫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湖大学的氛围很吸引我,我想以后在那里搞科研,研究半导体。」

    半导体确实是「含金量」高的职业,根据2024年最新薪酬调研,中国半导体行业社招工程师的平均年薪约为34万元(人民币,下同,约4.7万美元)。网传,博士+10年经验者平均年薪可达105万元。

    据杭州综合频道报导,北京某名取得679高分的考生,已经通过了北京大学的强基计划,但拒绝服从专业调剂,选择浙大的人工智能专业。该考生放弃北大的原因是:「人工智能专业是浙大的强势学科,和我的人生目标很契合,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也是浙大的。」

    清北毕业不一定代表未来就业稳定及高薪。图为北大毕业生自拍留念。(中新社)
    香港大学的医科成为学霸们的热门选择。(中新社数据照片)

    除了工科专业,香港医科也是学霸和家长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互联网上,一则「广东高考屏蔽生(全省前50名)杨某放弃清北,选择港大牙科,获168万港元奖学金」的消息被疯狂转发。校方虽未就此事发布官方回应,不过,高考学霸涌入香港高校确实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去年,来自深圳的张静怡就曾发表「拒绝清北选择港大,我后悔了吗?」的文章,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讨论。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导,香港大学的牙医学科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常年位居全球前三、亚洲第一,本科毕业后起薪就能达到6万港币(约7704美元),三五年后年入百万是很普遍的现象。相对的,据行业数据显示,清北本科毕业生工作五年后的平均月薪约为2.4万元。

    清北毕业不一定代表未来就业稳定及高薪。图为北大毕业生自拍留念。(中新社)
    愈来愈多高考学霸放弃就读清北,引发热烈讨论。图为清华大学。(取材自小红书)

    清北指数 成行业晴雨表

    在高考学霸批量放弃清北之前,人们对待清北的态度就已产生了微妙变化。近几年互联网开始把清北指数称为行业晴雨表,最常见也最惊悚的互联网标题是:「清北浓度,是判断一个行业走向死亡的标志」。

    报导称,根据网友观察,如果一个行业批量涌入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那么这个行业就不行了。为了印证清北指数,网友们枚举的实例包括:2005年,清北第一就业意向行业是外企,随后外企发展受限;2008年,清北毕业生就业首选是银行、国企,很快国央企限薪;2015年,清北毕业生批量卷入互联网行业,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泡沫;2019年,清北毕业生大批入职国际学校老师,国际学校却招不到学生了。

    清北毕业不一定代表未来就业稳定及高薪。图为北大毕业生自拍留念。(中新社)
    愈来愈多学生填报志愿时,选择奔向热门的高薪行业。图为长沙市考生考试结束后跑出考场。(新华社)

    考编竞争提前 军警校成热门

    在现实生活中,比起要读什么学校、接受何种教育,一般人更希望从大学中得到的,是更好的就业前景。在这样的思考逻辑下,体制就业相关院校就成了热门选项。

    网传关于国防科技大学的报考优势中,最著名也最诱人的是:入学即入军籍,享受军人待遇。在校期间学费全免,住宿、服装、饮食均由国家承担,每月还发放生活津贴。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大学本科毕业生通常会被授予中尉军衔,硕士学位会被授予上尉军衔,博士学位会被授予少校军衔。也就是说,国防科技大学的学生,一毕业就可以直接享受军官待遇。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学霸报考。

    今年夏天,山西汾阳考生张世巍以高考658分的成绩,报考陆军工程大学;湖北武汉的刘思源高考637分,报考信息支持部队工程大学;河南洛阳的赵飞扬以639分录为空军飞行学员,入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联合培养「双学籍」飞行学员选拔。

    除了军校,警校也是热门志愿。报导指出,目前全国各警校(包括公安大学)已不再包分配,毕业生若想进入公安局、派出所当警察,必须参加考试,通过各项考核后才行。不过,全国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应届毕业生(含研究生)都可以参加公安联考。相较于公务员考试,公安联考的通过率要高出很多。

    「宇宙尽头是编制」,这样的调侃过去只会出现在本科毕业和研究生毕业季的探讨之中。但随着考取编制的竞争压力愈来愈大,有家长说:「考编的竞争正在提前。」

    既然都要考编,比起读四年其他专业,再根据专业选择有限的考公岗位,不如一开始就读一个离编制更近的学校,高考结束后就直接半只脚迈入编制。近年来公安类专业凭借其高就业率和稳定性,成为高考报考的热门,录取分数线屡创新高,部分省属警校的录取分数甚至直逼985高校。

    清北毕业不一定代表未来就业稳定及高薪。图为北大毕业生自拍留念。(中新社)
    对许多学生来说,与其就读名校的冷门专业,不如选择未来就业更容易的学科。图为青海省教育招生考试服务大厅内,招生教师为考生介绍学校。(中新社)

    学什么专业 更好就业?

    愈来愈多家长和学生意识到:高考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教育投资的兑现时刻。而这种兑现非常关键,因为哪怕考生赢在分数在线,也可能输在选赛道上。一旦如果选错赛道,浪费的不仅是四年青春,很可能意味着前期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这样的局面,是一个家庭无论如何都不想看到的。

    对未来感到焦虑的考生和家长,开始重新审视大学教育,比起读什么大学、在哪个城市念书,他们更关心「学什么专业才更好就业」。对他们来说,读大学不仅是单纯求学,更是一次昂贵的投资,只有顺利就业,才算完成了家庭教育规画的最后一环;想在家庭教育规画画下完美的句点,就需要保证未来的就业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项:薪水高前景好,或是工作足够稳定。

    家长和学生精算教育回报率,也正在倒逼高校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

    2024年9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岩曾表示:光是2024年一年,因「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全国被撤销的专业布点就高达1670个。

    2025年,也陆续传出各大高校撤销专业的消息,这些高校撤销专业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就业率低、社会需求不足、专业设置陈旧、人才培养缺乏特色等。社会不需要的专业,终将被淘汰,但与此同时,新兴专业也在不断涌现,成为高校新的增长点。

    清北毕业不一定代表未来就业稳定及高薪。图为北大毕业生自拍留念。(中新社)
    高考结束后,考生虽得到暂时解脱,如何填写决定人生的志愿才是更大的难题。图为长沙市考生跑出考场庆祝考试结束。 (中新社)

    一半大学生 毕业即失业

    即便如此,就业难题依然悬在每一个家庭头顶。根据智联招聘公布的数据,2024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55.5%,接近一半的大学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202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1222万人,较2024年增加了4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面对就业日渐困难的困境,学生和家长对大学志愿的态度就会愈审慎。

    大学对学生和家庭的意义,发生了显著变化。所谓自由追梦的青春,变成关于投资回报的博弈,今年夏天,几乎听不到学生「热爱,所以报考」的声音了。

    遥想上一次互联网关于「考生本人志愿」的讨论,还是2020年的夏天。一个名叫钟芳蓉的湖南耒阳留守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了676分的好成绩,并选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

    5年后的夏天,高中生们在纸面上似乎依然拥有选择的自由。但所谓的「自由」,往往伴随着家庭期望、社会压力和现实环境的裹挟。

    在「就业能不能落地」、「收入能不能养家」、「未来能不能撑起生活」这些问题面前,谈论考生的热爱和向往似乎变得幼稚且空泛。在现实世界里,没人能逃避「未来如何养活自己」的质问,哪怕只是在18岁的夏天。

    清北毕业不一定代表未来就业稳定及高薪。图为北大毕业生自拍留念。(中新社)
    高考考出高分只需认真念书,填报志愿则需要更多考量。图为考生和家长在翻看「2025年高考指南」。(中新社)

    人工智能 香港 高考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Tumblr Telegram 邮件

    相关文章

    61岁「石榴姐」苑琼丹近况曝 曾开百间餐厅全倒如今靠1招再起

    2025年9月6日

    梁朝伟「沉默的朋友」金狮奖呼声高 郭富城登红毯

    2025年9月6日

    梁家辉「双手戴护腕」被问原因 有浓浓幸福感

    2025年9月6日
    留言 取消回复

    Demo
    头条

    莫迪暌违7年将访中 路透:与美紧张加剧 印中关系正解冻

    2025年8月6日18

    跟习近平一样 普亭也不出席巴西金砖峰会

    2025年6月26日18

    曼谷艺术中心展览受干涉:中国要求修改或下架作品

    2025年8月8日10

    莫斯科与平壤直达列车6月复驶 每月两次、8天才能抵达

    2025年6月11日10
    不要错过
    禁闻

    获刑12年、现年62岁著名人权捍卫者的黄琦的91岁的母亲蒲文清“病情加重、整天卧床” 再次要求会见儿子黄琦

    由 云橙2025年9月7日0

    (维权网信息中心…

    知名大陆演员、尘肺病公益事业推动者袁立女士委托张凯律师团队为自己的自媒体被封禁维权

    2025年9月7日

    九三阅兵后 赴京看病而遭强迫失踪的湖北省大冶市人权捍卫者尹旭安仍无讯息

    2025年9月7日

    获刑8年的河南郑州抗强拆维权者曹春生日前已刑满出狱

    2025年9月7日
    Demo
    © 2025 明鉴新闻网
    • 首页
    • 新闻
    • 生活
    • 科技
    • 禁闻

    键入关键词,并按 Enter 键进行搜索。按Esc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