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期宣布投资1.2兆人民币(约1686亿美元)启动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也传出已成立推进新藏铁路建设工程的公司,有分析指出,北京当局正在重拾「以基建刺激经济」的老牌方法,但这是重振经济的活路吗?能阻止得了经济内卷?此外,中国10月将召开四中全会,届时是否迎来政经转折,也备受瞩目。
近年来,中国经济复苏不振,电动车、电商平台、钢铁等产业深陷激烈竞争,又面临境内消费疲弱、出口遇阻。消费、出口和投资向来被形容为驱动中国经济成长的「三驾马车」,但如今显然都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消费对中国经济成长贡献率为52%,拉动GDP成长2.8%;出口对经济成长贡献率为31.2%,拉动GDP成长1.7%;投资对经济成长贡献率为16.8%,拉动GDP成长0.9%。
★消费动能 去年底来最低
然而从数据上看,反映消费规模与市场活力的消费零售总额从5月升到今年以来最高6.4%,到6月降至4.8%,7月再放缓至3.7%,整体表现弱于预期,为去年12月以来最低,显示民众的消费动能正在消退。
同时,中国还要面对美国的关税政策、极端天气、国内市场过度竞争及长期低迷的房地产行业等问题。路透引述分析指出,中国国内需求疲弱和全球风险将拖累未来数季的增长,凯投宏观中国经济学家Zichun Huang提到,几乎没有理由期待今年剩余时间会出现明显的经济复苏。
★雅江工程 耗巨资拚GDP
在此背景下,中国宣布启动「世纪工程」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预计耗资1.2兆元,除了凸显中国在发展能源和地缘政治影响力的野心,外界普遍认为,这项工程的目的也在于让放缓的经济能再度获得可持续振兴的动力。
花旗银行估算,假设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建设周期为十年,这项投资对GDP的拉动效应,在单年内可能达到1200亿元,预计第一年将带动中国投资及GDP增速分别上升0.23个和0.09个百分点。
这项消息让铁矿石和钢材的价格一度升至四个月以来高位。路透专栏作家Ka Sing Chan表示,「这股乐观情绪源于投资人假设此水坝并非单一个案,而是中国以大型基建计划支撑经济更广泛行动的一部分」。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今年是「十四五」规画完成之年,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建设项目、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及支持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将成为基建投资的重点领域。当外需对经济增长拉动力的减弱,接下来基建投资或将提速,对宏观经济「稳定器」作用会受到进一步倚重。
★基建投资 增速达6%有望
中国国家统计局8月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2%,王青预估,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6.0%,比去年全年加快1.6个百分点。
就中国当局刺激经济举措,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刘孟俊分析,投资方面,当政府要控管地方债,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如果不振,就变成中央政府进行的一些大型投资;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来说,「先不论对未来会不会产生经济效益,只要有投资,当年GDP就可往上拉」。
★学者看衰 财政不乐观
刘孟俊表示,当经济在发展阶段需要公共投资,所引发的经济效益会很高,但如果是为了救经济而做投资,经济效益就会相对偏低,「现在看起来比较多是因为GDP上不去,所以要增加公共投资」。
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副所长吴佳勋指出,过去会说过度依赖投资驱动成长的模式是旧经济成长结构,中国在内需方面想要变成全球大市场,可是使用各种方法都没有出现有效结构转型。目前看起来能够用的手段还是比较依赖传统方式。
吴佳勋分析,然而以投资来驱动经济会产生边际效益递减,当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过于普遍,公共投资的效益低落会是很大的问题;此外,从债务压力来看,中国的财政在疫情过后不太乐观,各产业也可能需要大量财政补助,这种情况下做大型基建投资,日后的维运可能面临很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