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别于华强北吸引「外国客」,非洲近期则吸引3万中国人涌入,这些人或种菜、或做电商,甚至有人投身房市,寻找人生中转站。
非洲之于中国的经济意义愈来愈大。今年前8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达29.57兆(人民币,下同,约4.15兆美元),同比增长3.5%。其中,对非洲出口同比增长25.9%,增幅远高于其他地区。据统计,高达3万中国人涌入非洲,有人种菜、有人做电商,更有人卖期房。
华商出海产业联盟理事长卓立近期带团去了一趟非洲调研考察,北风窗引述「吴晓波频道」报导,在中国暑气当头之际,卓立决定去一趟非洲「经济火车头」东非。
卓立一行人选了有「非洲小中国」之称的依索比亚首都亚的阿迪斯阿贝巴,以及有「非洲小巴黎」之称的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作为一线考察的对象城市,「两个完全不一样的非洲,但都是非洲」。
卓立等人从上海浦东直飞,抵机场发现队伍排得老长,排了足足三圈,很多人都是去依索比亚转机的,比如前往西端的尼日利亚、最南端的南非。
11个小时后,落地当地机场是在凌晨六点,13摄氏度的气温、细雨婆娑的天气,一下子将他们拉回早春。机场停车场停着的车大多数仍然是日系车,但已经有少量的比亚迪。
卓立等人考察期间走访了大量的市场,从当地最大的五金市场到非洲最大的露天批发市场Merkato再到当地的超市。依索比亚消费品价格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只能是「畸高」–基本是中国国内价格的3-5倍,有些甚至高达10倍,与其民众的低收入形成瞠目结舌的对比。
在Merkato市场,这里充斥着大量的二手服装,很多来自中国,然而并不便宜,一条二手牛仔裤需要二、三十元,新货则更贵;一条质量堪忧的小毯子售价100元,在中国,这个毯子大概作为赠品你也并不想要。而事实上,它们还是供不应求的进口商品。当地人走亲访友,一提卫生纸也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礼物。
国内没位置 到这扎根
几个做工程的传统中国老板,围绕在依索比亚搞基建的中国国企做点碎石、混凝土、烧砖等周边生意,一年稳定收入在几百万至上千万元,其中有个老板坦言:「国内是没有我的位置的。」不少人在依索比亚娶妻生子,扎根下来。
镜头转到肯尼亚,在这里,超市之外的蔬菜、水果都是按个来卖,因为大部分人买不起更多,只能是今天买一个西红柿,明天买一个洋葱。在一个蔬菜分发仓库里,卓立询问了价格,打开中国某会员超市比对了一下,如果按照公斤折算,这里的蔬菜价格与中国无异,那天的洋葱价格甚至更高一些。
2024年中国赴肯尼亚游客数量超9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47.4%,创下新高,2025年预计将突破10万人次。美英的游客数量更是这个数的两、三倍。
所以,内罗毕的房地产发展颇为繁荣,有个中国人透露:「这里租售比很高,基本十年就可以回本。」具体来说,市中心的房价在8000-1万元/平方米,顶级的住宅能到一万五、六,而一套三居室公寓月租是6000元左右,顶级公寓则更贵。
不少中国人在这里卖楼花创业,不少中国外派员工会买房置业,各种大小机会使肯尼亚聚集了2-3万中国人之多,数倍于依索比亚。在这里,可以吃到地道的徽菜、川菜、粤菜。
用中国的制造能力在这里做一个当地品牌也有不少成功者,比如一个中国人在当地做了一个电视机品牌Vitron,43吋的价格已经打到了1000元左右,「在当地,海尔、海信可能都打不过它」。
一位从知名管理顾问公司「麦肯锡」辞职的女孩在肯尼亚创业种地、卖菜,现在已经是肯尼亚最大的蔬菜采供平台。一位新疆女孩从懵懂被公司外派到肯尼亚,辗转到外资园区任职学习更多的跨国经营经验,她想要做一座桥梁,在中国和肯尼亚之间。她说,最大的难处是孤独,最能帮助成长的也是孤独。
陪着卓立一起做拍摄采访的姑娘和她男朋友是两个90后,一个在肯尼亚做企业服务,一个在肯尼亚做广告营销。「国内父母能帮到的太多了,我想来一个遥远的地方靠自己。」
酱油到汽车 遍地市场
近半个月时间的走访过后,卓立总结此行表示,无论在依索比亚还是肯尼亚,出海的中国人主流是两类,一类是大公司的海外区域负责人,一类是基础产能的制造者。前一类人的出现,源于非洲巨大的人口市场以及物资的紧缺,从酱油到汽车,非洲是一个不可忽视和放弃的市场。
而后一类人更值得关注,这是一批在中国其企业往往被认定为是「落后产能」的企业家,但处在非常原始的市场和极其廉价年轻的劳动力市场,它们实际上是「先进产能」。
一位大厂非洲高管说,在非洲,每一个时代都有富豪或者成功的企业家,但跟国家GDP发展关系并不大。所以,无论穷国还是「富国」,总是有赚钱的机会,可以找到安顿一时、平稳落地的人生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