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菜单
    趋势
    • 陈云飞对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分局、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政府不履行法定职责及行政复议的行政上诉状
    • 【禁闻】高层介入?王健林限高令被取消
    • 菲律宾强震死者增至31人 宿雾停课1天、灾区大雨断电
    • 美法加强联合军事卫星行动 对抗中国太空势力
    • 42岁阮经天新恋情曝光 女友是小20岁大陆白富美
    • 菲律宾宿雾外海深夜强震至少22死 居民仓皇逃生、桥梁剧烈摇晃
    • 妮可基嫚离婚内幕 19年婚遭背叛彻底死心「当头棒喝」
    • 德国议员前助理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 判刑4年9个月
    星期三, 1 10 月
    明鉴新闻网明鉴新闻网
    Demo
    • 首页
    • 新闻
      • 大陆
      • 国际
      • 财经
      • 娱乐
      • 社会
    • 科技
      • 数码
      • 汽车
    • 生活
      • 健康
      • 历史
      • 家居
      • 文化
      • 猎奇
      • 美食
    • 禁闻
    明鉴新闻网明鉴新闻网
    首页»新闻»大陆»中共严令控制舆情 分析:未来或爆更大抗议
    大陆

    中共严令控制舆情 分析:未来或爆更大抗议

    罗方妤ahref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reporterMzY2NDI王若馨a由 罗方妤ahref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reporterMzY2NDI王若馨a2025年9月29日没有评论0 查看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WhatsApp Reddit Tumblr 邮件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Pinterest 邮件

    近期,中国多地接连发生突发事件,包括艺人于朦胧坠楼、茅台镇八亿元建厂遭强行接管等,引爆网络舆论并迅速成为热议焦点。与此同时,中共的舆情监管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即时性与严厉性。 据多个消息来源透露,高层要求地方政府成立专班,第一时间处置相关消息,确保“零时差”回应;若处置不力,相关官员恐面临撤职追责。

    在中国白酒核心产区仁怀市,重庆泰克公司在当地投资8亿元建厂,却遭遇地方当局强行接管。此事9月24日引发互联网轩然大波,当天中国各大媒体和社交平台纷纷报导、转发相关消息。舆论普遍谴责当局的行为近乎强盗,认为:“这不仅关乎单一企业的命运,更触及地方投资环境、产权保护及政府角色的敏感话题。”

    当地一位制酒厂老板黄华农(化名)9月25日告诉大纪元记者,事件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得知情况:“新闻一出来,我手下马上就跟我讲了一个情况。现在就是大门紧锁,有三个看门的人。”

    黄华农回忆称:“原来的那个市委书记方国兴亲口跟我讲,整个茅台镇(贵州仁怀市)就是‘开门招商、关门打狗’。把很多人骗过去以后投了钱,你就休想赚钱走。这个过程里,很多人都吃过亏,包括共产党国企、央企的都一样。”

    他进一步披露,中共前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的好朋友马云也曾到当地投资,还有王健、陈峰(海航集团联合创始人)、张高丽的亲信张春新,以及多家上市公司,“结果都吃了亏。在这个地方,官员大部分是腐败的;老百姓也只认当地的资源关系。像我因为是本地人,也比较‘凶’,还有关系,就不怕。”

    在舆论压力下,9月24日晚间,中共仁怀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红底白字的《关于网络舆情的情况通报》,回应近期引发热议的“重庆泰克公司在茅台镇投资8亿元建厂却遭强行接管”事件。通报称,仁怀市已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成立专班,对相关情况展开全面调查,并承诺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同时强调,将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对任何侵害企业正当利益的行为予以严惩。

    据接近地方政府的一名消息人士向大纪元透露,这份通报的发布“并非地方自发”,而是上级在内部视频会议上明确要求:“遇到企业、社会焦点事件,必须立即出声,不能让舆论空白持续超过24小时。”

    另有多位消息人士透露,中共中央宣传部及网信办近期已强化“网络舆情即时管控”指令,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快速响应,做到“零时差”处置。如今,在事件发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相关词条和讨论即被删除或降权,舆论热度迅速被压制。

    网民声音遭“快速清理”

    本月初,男演员于朦胧在公开场合坠楼身亡,引发舆论震动。事件发生后,“于朦胧坠楼”词条迅速登上微博热搜,但仅维持不到两小时便被撤下。随后,大量网民反映其评论区遭封锁,部分讨论群组被解散,甚至有网民因质疑当局版本而被警方行政拘留。

    在官方通报中,于朦胧坠落被简化为“不幸意外”,没有更多细节。对比现场网民的描述,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新疆建设兵团知情人士老刘告诉记者,当地政府对舆情高度敏感:“你这里一旦发生引发舆情的事,必须立即向上级领导和市委宣传部汇报,并要马上处理,该封的封,该澄清的澄清。如果把一件地方性事件扩大到全网,全国都知道,那么你这乌纱帽就难保了。”

    有舆论认为,基层当局的快速出手固然避免了群体事件扩大,但也令社会监督机制几近失效。知情人士解释,当局此举就是为了政权安全:“你没看到不久前重庆大学城外墙投射的反共反习标语吗?现在网信办下了死命令,遇到网络突发事件,政府、警方必须立即处理,同时通报公安部。”

    类似的“快速清理”并非首次出现。

    2021年河南郑州“7‧20水灾”期间,微博和微信上大量民众求助帖在数小时内被删除,媒体调查文章也迅速消失,引发民愤。同年唐山“烧烤店打人案”视频广泛流传,官方在极短时间内下令删除大部分影像,并以“造谣”名义拘留部分转发网民。

    这些案例显示,中共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已形成一整套应急舆控机制:迅速压制信息、引导官方口径、追责地方官员、利用网络水军制造“统一声调”。

    2小时分析舆情24小时上报 分析:长远会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

    记者从大陆网民处获得一份官员内部培训材料,显示中共中央在省、市、县三级官员培训中反复强调“谁地发生、谁负责”,并以“问责三步走”作为警示。文件指出:首先,若事件处置不当,将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轻则警告,重则免职;其次,若情节严重,还会启动党纪处分,例如党内严重警告甚至撤职;最后,若涉及渎职或玩忽职守,案件将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该份材料更明确要求:“网络舆情必须在2小时内完成初步研判,24小时内形成处置报告。”这意味着地方官员在处理敏感事件时几乎没有缓冲空间。

    记者翻阅网上资料显示,今年7月1日,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网站发布的《北京市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显示:“对于较大网络安全事件,各区、各部门要在事件确认后2小时内向市网信安全应急办公室报告。”2日,上海当局发文承诺“30分钟口头、1小时书面”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并实行“初报、续报、终报”制度,要求及时续报进展与“态势研判”。此外,陕西、江苏南京当局均提出在重大事故2小时内上报处理意见。

    北京清华大学一名法学教授对此表示,这种“即时管控”模式短期确实能压制社会不满情绪,但从长远看,将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他说:“很多时候,事件本身如果处理不透明,舆情越是被封锁,民众越会怀疑其中有不可告人的内情。比如多年前的北京雷阳事件、江西上饶中学生胡鑫宇失踪,人家完全有理由相信他的器官被移植了,前几天网上还有相关视频被删除。”

    独立评论员李建国(化名)也直言:“中共高层现在透过‘高压问责’将风险转嫁到基层,而地方官员为了自保,会采取最严苛的封堵措施。我认为发展下去,整个社会将形成一种‘只听宣传,不信调查’的氛围。”

    另一名来自大陆南方的时政学者补充说:“这种压力下,基层政府越来越像是‘网络消防员’,哪里有火就去灭,但真正的原因始终不被允许公开讨论。长此以往,不仅社会信任感流失,官民之间也会出现不可弥合的裂痕。”

    在微博与小红书等平台,本报记者观察到,大量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评论已经消失,仅剩政府通报的转发。一位网民在遭删帖后留言质疑当局:“孩子失踪不管,抓坏人雷厉风行。该抓的人不抓,该救的不去救。”

    李建国指出,这类质疑多半无法长时间留存,但却反映出舆论控制下的无力感。学者认为,这种氛围可能成为社会撕裂的隐性根源。

    “清朗”行动收紧舆论空间 未来或爆发更大规模抗议

    随着中共运用数字化监控与“即时问责”的推进,网络舆情管控正进入“分秒必争”的阶段。9月22日,中共中央网信办正式对外宣布启动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此次行动重点锁定社交平台、短视频、直播等领域,全面排查话题、榜单、推荐、弹幕、评论等关键环节。

    根据官方表述,此次网络“严打”目标主要针对所谓挑动极端对立情绪、宣扬恐慌焦虑、虚构灾情与谣言,以及伪造政府公告、断章取义、拼凑剪辑、制造阴谋论等。当局还强调,此次整治将对平台的推荐机制、热榜排序、话题推送等进行核查整改,并对违规平台或负责人启动问责。

    对此,网络评论人士张先生表示,当局的网络“严打”,与最近网民不满制度的情绪越来越公开表达有关联。他说,在微信、抖音上的许多发言都被屏蔽:“越来越多的人发表对政府不利的言论。我只是转发了一些关于经济下行的新闻,或者写了一些对日常生活的抱怨,结果不是提示违规,就是图片发不出去。之前我发了一张蛋炒饭的照片,账号被封了十几天。”

    张先生批评中共当局:“官方口径里一切都是正能量,但我们生活里的焦虑和无奈却没法表达。现在走在街上看不到几个人,老百姓都不出门了,为的是省钱。在家里只能刷手机发言。但现在连发言也受限制。”

    在所谓清网行动启动后不久,就有平台被约谈或通报。例如,字节跳动的新闻平台“今日头条”被指出在热搜、话题推荐等环节存在“有害内容”,被当局责令整改;同时,阿里巴巴旗下浏览器UCWeb也因允许“敏感、恶意话题”在其趋势榜单中占据位置而遭到监管介入。

    山东法律学者王志远(化名)则指出,“清网行动”的最大问题在于界限模糊、标准不明。他说:“什么算‘渲染焦虑’?什么算‘挑动对立’?这些概念高度主观,往往留给执法者巨大的自由裁量空间。结果是,基层官员为了自保,宁可扩大化、过度化处理,导致正常的批评意见也被封禁。久而久之,公共舆论空间会被清空,而社会矛盾却被掩盖下来。”

    有学者认为,短期内,中共这种管控模式可能让政权避免更多危机,但对民众的质疑与不满将不断积累,未来可能爆发更大规模的抗议。

    (大纪元: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9/25/n14602380.htm)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LinkedIn Tumblr Telegram 邮件

    相关文章

    【禁闻】高层介入?王健林限高令被取消

    2025年9月30日

    不止于朦胧 又一男星也被注册军火商标 网传可怕黑幕

    2025年9月30日

    王沪宁背着手听习训话 “不敬”姿态引热议

    2025年9月30日
    留言 取消回复

    Demo
    头条

    莫迪暌违7年将访中 路透:与美紧张加剧 印中关系正解冻

    2025年8月6日18

    跟习近平一样 普亭也不出席巴西金砖峰会

    2025年6月26日18

    曼谷艺术中心展览受干涉:中国要求修改或下架作品

    2025年8月8日10

    莫斯科与平壤直达列车6月复驶 每月两次、8天才能抵达

    2025年6月11日10
    不要错过
    禁闻

    陈云飞对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分局、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政府不履行法定职责及行政复议的行政上诉状

    由 数影2025年10月1日0

    上诉人(原审原告…

    【禁闻】高层介入?王健林限高令被取消

    2025年9月30日

    42岁阮经天新恋情曝光 女友是小20岁大陆白富美

    2025年9月30日

    妮可基嫚离婚内幕 19年婚遭背叛彻底死心「当头棒喝」

    2025年9月30日
    Demo
    © 2025 明鉴新闻网
    • 首页
    • 新闻
    • 生活
    • 科技
    • 禁闻

    键入关键词,并按 Enter 键进行搜索。按Esc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