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暴红网络后,很多人都想去旅行散散心;中国年轻一代的人们,更多是因为某个情绪而触动,不管是选择出发还是想要在旅行途中收获不一样的体验,年轻人的旅行就是「情绪成团」。
十一黄金周期间,各大旅游城市再次迎来人潮。然而,与往年「特种兵式」打卡、「到此一游」模式不同,愈来愈多年轻人开始追求注重感受的「情绪旅游」。
「情绪旅游」是什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导指出,快节奏生活与高压力环境下,年轻人渴望通过旅行逃离现实、释放情绪,情绪旅游成为精神疗愈的重要途径。这意味着旅行的内核从观光转向疗愈,人们希望通过沉浸式体验获得情感满足。
无论是身着古装体验「一日格格」、「一日晋商大小姐」,还是在景德镇遇见「给足情绪价值」的鸡排哥,「情绪价值」正在成为许多年轻人看重的旅行要素。在社交平台上,「情绪旅游」同样成为许多网友热议的话题,也因此,许多小众乡村、「宠粉」城市、沉浸式体验景区,成为他们国庆出游的首选。
「这个国庆我们选择去家附近的呼伦贝尔转两天,没有人挤人的景点,纯属为了让自己在大自然里放松。」一位游客表示,在她看来,自己出游时已经不再追求「景点打卡」,「要的是心情舒畅、释放压力的感觉」。
另一位选择「反向旅游」的游客,则在国庆自驾去往小众景点山西晋城。打扮成晋商大小姐逛皇城相府、在博物馆沉浸式「补历史」。她表示,「我很喜欢古建筑,因此选择游晋城。现在旅游更看重是不是有让自己感兴趣的文化,是否让人有舒适的体验、轻松的心情。」
据了解,Z世代消费有着多面性的特质,最为突出的便是乐于为体验付费。但他们崇尚体验为王,追求唯一性、独特性和不可拷贝性,体验感贯穿消费全程。盲盒、剧本杀、密室逃脱、沉浸式演艺等文旅新兴事物,皆是体验为王的产物。
Z世代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忙着卷学业、996的他们,常常面临着难以言说的压力,大家渴望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重新获得能量和激励。可见,情绪价值有待发掘的潜力巨大。
香港文汇报引述携程数据报导,中秋国庆假期跨省游订单量已同比增长45%。情绪价值、时间效率与性价比已成为影响出行决策的三大关键要素,旅客出游偏好正在从简单的「去看」 加速转变为「去体验」。
在出行选择上,游客不再满足于「打卡」,转而追求目的地的情感联结与体验深度。携程数据显示,新疆、西藏、内蒙古等「治愈系」远途目的地酒店搜索热度上涨60%,「躺在酒店看日照金山」等特色产品受追捧。省际交界城市成为新热点,昭通、贺州、赣州等地订单同比增长58%至95%。这些酒店不再是单纯的歇脚处,而是精心打造的「情绪疗愈场」。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少景美」的小众目的地不仅吸引了大量注重「情绪价值」的境内游客,也备受外国游客的青睐。比如山西大同,已成为外国游客心目中「值得专门探访」的旅行目的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