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湖南长沙的湖南广电旗下节目「我是歌手」拥有很多观众,节目停播3年后于2024年重启,台湾歌手份量仍重,而制片人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年轻的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台湾流行音乐一定在他们的生命中有特别多审美还有知识面拓广上有「非常不可磨灭的印记」。
2025年两岸记者联合采访于31日下午前往湖南广电,除观看部分高机密性的电视节目的彩排活动外,也与「歌手2025」制片人张丹阳现场交流和访问。
年龄属于「90后」、思维敏捷的张丹阳,对于有媒体询问台湾歌手有哪些特质会让制作团队重视时表示,自身是听很多台湾流行金曲长大的一代,之前团队也做过「声生不息.宝岛季」,整个团队在音乐的风格和影响上,对台湾音乐「都是非常热爱和喜欢的」。
她表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台湾流行音乐一定是在他们的生命中有特别多审美,还有知识面拓广上有「非常不可磨灭的印记」。她也介绍了这一季参加的台湾歌手,还有大陆歌手改编邓丽君金曲演唱的情况,以及她与台湾制作团队交流的记忆与收获等。
此外对于台湾歌手对「歌手」这个节目,或者是对于大陆的综艺节目有什么相互裨益的地方,张丹阳说,自己认为最大的一个点是双方是有共同的一个音乐记忆和文化基因,这就意味着所唱出来的歌、传达出来的作品和音乐,一开始的出发点和共情力都是非常足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台湾歌手在节目中可以受到大家的喜欢」。
至于本季歌手节目强调「继续无俱的真」,张丹阳解释,这包含真唱、真表达、状态等几个层面。
而面对现在网络平台的竞争,她指出,首先要知道这个方向的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因为同类型综艺节目也非常多,「你做这一档节目,跟别的节目不一样的点是什么?」她进一步解释说,此处的价值是它对于社会和人群的价值,不是对个人的价值,这些社会为什么要拥有这档节目?
她说,「歌手」去年重启的时候,「我们就在想为啥要重启」,10年前存在是因为那时候可能有一些假唱,所以有一档真弹真唱、真歌手、真声音、成名歌手来竞演,大家都觉得特别了不起,但10年之后这可能不新鲜了,为什么要回来?「回来的意义可能是用一种方式让别人更加相信真实在这个时代还是有价值的」,这个方式可能是直播,同时要关注如何在细节和一些传播等想法上能够更加让大家愿意看,要关注年轻人的语态和「不要总是说教别人」,用一种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传达给想表达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