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芯片股相对美国同业的价格差距已扩大至四年来最大,但即便如此,投资表现超群的摩根大通资产管理(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基金经理人仍认为,部分半导体设备供应商依旧值得关注。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亚太股票基金(Asia Pacific Equity Fund)驻香港基金经理柯克斯(Oliver Cox)表示:「这些公司通常不受单一客户左右,就像淘金热时期卖铲子与十字镐的人,不论最后哪家中国芯片制造商胜出,它们都能持续成长。」根据彭博汇整的数据,他的基金今年表现超越95%的同业。
上证科创50指数在8月劲升28%,创下单月最大涨幅,主因北京当局呼吁本土企业避免使用辉达(Nvidia)的H20处理器。该指数目前预估本益比达62倍,较五年均值高出五成,也远高于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的24倍。
柯克斯指出:「估值问题让我们暂时在场边观望,没有买进上市的中国上游半导体制造商。他们表现虽然强劲,但股价过于昂贵,仍有持久性的疑虑:需求能延续吗?产能会维持吗?」
例如,寒武纪(Cambricon)自去年12月以来股价已经翻倍,上周还一度成为中股最贵的公司,明年预估本益比超过200倍。
柯克斯不能明讲他看好哪些公司,但他旗下另一档基金持有北方华创,专门生产芯片制程所需工具,今年股价已上涨三成。同业中微公司则上涨18%。
谈到AI,柯克斯提醒要分清楚受惠于资本支出的公司,以及在部署AI产品与服务的公司。他指出,相对于美国,中国在AI方面的资本支出相对有限;美国前四大云端巨擘今年总投资额逾3,300亿美元,中国的领头企业约砸下500亿美元,暗示落后美国数年之久。不过,DeepSeek推出新模型仍然鼓舞人心。
至于中美角力,柯克斯认为两国最终可能会达成「折衷方案」:比如让中国能买到旧版的辉达芯片。但他补充,中国推动半导体自给自足的战略目标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