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传秦始皇当年为了长生不老,曾派徐福等人出海寻找仙药,近日有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省玛多县扎陵湖北岸,发现一处秦代摩崖石刻题记,以秦小篆书写的37字中记录了秦始皇派遣使者西行昆仑山采药的行动,被认为将改写关于秦代西巡与昆仑地望的研究认知。但也有学者对该石刻的真实性存疑,认为可能是伪刻。
光明日报近日刊登了一篇题为「实证古代『昆仑』的地理位置——青海黄河源发现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石刻」的文章,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文中指出,这块石刻所刻内容大意为:秦始皇廿六年,皇帝派遣五大夫翳率领一些方士,乘车前往昆仑山采摘长生不老药。他们于该年3月己卯日到达此地(黄河源头的扎陵湖畔),再前行约150里(到达此行的终点)。
据了解,秦始皇自公元前219年至公元前211年,共有七次出巡,分别在山东峄山、泰山、芝罘、东观、瑯琊台、河北碣石、浙江会稽立下七大石刻。而这次在青海发现的石刻,对于秦始皇西巡和史上对昆仑地点的认定,都是重大的发现,「历史地图或需重绘,昆仑山地望之争或将终结」。
然而仝涛的文章却遭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辛德勇等人的质疑。综合潮新闻、澎湃新闻报导,辛德勇在公号发文,称「铭文若如释文所释,敝人高度怀疑乃今人伪刻,这是石刻造假新『高度』」;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宗迪认为,这块石刻称五大夫26年3月到达河源,元代都实奉命探河源,4月从临夏出发,经四个月方到达河源,以此类推,秦人出发最晚当在始皇25年的冬天或者秋天,「此时嬴政还没有称皇帝号呢」。
但也有人力挺仝涛,称没有学者会在这种问题上造假,文章内容中有清晰的照片和较为详细的论证内容,作者也去实地去调研过,否则「一旦发现造假,后面就都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