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因水位下降,四川安岳书房坝水库的水下佛像和石狮露出重现,这一「水下佛国」再度引起关注,佛像石狮栩栩如生,吸引不少游客前往。
据红星新闻报导,佛济寺摩崖造像在2012年被确定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76岁的邓永福是此处的文保员,他表示,书房坝水库在1974年蓄水后,佛济寺的一对石狮和一块巨石上的摩崖造像便淹没在水中,但几乎每年枯水季节,摩崖造像的佛头都会露出水面。遇到干旱年份,被淹没的摩崖造像会完整露出,地势更低的一对石狮也会露出。
「(被淹的摩崖造像和石狮)有10多年完整露出过,每年露出两三个月,涨水后又会被淹。」邓永福还说,2020年以来,被淹的摩崖造像和石狮几乎每年都会露出,其中有三年完整露出。因为近几年受到外界关注,每年枯水季节,都会有游客前来游玩。
据了解,安岳石窟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现存230余处10万余尊摩崖造像,享有「中国石刻之乡」的美誉。
6月19日,在佛济寺摩崖造像现场,石狮和一块巨石四周雕刻的20多个佛像在今年完整露出,「捧绣球」的石狮在水库边相视而坐,仿佛在对话,巨石四周的佛像各不相同,刻得栩栩如生。在地势更高的崖壁上,还有部分常年可见的摩崖造像。
据安岳官方2020年发布的消息,书房坝水库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汇水面积130多平方公里。水库建成后,分布在水域边上的佛像有的被淹没在水中。其中,历史悠久的圣灯寺被淹没,数以千计的佛像溺于水中,罗汉寺、佛济寺被部分淹没。枯水季节常有佛像露出水面,有的则永远藏于水下。
2020年,书房坝水库「水下佛国」之所以引发关注,源于罗汉寺、佛济寺摩崖造像「重见天日」。其中,佛济寺摩崖造像共有龛窟29个、造像69尊、石塔1座、碑刻题记4通,石窟开凿于清代,造像内容以罗汉、十菩萨、七佛、天王、弥勒佛等为主。罗汉寺摩崖造像共有龛窟43个、造像155尊、浮雕石塔3座、题记9通,石窟开凿于唐代,宋代续有雕刻。
安岳石窟研究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尤其是最近几年,佛济寺和罗汉寺在枯水季会露出水面。专家建议,不破坏原貌,实行水下保护。露出水面的时段,要禁止烧香拜佛,并设立文保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