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网友发文指出,上海博物馆以「蝠桃瓶」为原型,制作了台灯、发光立体冰箱贴两件文创商品,由于该文物曾流落美国、被改造为台灯灯座40年,如今作为文创又做了一次灯罩,冰箱贴会发光还钻了孔,引发大批网友怒批,「拿文物伤疤作文创」、「这和用鸦片纪念林则徐有什么差别?」上海博物馆则表示,已向上级部门反馈,正在处理。
封面新闻报导,网友金女士于2024年7月,在上海博物馆东馆文创店内拍摄到用馆藏文物「蝠桃瓶」为原型设计的冰箱贴与台灯,近日在网络上引发话题,从她发布的照片可以看到,文创台灯置于台面;冰箱贴则是在底部开孔,按钮能够发光。
不少网友评论,该文创产品的发光功能、设计形式,让人联想到原型文物「蝠桃瓶」所经历的苦难史。该文物曾流落美国,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被当成台灯使用长达40年。网友指责博物馆开发文创时「拿民族伤痛开玩笑」「拿文物伤疤作文创」「让它又做了一次灯罩,这是它最不想成为的」「这和用鸦片纪念林则徐有什么差别」?
对此,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回应,他们已收到相关网友的邮件及电话反馈,目前已向上级部门反馈,正推进处理工作。
据报导,在上海博物馆官方网站,「蝠桃瓶」全称为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瓶,是清雍正年间一件瓷器。其简介写到,这种将蝙蝠与寿桃相结合的装饰图案在清代极为流行,取「福寿双全」之寓意。
这件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由香港收藏家张万象女士捐赠,2002年之前,该瓶一直在前美国驻以色列大使奥格登里德先生的母亲家族的纽约豪宅中,据奥格登回忆,那时美国家庭流行将花瓶底部钻孔改装成灯座,虽然蝠桃瓶底部未被钻孔,但也曾一度沦为灯座,放置在客厅的茶几之上。为增强其稳定性,瓶内还加入了奥格登家后花园伴着狗粪的沙泥,长达40年。
张万象女士的父亲是民国时期著名文物鉴藏家张仲英,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价,最后以4150万港币拍得这件橄榄瓶,创造当时清代瓷器拍卖的最高纪录。购买此瓶以后,她立刻把它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