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男子黄伟崴在浙江杭州打零工时,发现在家乡论斤卖、被称为「爬叉」的金蝉,一串仅3只就能卖到5元(人民币,下同),从此打开了他回乡养蝉之路。从起初的买到假金蝉苗和亏损,到如今一晚最多能捉1.3万只,黄伟崴不仅全家投入,他还带动当地900余户一起创业养蝉,有人捉十几天就回本。
据九派新闻报导,黄伟崴的金蝉养殖基地在河南信阳固始县西部,由3间平房和104亩林地组成,养殖地门口竖着「信阳第一家」的牌子。今年刚进入6月,黄伟崴一家就从镇里搬到这里住,为一年一次的捕捉季忙碌。金蝉「昼伏夜出」,8点至10点是出土高峰,黄伟崴带着一家老小分成三班,从晚上8点开始投入捕捉,并将捉来的金蝉进行挑拣和分装。
蜕了壳只剩白肉的,当地人叫「银蝉」,通体嫩白,翅膀还带着淡淡的青色,有不少消费者爱吃,价格比金蝉低一些。金蝉蜕下的壳再单独晒干回收,能卖到至少一毛一个,完整的金蝉冰冻后按照一只一元价格出售。黄伟崴说,最忙的时候一晚上能收获13000只,他每天都能走两万多步,连着好几年,一到金蝉捕捉季,他就能比冬天瘦10斤。
黄伟崴与金蝉结缘于2012年夏季在杭州西湖烧烤摊上的偶然发现。那时,他流转在杭州、苏州等城市打零工,某天和朋友在杭州西湖边被烧烤摊上熟悉的金蝉的油香味吸引,摊主吆喝着「5元一串」价格让他很是吃惊:在河南老家被称作「爬叉」且100多个常卖不到30元的昆虫,在这里竟成了高价小吃。这一巨大差价让他萌生了「卖蝉」的想法,于是回到自家地里种下网购的「金蝉苗」,但干等了两年不见动静,才知自己买到假苗。
2015年底,他精挑细选了一批蝉苗种下,两年后真出苗了。2018年底,黄伟崴带着多年打工的积蓄回到信阳老家,承包了一块林地,全职养蝉。2021年夏天,他的金蝉成功破土而出,30多亩地,平均一亩成本200多元,收入3000多元。今年,他承包的林地已达100余亩,这个夏天出土金蝉的也有40余亩。在黄伟崴的带动下,周围每年有900户利用自家闲散的林地进行金蝉养殖,「有人刚捉十几天就回本了,后面都是挣钱」。
黄伟崴的金蝉供不应求,除了供应城里的酒店、烧烤店,他还销往全国各地,一只售价一般为1块钱。今年忙不过来,黄伟崴取消了电商销售,专供收购商和老客户。「金蝉全身是宝,被称为『金豆豆』」,黄伟崴的妻子自豪地说。丈夫用7年的时间,将这句话变成了现实。
现在,他除了包地养殖金蝉外,还孵化蝉苗、收购蝉蜕,他还做蝉蜕收购售卖生意,蝉蜕是一味中药材,去年最高卖到650元一斤,一夏积累的蝉蜕,一共卖了两万多块钱。为了卖到更好的价格,他将自己的蝉壳进行水洗,冲掉泥巴、杂质,「直接放在嘴里就能嚼」,水洗货,也是蝉蜕中价格最高的。